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从遥远古老的西安来到繁华时尚的香港。这些年,我们换了身份证,换了口音,换了年龄,却换不了对家乡味道的思念……最让我们缠绵的却还是关于凉皮、肉夹馍、臊子面的故事。”去年开始,陕西几个85后就用这个故事把凉皮肉夹馍带到了香港,开了家陕西小吃店“西香记”。
开业当天,“不到半小时就卖完了存货。接下来的一个月多里,门口天天排长队”……业内人士认为,利用稀缺性,再加上互联网元素,陕西小吃完全可以迅速打开市场,并成功做起来。
从红极一时的北京“西少爷”,再到如今的香港“西香记”,陕西小吃已开始走向全国。
小店仅30平方米 开业半年多已回本
“西是西安的西,香是香港的香,还是香味的香,所以取了‘西厢记’谐音,我们的肉夹馍店就叫‘西香记’。”85后高博是土生土长的宝鸡人,谈起创业初衷,他说自己2007年高中毕业后,就去香港读大学,毕业后做葡萄酒投资,工作之余成立了香港陕西同学会,其中大多都是留学生,“每次聊起来,大家都慨叹在香港吃不到家乡的东西,所以我就想着能不能开一个凉皮、肉夹馍店。”
说干就干。从去年3月份开始,他们三个同学就开始着手准备,“做了充分的市场调查后得出的结论是,在香港的内地人比较多,市场还是比较大的”。
“接下来,从西安到北京再到香港,我们几乎吃遍了所有‘江湖上’很有名气的肉夹馍、凉皮。正式开张之前,我们也邀请了各方好友试吃500多份,希望做出最好的口味。”高博说。
“包括挑选食材,我们都进行了严格的控制。比如各种调料,用香港的类似大料做出来的完全不是那个味。所以,全部调料只能从陕西运过来。猪肉也是这样,试验了美国、新西兰等不同国家的猪肉,以及试验了不同部位的猪肉,最后才敲定了最适合的那种口味。”高博慨叹说,他们三个合伙人各有所长,非常互补,“都是咱陕西人,我是商科专业毕业,擅长营销;另外两个一个是生物学专业毕业,做事很严谨,简直就是用实验室的方法做肉夹馍;另一个是工程学出身,善于运营管理。”
在他们的努力下,西香记第一家店在去年8月开业。据高博介绍,从一开始经营就比较好,一个30平方米左右的店,起初月营业额在20万-30万港币,目前早已回本。
稀缺性+互联网 陕西小吃可迅速打开市场
如今,西香记的第二家店也已经在香港开业,生意同样红火。昨日,华商报记者查询发现,他们店的微信公众号的确有过几次“对不起”的紧急通告:“今天已全部售罄,请朋友们明日再来。”
两家店开业很成功,高博将此主要归结于他们的标准化管理,以及加入了互联网元素。“我们的目的,就是把凉皮、肉夹馍店做成类似肯德基、麦当劳一样的连锁店。价格方面,凉皮、肉夹馍加上冰峰,这个标配的价格在50港币左右。”
据悉,从一开始,西香记就介入了互联网营销。“‘西香记’微信公众号的第一篇文章《为了肉夹馍,你可以去到几尽(付出多少)?》发出后,很快就有9万的阅读量,经过转载后,几乎让所有港漂都知道我们的店要开业了。”据高博介绍,开业当天店门口就聚集了很多人,不到半小时就卖光了500份存货。此后,该公众号又在各种节日推出试吃活动,用多元的方式吸引顾客。
据其介绍,产品流程方面也完全采用标准化管理模式,并加入了陕西文化元素。“广告语就是‘一品长安’,店面装修也充分体现了陕西特色。我们要让每一个食客吃完后,还会‘晒一晒’,整个过程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高博说,顾客50%是内地人,30%是香港人,还有一些是外国人。
三个合伙人中,虽然目前只有一个在全职打理西香记,但他们的野心很大,计划一年内在香港开5-10家店,“未来会进军海外市场,以及内地的南方市场”。
对于凉皮肉夹馍在香港的红火,业内人士认为,利用稀缺性,再加上互联网元素,陕西小吃完全可以迅速打开市场,并成功做起来。西安邮电学院教授张鸿认为,“类似之前开业的‘西少爷’,把产品和互联网结合,完全可以走出一种定制化的独特发展模式。”
华商报记者 李王艳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