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超越门户》:互联网精英分享新媒体操作手册

来源:综合
《超越门户》书封
《超越门户》书封

  序

  陈 彤

  近三年来,中国媒体业可谓经历了前所未有之变局,任何一个传媒人都会有切肤之感。在这个转折点,新思路、新范式、新尝试格外重要。也正是此时,我看到了吴晨光和他的团队编写的「超越门户」

  书中,我看到了很多关于移动互联的章节和操作手法,比如新闻客户端推送、H5页面制作、全媒体直播。在这个PC端影响力下降、人们对手机的依赖与日俱增的时代,这种探索的意义非同寻常,可以说是试图树立新媒体时代的行业标准。

  我看到了几百个案例,大到薄熙来报道的幕后操作,小到“霾霾霾霾北霾霾霾方霾霾霾霾”这样创意标题的诞生记。很多案例都是血泪教训而成。在中国新闻界缺乏“判例法”教材的当下,这本书也会给学界以深刻影响。

  我在这本书中看到了创新精神,特别是对新媒体的产品的理解上。当下,总编辑、编辑们需要转变,需要学习,需要被称为一个合格的产品人。因为,曾经的内容生产如今看来只是非常初级的产品素材,有了好的内容仅仅是个开始,好的内容需要有好的交互、好的产品、好的运营。好的总编辑、好的编辑也应该是好的产品经理。

  这本书也让我想起了我在新浪的日子,以及那本在业界流传的《新浪之道》。从门户网站诞生至今,17年过去,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那种执着的打拼、那种精心的总结,对于我来说,是一笔宝贵财富。很庆幸,当我们这群老编辑离开内容线以后,晨光和后辈们能接过这一棒。

  我也希望,年轻人的探索不止于此。在信息源去中心化的今天,在社交平台的媒体能力空前显现的时代,还有相当多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比如,当我们打开一些资讯类或者社交类App,我们会发现好的内容不是没有,但充斥着各种东拼西凑、捕风捉影。有责任感的媒体人看到这些,会有什么感受呢?为什么生产的内容用户接受度不高?为什么会因为所谓的“高冷感”放弃一些用户感兴趣的话题?为什么有的从业者沉醉于自己的话语体验和养尊处优的工作方式,不肯更勤奋更琐碎地去把内容服务做得更细致的同时,总结得更全面更纵深?

  所以,这种探索和追求永无止境。未来的目标是,经典训练所追求的快速、全面、专业、深度,用合适的机制和形态去赢得用户的接受和喜爱,并建立起更健康、更合理、更稳健的商业模式。也正如书中所言,我们应该超越门户、超越时代。

  「作者为小米公司内容投资与运营副总裁、新浪网前总编辑,资深网络媒体人」

作者 吴晨光 近照
作者 吴晨光 近照
《超越门户》十大看点

  十年前看《新浪之道》,今天读《超越门户》

  1.

  移动互联时代,新闻怎么做?新媒体报道手段怎么用?《超越门户》所选内容,80%以上与移动互联相关。特别本书上编“搜狐新闻编辑规范”的“特别推荐”章节,围绕新闻客户端编辑、全媒体互动直播、最终页编辑、H5设计等,进行了系统阐述。

  2.

  《超越门户》上编“搜狐新闻编辑规范“共集结了270多个案例,包括80余个标题—如“霾霾霾霾北霾霾霾方霾霾霾霾”、30多个要闻版面、近20个H5,以及10余互动直播产品,是搜狐新闻中心及其它网媒操作中的经典范例。

  3.

  本书下编“未曾公开的新闻内幕”中收入的10个深度案例,包括7.21暴雨、中共十八大、公审薄熙来、曼德拉葬礼、穹顶之下等,搜狐新闻人以第一人称还原当时场景,讲述新闻幕后的新闻,把操作手法寓于在精彩故事中。

  4.

  本书首创“二维码目录页”,配有20多个二维码,扫一扫,可观看7个动画视频,15个H5页面。被业界视为经典的“周永康关系树”、“来自MH370上的一封信”等,均收入其中 。

  5.

  本书中最精彩一章:搜狐网媒体融合内幕。详细解构搜狐网、搜狐新闻“中央厨房生产、不同餐厅分发”的改革理念,一位总编辑自述在变革中的震痛、思考、创新。为方便阅读,本章还配有解释图表。(插图)

  6.

  本书上编第十二章《重大突发事件处理》,超过1万字,详解了搜狐新闻重大突发事件的分类、分级制度,以及专业处理手法。这是搜狐新闻中心全体人员分析了2002—2014年所有重大突发事件后,得到的精华。本章同样配有解释图表及解析动画。

  7.

