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要闻 > 时事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没有退路的北京依靠谁 北京崛起创世代

来源:综合 作者:千龙网

  没有退路的北京依靠谁

  北京崛起创世代

  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在常委会上直面经济发展的现实说:“疏解非首都功能,我们没有退路!”

  没有退路的北京,必须从只会做加法,转变到加减乘除一起来。

  加的是高精尖,减的是粗放、高耗、低效,除的是我们这1.6万平方公里,精算每一平方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最有倍数效应的是乘法。乘什么?

  就是要乘以首都成千上万的人才!人才最可宝贵,今天的北京,我们看到了人口压力,也要看到,几十年人才高地的聚集,为城市储备了最珍贵的资源,即使不甘人后的上海人也承认:上海的专家资源,在全国仅次于北京。

  在人才这个问题上,妄自菲薄不可取,反而要多一点自信,多一点乐观主义,相信只要打开一扇窗,屋子里就能洒满阳光,要睁开眼睛,一个创世代群体已经在北京崛起:

  他是这样一个人,总是怀有一颗躁动的心,不甘人后,如从万科辞职的毛大庆;他们是这样一群人,坚信行胜于言,不断尝试,如清华创客空间的学生们;他们更是这样一个世代:不论年龄,无论贵贱,赶上了鼓励创造的大时代,就想抓住属于自己的机会。

  首都经济的新生力军,正伴随着创世代的脚步走来,他们如闪闪星斗缀满北京的天空,给没有退路的北京以向前向上的希望,给正在赶考的北京以书写新文章的力量。

  今天开始,北京晚报将带您走近一个个创业、创造的个人、群体。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政府工作报告的愿景,亦是众多创业者正在北京身体力行的现实图景。从“90后”到“80后”,年轻的他们正将活力和创造融入“创世代”,绘出北京经济地图的新景观。

  创业是一个探索你内心想要什么的过程

  晚上9点已过,办公楼中,已没有几盏亮着的灯,王佳骏与几个创业伙伴,却仍在“战斗”。办公室的一角,有台开着的电视机,屏幕上播放的是晚间新闻,电视传出的微弱声音,被“噼噼啪啪”的键盘敲击声所掩盖。

  这样的工作状态,王佳骏已经持续了半年有余。2015年初,他与几个合伙人决定投身互联网创业潮中,如今项目仍在孕育期,但商业规划、客户拓展、软件设计,都在进行中,“就算让我歇一歇,脑子里也都是项目的事情。”

  朋友眼中,王佳骏的“标签”不少,90后、大学肄业……“上学的时候,我算不上个好学生,但是对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满着好奇,所以很早就决定出来自己干。按照现在的流行语,就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大学只上了一个星期,王佳骏“炒掉”了大学,开始人生中第一次“创业”,最早的项目,都是传统领域—搞过工程、办过教育机构,“有些人可能觉得这不是创业,是不务正业。但对于创业者来说,‘互联网+’还是‘传统行业’不是问题的关键,这都是一个积累过程。”

  “创业本身也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探索你内心想要的是什么。”选择互联网作为下一个创业项目的出发点,王佳骏坦言有多重理由—身为“90后”一族,他对于互联网有天然的亲近感,同时他的创业项目仍与传统行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做的项目是互联网教育方向,是‘互联网+’概念,但核心仍然是教育。在过去开班培训机构的日子里,我能感受到很多家长希望孩子成才,孩子自己也渴望能够成功的心情,但由于当时受资金和资源的限制,能为他们做的太少。现在,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技术,我能为他们做到我真正想为他们做的事情。”

  “客户选择你不是因为你有花哨的广告语或营销手段,而是有扎实的产品。”2年前,王佳骏曾有过开设教育机构的经历,彼时积累的经验与资源,在互联网创业中同样适用:“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我们的产品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老师,用最有效的手段来提高学生的成绩。”

  不想到了那个年纪,后悔当年没去做点什么

  80后的荣浩在这场创业潮里已经不算年轻了,他的履历里不乏腾讯这样业界标杆,而在决定辞职创业的时候,他想到的是父亲。当了一辈子教师的父亲,年轻时也动过辞职到南方去闯世界的念头,“但是被我妈拍了回去。现在退休了,他总说要是当年做点什么,可能和现在不一样。其实我特别想说,就是当年做了点儿什么,可能还是现在这样。”荣浩笑过之后,表情严肃起来:“我不想等我到了那个年纪,也后悔当年没去做点什么。”

