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要闻 > 时事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专家:北京广州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灰霾天最多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李文 曾越锋
三地50年灰霾天变化趋势图
三地50年灰霾天变化趋势图

  南都讯 面对现今的空气污染,人们怀念过去的蓝天白云,但广东省气象局原首席专家吴兑告诉你:北京、广州灰霾天最多的日子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近几年来经治理已好很多。昨日,吴兑做客珠江科学大讲堂,科普灰霾知识,并用数据分析了我国大陆灰霾天气的长期变化趋势。

  珠三角已整体通过“拐点”

  吴兑是暨南大学大气环境安全与污染控制研究所二级教授、省气象局原首席专家。他介绍,北京地区在上世纪50年代前半段霾日达到了150天/年以上,主要是沙尘严重,后来的植树造林运动使它在1967年降到了0天,而70年代经济开始发展之后,霾日数又节节攀升,至1983年达到了超过200天的顶点。到了奥运前治理时期,霾日下降明显,2009年前后降至五六十天。

  “每年的灰霾日下降到只剩原来1/3了,大家反而说空气污染不得了,其实是关注点在变化,以前关注的是温饱,没人关心空气污染。”吴兑说。在珠三角,灰霾日在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猛增,至90年代后期达到峰值,略超200天,最近十余年均在100天上下波动。珠三角已整体通过“拐点”。

  广州与香港差距缩小

  广州与香港对比,可以看出,本世纪起,两地空气质量已逐渐一体化了,两地在70年代灰霾天数差别不大,随后的20年间猛然拉开了100天左右的差距,到本世纪初又迅速靠近,随后以基本相同的幅度和趋势在100天上下浮动。

  吴兑说,两地差距明显的20年间,“香港的灰霾天数的增长是有序地增长,广州是爆炸性的失控的增长态势”。广州空气好转的势头明显。

  吴兑说,经过20年,珠三角的气溶胶成分发生了重大变化,钙(Ca2+)含量减少,说明对建筑扬尘和马路扬尘控制得很好,但铵(N H 4+)浓度迅速升高,说明已转向复合型污染。污染物成分在变化,治理方式也应改变,“不能说所有减排方案上都是建筑扬尘、马路扬尘首先要严管,治理方向应放在VOC和氮氧化物上”。

  细粒子压到20克才能看见蓝天白云

  目前的大气环境治理方面,还存在一个投入产出不成正比、见效慢的“平台期”。吴兑给出一张PM 1的浓度与能见度的关系图,从广州部分区域测得的数据显示,PM 1的浓度从120ug/m 3降到60ug/m 3的过程中,能见度的增加并不明显,而PM 1浓度一旦降至50-60ug/m 3以下,能见度则会迅速上升,产生明显的变化。PM 2.5与PM 1情况类似。

  “政府就算损失50%的经济容量,把细粒子压到80克,公众还是看不到能见度的好转;政府又从80压到40,能见度稍有好转,但仍不尽如人意;只有压到20以下,才能看见过去的蓝天白云”。

  “治理是一个长期和艰巨的任务,我们已经看到过去10年是持续好转的,我们也需要对政府的努力有一点耐心。”

  疑问

  2010年后灰霾为何又呈抬头趋势?

  从广州的灰霾日变化趋势图来看,新世纪以来,灰霾日从九十年代末的峰值200余天迅速下降,此后最低50多天,最高120多天,到2010年后又呈抬头趋势,难道2010年是个小的“拐点”?吴兑解释,灰霾形成的内因是大气污染物的源排放,外因是气象条件,各年情况不同与不同的气象条件有关。有的年份是空气的南北流动比较强,冷空气的扫霾效果会更好,有的年份是东西流动强,冷空气的扩散能力弱一些。

news.sohu.com false 南方都市报 https://epaper.oeeee.com/epaper/A/html/2015-05/01/content_3415277.htm?div=-1 report 1927 三地50年灰霾天变化趋势图南都讯面对现今的空气污染,人们怀念过去的蓝天白云,但广东省气象局原首席专家吴兑告诉你:北京、广州灰霾天最多的日子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责任编辑:UN625)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