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16日电 商务部今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一季度商务运行情况。针对近期“外资撤离潮”一说,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目前中国制造业外资的下降和原有制造业外资的调整是正常的,被个别媒体放大,才有所谓的“外企撤离潮”说法,实际数据并不能支撑这种看法。
面对“外资撤离论”的质疑,沈丹阳列举了三组数据:第一组数据,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今年一月底发布的《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2014年中国吸收外资1280亿美元,首次成为世界最大的外资流入国。第二组数据,根据上海美国商会2015年中国商业调查,有73%和75%的售房企业2014年在华业务实现盈利或者收入增长,有67%的售房企业计划2015年扩大在华投资。第三组数据,今年一季度全国实际利用外资比去年同期又增长11.3%,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沈丹阳指出,数据说明或者说充分反映出我国投资环境的综合优势依然突出,也说明我国吸收外资的综合竞争力依然比较强。中国吸收外资的综合竞争力,除了体现在外商普遍看好我国潜力巨大,而且稳定增长的国内市场这个因素以外,也跟中国法律制度体系认真、健全,市场公平竞争环境不断完善,产业配套能力迅速提高有很大关系。
同时,沈丹阳介绍称,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大力推进各项改革。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型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同时加大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使吸收外资环境持续改善。至去年以来,尽管有这样那样的说法,但是我们吸收外资的规模在持续增长最的主要原因。尽管也有一些跨国公司对投资环境有所抱怨,这主要是对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之后的不适应。比如我们的劳动力成本有所上升,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一些外商投资企业也可能是经营不善等因素,受这些因素的影响,确实有少数跨国公司对在华业务进行了调整,但总体上看数量非常有限的。
沈丹阳指出,今年第一季度外商投资新设企业数和实际外资金额分配增长22.4%和11.3%,终止企业数是下降17.6%,减资企业数也比去年下降了35.7%,其中制造业领域分别下降11.8%和37%。这个数据说明外商对华投资是有出有进的,但总体上是进大于出,并没有出现所谓的“外资撤离潮”。
沈丹阳分析,为什么还有中国出现“外企撤离潮”或者是“外资撤离潮”的看法,可能跟新常态下外商投资的投向结构发生变化也有关系。一个显著的变化是,2001—2014年我国服务业吸收外资占比从原来2001年的24%,到2014年已经提高到55.4%,这个幅度不是很小,是一个很高的幅度。
最后,沈丹阳表示,制造业利用新增外资的规模和比重持续下降,实际投资的制造业外资比重也在下降。原有的一些制造业外资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对中国的业务进行了一些调整。制造业外资的下降和原有制造业外资的正常调整,我们认为是正常的,被个别媒体主要是被境外媒体关注甚至放大,所以才有所谓的“外企撤离潮”这样的说法,实际数据并不能支撑这种看法。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