《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后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被寄予“加快中部地区全面崛起、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区域一体化”等诸多期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获悉,该规划制定了一年半,由湖北省发改委作为牵头省份制定。记者就此专访了参与该规划起草的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
秦尊文认为,该规划强调了以城市群带动城镇化,具有多层次、网络状的特点。他建议地方应尽快编制实施方案落实。他还表示,可以从相对容易的交通一体化、旅游以及公共服务共享等方面着手;同时加快建立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机制。
突出以城市群带动城镇化
《21世纪》: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相对以往的城市群规划以及区域战略对比来说,有什么特点?
秦尊文:首先它是跨区域城市群区域规划。早期国家关于长三角以及珠三角地区的规划,表述的都是“区域规划”,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是国家城镇化规划出台后的第一个城市群规划;规划覆盖了三个相对较小的城市群,具有多层次、网络状的特点。包括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
第二个特征是强调一体化,规划提出的6大任务,都是从一体化的角度来谈的。比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享等。
《21世纪》:规划提出6大任务。如何理解这6大任务?
秦尊文:其中依托沿江、沪昆和京广、京九、二广等重点轴线,增加了“二广”的发展轴,即以二广高速、焦柳铁路及蒙华铁路为依托,以襄阳、荆门、宜昌、荆州、常德、益阳、娄底等重要城市为节点的一条重要轴线。把长江中游城市群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外界,通过交通轴线连起来,强调了城市群内部协调发展。
另外,以城市群带动城镇化,在此次规划中体现得比较明显。2010年国务院发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已明确以城市群带动城镇化。城市群是城镇化的一个有效路径,如果是以小城镇带动城镇化,容易造成低规模的工业化,形成污染;而以城市群带动,大中小城市形成有机整体,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率和生产要素的利用程度,可以缓解避免上述问题。
《21世纪》:对于整个长江经济带来说,安徽再次被列出长江中游城市群,这是否意味着长江沿线城市群发展的定位在进一步清晰。如何理解安徽再次被列出?
秦尊文:2012年湘鄂赣三省首次签署合作协议时,就没有安徽。在学界,安徽是否应该纳入也一直有争议。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为推进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说明安徽本来就应该加入长三角的规划,安徽向东一直是趋势。
不过虽然安徽没有纳入长江中游城市群,但湘鄂赣皖的合作还是可以继续;如果从长江中下游超级城市群来说,安徽可以起到连接东西的作用。
《21世纪》:你如何看待未来中国城市群的发展?请具体谈一下未来城市群布局。
秦尊文:五大国家级城市群的说法是比较靠谱的。至于20个城市群的说法,目前我没有看到明确的规划消息。从世界范围来说,美国划分了十大城市群,其中有三个超级大城市群,其布局比较均衡,城市群城镇化程度也较高。通过城市群布局城镇化,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我们目前有些地方发育还是不完善,并非不适合城市群布局,可以点状的形式布局,而发达地区则是连绵成片的。
建议中游设立自贸区和国家级新区
《21世纪》:您参与了长江中游城市群这些年的很多规划研究工作,请谈一下这几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在一体化实践过程中摸索了哪些经验。
秦尊文:如果说经验的话,首先要调动各方积极性,最早湖北发起“中三角”,得到了江西和湖南的支持,如果是一头热,三地是联不起来的。
另外,要打破地方保护主义。长江中游一体化发育程度不如珠三角和长三角,但还是要抱团。他们抱团发展是强强联合,中部的穷兄弟如果不抱团发展,就更不行了。
第三是我们先从容易的地方突破,比如交通、旅游等,这些领域“正外部性”比较强的,比较容易互利共赢。从2012年到现在来看,区域间合作的效果是比较好的。
第四是,充分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在市场要素自由流动的基础上,政府可以通过一些政策引领,为各区域经济要素自由流通创造便利。特别是在公共服务共享方面,政府可以大做文章。关键是要打破行政壁垒,提高积极性。
《21世纪》:最后请谈一下对长江中游城市群未来发展的建议。
秦尊文:第一建议把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尽快落实,三个省以及相关部门应该尽快编制实施方案,各市做好行动计划,尽快将规划落到实处。
第二是是要明确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地位。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以及成渝城市群,都需要一个龙头城市,武汉具有这样的潜力。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航务局以及长江科学院这些机构大部分都在武汉,武汉可依托这些机构发挥优势,打造成国家中心城市。
第三要加快建立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机制。长江中游城市群要建立中央与地区上下联动机制,建立领导机构,像京津冀协同发展一样。
第四,支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武汉、长沙作为科教资源比较密集的城市,可以共同建立一批协同创新平台,加快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武汉东湖高新区关于人才、资本方面的政策,可以放大并推广。
第五建议设立自贸区和国家级新区。建议武汉率先在长江中游地区建设内陆自贸区,和上海自贸区等形成呼应;同时,要加快中部地区国家级新区建设和批复,建议长沙湘江新区、武汉东湖新区建设国家级新区,形成中部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大的增长点。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