  本书下编第十章 《值班编辑手记12篇》,是从搜狐新闻中心值班编辑的上千篇工作日报中,精选而出的内容。PC搜狐首页、PC搜狐新闻首页、手机搜狐网首页、新闻客户端首页的操作手法尽在其中;从周永康案到MH370失联,精彩版面无一错过。

  8.

  《超越门户》获得了四大门户总编辑、两大搜索总编辑的联合推荐。资深网络媒体人、新浪网前总编辑陈彤做序。

  9.

  本书前身《搜狐新闻采编规范(2015版)》作为内部读物出版后,被疯狂复印、影印。因内容精彩、实操性强,被业界誉为“移动互联时代的《纽约时报工作手册》”。

  一位网友评论称:我看到某些章节时被感动的哭了,你相信吗?那天,我在一个嘈杂的乒乓球室等孩子时读到《重大突发事件处理》那章,或许是想象出了那种面对天灾人祸突发事件时新闻人奋不顾身、撇家远行的场景,或许是作为新闻人感同身受那些艰辛与执着,或许是感动于搜狐新闻人的专业、细致,面临大战役时表现的从容不迫。这样一本书足以激起我们的从业热情,让我们明白努力的方向。

  10.

  这是新一代互联网新闻人的光荣与梦想—《超越门户》写作历时3年,作者超过100人,编辑接近30人。它的基础素材,来自搜狐网前总编辑、本书主编吴晨光2012—2015年的工作日志。

  10年前,《新浪之道》出版,代表了PC时代门户的报道理念;今天的《搜狐新闻采编规范》,则代表了移动互联时代的报道理念。正如《新浪之道》作者、新浪网前总编辑在《超越门户》序言中所写:我们应该超越门户、超越时代。

  《超越门户》推荐语:

  网络媒体在很多方面,改变甚至是颠覆了传统的传播实践和传播学理论。而《超越门户》在探索传播规律与新媒体规律结合方面,结出了新的硕果。翻开新书,首先被引子《激情燃烧的日记》所吸引。我看“日记”所载,反映了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些真迹,从政治事件到百姓生活,都可看到搜狐独特、独到的视野。在一些网络媒体只求其快、其吸引眼球的情况下,搜狐和吴晨光能把求真求善与求快求美完美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气派、风格,实为不易。我想这本书对当前网络媒体采编人员的学习、培训应该是大有帮助的。

  —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湖北省网信办主任 王中桥

  吴晨光和他的团队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新闻领域“一日一战”,硬是把程式化、“搬运工式”的网络新闻操作方法,做成了专业精神和专业操作的“大格局”。本书中既多有细密案例,也常有洞烛之光,虽非标准答案,也可为他山之鉴。流水常新,惟新不破,唯此为期。

  —新华网副总编辑 杨新华

  这是一本新媒体、新编辑和新运营的倾心之作。书中充满了移动时代的顿悟、感悟和体悟。从网络中来,到网络中去,在编辑规则中体现新闻专业主义,于新闻生产时浸润互联网思维。面向用户就是连接读者。特推荐。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 沈阳

  在web2.0时代,传统新闻人、与出身于传统媒体的互联网新闻人,都面临一个问题:当用户产生内容成为新闻的基本来源与呈现形态,那么,属于传统新闻人的对新闻材料的主观判断、筛选、组织、修饰等方法论是否仍然适用于新的时代?直白的说: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旧手艺是否还有用武之地?

  我想这应该是晨光这本著作的初衷。新闻是一门实学,其方法论不能仅仅来源于书斋,也不能凭空依附于某种理论。“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是新闻这门手艺最基本的原则之一,也是其能追随时代进步推陈出新的源头。吴晨光以其在搜狐新闻的实战案例向我们展示:传播技术与阅读体验上的鸟枪换炮,其根本进步仍然在于使及时、准确、客观和信息量等传统原则历久弥新。如何拿捏拥抱新时代的姿态与遵循旧传统的原则之间的分寸与界限,则是其产生化学反应的诀窍,这也正是传统新闻人基于智识、经验和格调的主观判断的真正价值。

  对于我本人而言,此书也有特别的意义。我曾是晨光在《南方周末》编辑调查新闻时的记者,如今转战互联网企业公关行业。我将对此书的阅读,视作对往日岁月的怀念,它提醒我,自己曾投身于多么富有蓬勃朝气和探索精神的事业。而对这种事业的原则、逻辑和方法的继承和继续学习,对于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形象塑造,同样有融会变通的参考之用。

  —聚美优品公关总监 曹筠武

news.sohu.com true 综合 https://book.sohu.com/20150423/n411755415.shtml report 4749 《超越门户》书封序陈彤近三年来,中国媒体业可谓经历了前所未有之变局,任何一个传媒人都会有切肤之感。在这个转折点,新思路、新范式、新尝试格外重要。也正是此时,我看
(责任编辑:un657)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