  另一个把他推进创业潮的因素,则是孩子。

  孩子的出生,让他和家人对食品安全格外关注,有人吃到了安心的好东西,就会在同事和朋友里互相推荐。于是,荣浩和朋友们希望能打造出一个“朋友同事间互相分享自家特产的平台”。这个叫“朋友说”的创业项目,有微店,有公众号,也有线下的实体合作伙伴。滑动手机页面,浏览平台上的产品介绍,就像进入了一个o2o改造传统行业的创业沙龙:离职的产品经理到青川的大山里钻研蜂蜜,来自华为的IT男帮山西老家的果农推销苹果,甚至还有通过儿子了解到o2o,触网销售贵州天麻的退休干部……

  “食品安全是所有人都关心的问题,我们想找一种更好的方法来解决它。” 荣浩说,“朋友说”看重的是人本身作为“信用背书”的作用,“如果是我身边的同事,非常信任的朋友把他家里的在做的东西,他自己在吃、在用的东西推荐给我,我能接触到这个东西的生产过程,我才会相信它是安全可靠的。”

  在腾讯工作的时候,荣浩在公司内部做了一次五常大米的团购,供货的是同事,买货的也是同事,一次就团了一万五千斤。不久后的一个周末,他花两天时间做出了一个网站,“朋友说”上线了,创业团队的成员都来自著名的IT公司,围绕互联网公司进行的推广也卓有成效。到今年年初,“朋友说”已经积累了四到五万的客户,尽管还没有盈利,但荣浩觉得方向很靠谱。

  初次创业未必就是梦想的模样,但我在向梦想靠近

  “有小舞台,有现场演出,有红酒,有雪茄……还要—价格合理!”亦佳的理想,是开一家北京最好的爵士餐吧;而现在,她拥有的只是一家开在地安门四合院里的小清新法餐厅。虽然两者还有那么一段距离,但梦想正在一点点靠近。

  做餐饮,亦佳是科班出身—在瑞士学的是酒店管理,回国前的最后一份工作,是在新加坡一家五星酒店的餐饮部担任副经理。回国找一份驾轻就熟的工作并不太难,但对她而言,没有压力的生活并不是梦想的模样。

  熟知女儿脾性的妈妈为亦佳的创业提供了最初的资金支持,“我妈说,她知道我这辈子肯定得自己干这么一次,晚干不如早干,就支持我了。”但是从商的妈妈给她的店设了个亏本上限—“最多一百万,不会再多给一分钱了。”

  这个金额远不够开一家她梦想中的“最好的爵士餐厅”,那大概要一千万,亦佳早就算过,但却能让她种下一颗梦想的种子。

  2013年8月到北京,两个多月之后,她的小店就开业了,出乎意料的顺利,也出乎意料的辛苦。

  “做餐饮有各种法规,要求很多,卫生、消防要求什么,我就照做,我感觉像我这种年轻人做一点小买卖,只要合适他们(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也就帮忙,反正我从来没受过刁难。”那段时间,她经常晚上三点休息,早上六点就起床。

  亦佳的推广方式完全“自助”:微博、微信、豆瓣小组、大众点评……一个也没少。最初两个月,“石榴树下”的客人全都是她的朋友,和朋友的朋友。

  就在这样的“自助”推广和朋友口碑之间,亦佳的小店渐渐有了名气,去年一家著名网站的推荐清单把她的小店列进了“在北京适合两个人做的××件事”了,不少朋友看到之后转发给她,亦佳才知道自己的小店居然悄悄地上了榜。现在,她开始筹划梦想中的“爵士餐吧”,有了小院餐厅的积累,这个宏大的梦想看起来也不那么远了。

  亦佳觉得创业开店的难和不难,只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想做:“很多人都想开店,有人说了好多年想开个咖啡馆啊甜品店啊,为什么开不了?一个是钱的问题,没有钱的话,这个确实比较难办;另一个是热情的问题,你开不起来,还是因为你不是真的想开,你说了好多年也只是在说嘛!” 本报记者 张棻 吴楠

news.sohu.com true 综合 https://news.sohu.com/20150505/n412422426.shtml report 3645 没有退路的北京依靠谁北京崛起创世代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在常委会上直面经济发展的现实说:“疏解非首都功能,我们没有退路!”没有退路的北京,必须从只会做加法,转变到加
(责任编辑:un658)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