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前,一个长沙女婴被人从孤儿院领养至河北邯郸。55年后,曾经的女婴已儿孙满堂,但心里却一直惦念着长沙,盼望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近日,她的女儿得知她这个心愿,委托志愿者来到长沙,寻访当年的孤儿院,希望在茫茫人海中,帮自己的妈妈找到亲生妈妈。
身世:2月大女婴被领养时身上多处脓肿
1961年春末,一位河北邯郸的农村妇女来到长沙的孤儿院,领养了两三个月大的女婴,后为其取名郭纺苏。如今,郭纺苏已有55岁,说着一口浓重的邯郸方言,但心里却总忘不了1000多公里以外的长沙。
养母已在20年前去世,郭纺苏只能从年老的养父口中获知少量情况。在养父的记忆里,郭纺苏当时在长沙市孤儿院,只有两三个月大,身上有多处脓肿,头上还有一些磕碰的伤疤,“那时全国闹饥荒,我们都担心孩子养不活。”
第二年开春,长沙市孤儿院的工作人员到邯郸做回访,送来了一些粮票、香皂、毛巾,还有一块做衣服的布,工作人员告诉他们,这块布是孩子的亲生父母留下的。当时,工作人员还送来了户籍证明,养父母才知道孩子出生于1961年农历2月14日,其他身份信息一概不清。
养母去世之后,他们搬过几次家,领养时的文件、户籍证明等都已难寻其踪,郭纺苏的身世也沉到了时光背后。
思念:梦中常见亲妈,不知在世与否
“她10多岁就知道自己是领养的,寻亲的想法埋在心里40年了。”郭纺苏的女儿张晓敏说,郭纺苏最初是从邻居那得知这个情况的,但家里人都不愿意细说。她爱自己的养父母,也希望见一见自己的亲生父母,随着年龄增长,这个想法越来越强烈。二三十岁时,郭纺苏常常做同一个梦,梦到一个中老年妇女走到她身边,虽然不认识,但对她却显得格外慈祥。
“她常说,梦里的人可能就是她的亲生妈妈。”张晓敏说,如今母亲已经55岁,有时看到那些七八十岁的老太太,会突然感慨一句:“不知道我那个妈妈还在不在人世。”
这几年来,张晓敏看着母亲经常为此心神不宁,便鼓励其来长沙寻亲。但母亲每次都担心时间太过久远,找到亲人比大海捞针还难,就一次次放弃了。4年前,张晓敏尝试联系当年的孤儿院,但打听多次,都没有消息。
寻亲:志愿者来长,盼知情者提供更多线索
“每次看到她难受,我也难受。”张晓敏说自己也是女儿,能够深切体会到妈妈没见过亲生妈妈的痛苦,她想为妈妈找妈妈。4月12日,她联系到专门帮人寻亲的志愿者沈浩,并委托他到长沙帮忙寻亲。
来长沙之前,沈浩去郭纺苏家里探望,双方本来在谈笑,沈浩问郭纺苏:“如果找到了亲生父母,想对他们说些什么?”郭纺苏眼泪突然就冒了出来,说:“爸爸妈妈,我好想你们,你们在哪?”
按照养父母的描述,当时的长沙市孤儿院就是如今的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昨日,记者和沈浩一同来到该福利院,但能提供的信息只有郭纺苏的出生日期,既不清楚她最初是被谁从哪里送到孤儿院的,也不清楚其在孤儿院的名字或小名,更没有当时的照片。福利院办公室主任戴静说,由于没有更多有效信息,他们一时也无从查起,但她表示,会尽力帮忙查找。
张晓敏和沈浩都表示,虽然知道找到的希望很渺茫,但他们还会坚持找下去,“不管找多久,都要了却老人的心愿。”如果读者有相关的线索,可以拨打本报热线96333,帮这位55岁的老乡找到父母。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