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要闻 > 时事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玉树灾后重建北京支援11.22亿 找不到地震创伤

来源:京华时报
俯瞰玉树,再也找不到5年前地震的创伤,更多的是新的建筑。京华时报记者谭青摄
俯瞰玉树,再也找不到5年前地震的创伤,更多的是新的建筑。京华时报记者谭青摄
玉树州囊谦县人民医院正在建设中,这是北京市援建项目。
  玉树州囊谦县人民医院正在建设中,这是北京市援建项目。

  2010年4月14日,海拔4000多米的玉树藏族自治州遭受地震重创,整座城市被瞬间夷为平地。5年后,玉树从满目疮痍等到了春暖花开。

  5年重建的背后留下了1.6万北京援建大军的热血和情谊,玉树街头随处可见“感谢北京”的标语。据介绍,自2011年至2014年,北京对口支援玉树资金11.22亿元。如今,援建大军已离去,近百位援青干部还在这片高原上,为玉树的未来谋划、奔跑。

  援建

  欢迎“亲人”

  2015年4月22日下午,63岁藏民旦才仁家的门被叩响。听闻来者是北京的援青干部,旦才仁老人的脸上立刻挂上了笑容,打开大门迎接。还未等干部们坐定,老人端上来一盆牦牛肉,不太会说普通话的旦才仁放下肉,不知道如何表达,笑着用手指着盆子,从嘴里挤出几个字:“亲人啊,欢迎。”

  盆里的牦牛肉有些干,骨头上带着白色的牛油。来自北京顺义的援青干部丁长青看着眼前的牛肉,心头一阵感动:“背井离乡来到这里,他们总像待亲人一样,把家里最好的给你,心里很暖和。”

  丁长青告诉记者,干部们前往藏民家调查,这是常有的礼遇。哈达、牛肉、奶茶、乳酪,总之是热情满满。最让他感动的是一位老人曾给他的“碰头礼”,在藏族礼节中,只在家人和最亲密的人之间才行这种礼,“他把我们当孩子”。

  道路变宽

  玉树98%的户籍人口是藏族,去藏民家调查是援青干部的重要工作。了解住房、生活方面的情况,问问大家对新玉树的管理有哪些不满意。

  旦才仁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当僧侣,小儿子则在玉树人事局任临时工。和大多数藏民家一样,之前一家人住在土坯房里,地震后几乎全部坍塌。现在,旦才仁和小儿子各分到一套80平米的住房,家里有自来水、厕所还有下水道,供电也不像以前时有时无。他听说,一些小区还供上暖气,很暖和。

  “几十年,我想都没想过玉树能这么好,道路很宽,路灯很亮,大街上也干净了很多。”旦才仁说,路上跑的公交车很漂亮,他知道这些车是北京援助的,一些车站会写着“北京公交集团”的字样。

  在旦才仁看到的变化背后,是由北京援建的玉树“4横15纵”的市政路网。此外,这里还有全世界海拔最高的供水站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以及城市给水、污水、雨水、燃气等200公里的市政管线,都是由北京援建队完成。

  收入翻番

  地震给玉树带来不可抹去的伤,但涅槃后的玉树又给人民带来无限希望。重建后的玉树,有良好的市政基础设施,吸引了不少游客和外地做生意的人。旦才仁自己也开了一间小卖部,妻子扎巴毛被安排到社区做环卫工,家里的收入翻了倍。

  40岁的索南在震前临街居住,每年除了挖虫草、打零工没有别的收入。震后,借着新玉树建设的东风,他贷款盖起三层楼的宾馆。

  玉树的夜色迷人,金字塔状的游客中心霓虹闪耀,格萨尔王广场雄伟壮观。以转经筒为灵感设计的博物馆,富有现代感的玉树剧院,这些漂亮的城市建筑,完善的市政设施,都是索南的宾馆招揽生意的旗帜。

  另外,北京还负责了玉树隆宝镇、哈秀乡的整体建设,世界最大的玛尼堆所在地新寨村,在北京援建队的手里,被打造成了特色鲜明的高原旅游小镇。

  数字

  4年内支援11亿

  自2011年至2014年,北京对口支援玉树资金11.22亿元,覆盖灾区和非灾区。在医疗卫生方面,除了建成囊谦县人民医院住院部,还投资建成了曲麻莱县人民医院综合楼。改造了10个非灾区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258个村级卫生配套建设。在教育设施建设方面,建成囊谦县麦永村联村小学。市政基础设施方面,交付使用太阳能路灯2000余盏,集中供水点343个,在旅游小镇新寨村改造500套住房外装饰风貌。

  据介绍,自上世纪50年代至地震前,整个玉树州固定资产投资不足80亿元,而震后至目前短短四五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40多亿元。玉树州委书记文国栋说,地震后,玉树实现了跨越20年的发展。

  讲述

  北京市政路桥集团玉树援建工程指挥部副指挥薛二平(46岁)

  “建这么漂亮的城市不容易”

  薛二平2010年6月来玉树。他说,当时的玉树遍地残砖烂瓦,完全成了一片废墟。藏民们都住在帐篷里,那种凌乱、盲目的生活没法用语言形容。“都说年过不惑不再流泪,但当时我还是忍不住哭了。”薛二平说。

  来到玉树是为了建设,但是还没开工,薛二平整个人的状态就不好了。4000多米的海拔,薛二平没顶住,高原反应厉害,喘不上气,刷牙都得“中场休息”。“失眠、头疼,第一个星期我几乎没睡着觉。晚上在帐篷里,干瞪着眼,脑子无比清醒。其实,睡不着觉的不止我一个。”薛二平向记者描述道,高原含氧量只有平原的40%,每天工作时头都像戴着“紧箍咒”。

  适应了高原反应之后,开始解决吃饭问题。薛二平说,在高原上做饭是一门学问,面条、水饺、包子必须用高压锅做。藏民吃开锅肉,水沸了就吃,但是也就80度,根本煮不熟。“我们买了高压锅,没人教不知咋用,面条要么不熟,要么煮烂了,摸索了半年才算吃明白。”

  对于薛二平来说,身体和生活的变化不是最难熬的,最怕夜里的孤独、思念。2013年底前,国家电网还没进玉树,每天晚上玉树都停电。“房间没有任何光线射进来,四周寂静无声,感觉像在地窖里睡觉,压抑、憋闷。那样的晚上,我过了两年。现在想起来……不仅仅是孤独,恐惧,就是恐惧。那时候觉得日子真长,想家,想我儿子。”

  2013年6月,薛二平离开玉树时跟同事们喝了一场大酒,当时很多人都哭了。“不容易啊,能建成这么漂亮的城市,都是心血。回去很长一段时间,我还能梦到玉树。”

  今年3月,薛二平带着技术人员来玉树进行工程返检。他开车走在路上,看着自己参与建设的路灯真漂亮,路面的井盖没有一个下沉的。“我拍了很多视频,回去让儿子看看他老爸的成果。”

  京华时报记者黄海蕾发自玉树

news.sohu.com false 京华时报 https://epaper.jinghua.cn/html/2015-04/27/content_193441.htm report 3385 俯瞰玉树,再也找不到5年前地震的创伤,更多的是新的建筑。京华时报记者谭青摄玉树州囊谦县人民医院正在建设中,这是北京市援建项目。2010年4月14日,海拔4000
(责任编辑:UN625)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