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5月23日报道 外媒称,中国正出现规模创纪录的资金外流现象,引发了人们对中国金融稳定性的担心,也令中国央行以降息提振放缓经济的努力面临更复杂的局面。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5月20日报道,根据中国官方发布的数据,今年头三个月,中国国际收支逆差达800亿美元,是有记录以来最大规模的季度净流出量。
报道说,考虑到中国在同一时期内的贸易顺差还很高,这一资金外流的规模就愈发令人吃惊了。在不断下跌的大宗商品价格令中国进口额大大缩水之际,中国录得790亿美元的经常项目顺差,是近五年来的最大顺差。
然而,这一数字却被资本和金融项目的外流资金超过,后者价值达到创纪录的1590亿美元。而中国股市暴涨带来的诱惑,也未能逆转资金外流的趋势。
报道称,外流资金或反映了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担忧: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出现了六年来的最慢经济增长速度。不过,不断升值的美元及不断降低的中国利率,也在推动资金流出中国。
报道称,以某些标准而言,中国资金外流的现象已持续了一年以上。中国央行持有的外汇资产已连续第7个季度减少—这是有记录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
不过,经济学家表示,中国资金外流的规模仍未威胁到金融体系的稳定性。第一季度外流资金创下纪录,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中国政府长期维持着对跨境资金流动的严格控制。
而且,就算800亿美元的季度资金外流规模保持一整年(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出现),也只相当于中国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中国外汇储备的9%。这一点足以解释为何中国官方似乎对这个问题并不过分担忧。
报道称,此外,资金外流的原因还包括中国近期的金融改革。一方面,中国放宽了对资本的管制。另一方面,中国正小心地通过“沪港通”等机制鼓励金融流动。“沪港通”机制允许中国内地投资者投资外国股市。
不过,资金外流令中国央行通过货币宽松政策提振经济的努力复杂化。过去十年,央行购入流入外汇,是中国银行体系创造基础货币的主要来源。如今,由于资金外流可能会导致货币供应量缩水,中国央行正转向新的办法扩大货币供应量。
这些新的办法中,最重要的方式是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中国央行曾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迫使商业银行将部分新创造的基础货币留在央行,作为无法用于放贷的储备金,从而实现限制货币过度增长的目的。如今,中国央行正在采取相反的操作方法: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以弥补资金外流导致的流动性丧失。
报道说,除了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自去年11月以来,中国央行还三次大幅降低基准利率。不过,降息可能会降低中国资产的吸引力—尤其是相对美国资产的吸引力,从而加剧资金外逃。与中国形成对照的是,美国美联储预计将于今年提升利率。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