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悦
“在美国,癌症病人在2003到2009年的5年生存率约为68%,而在中国这一数字仅为25%。除了中美医疗水平的差距,这当中最主要的原因其实还是在癌症病灶发现的时间。在美国,很多癌症患者发现时都是早期,通过治疗介入,治愈成功率较高,而国内的癌症患者多数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这就给治疗带来了难度。”一位上海三甲医院检验科专家告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而在目前这一情况正面临改善。通过体外诊断(IVD)技术,癌症病灶的发现时间可以大幅提前。据了解,目前公立医院检验科的IVD诊断占据了市场近90%的份额。包括罗氏、阿斯利康、GE医疗等诸多国际药企以及医疗器械巨头正纷纷加快布局,与国产品牌抢夺体外诊断市场份额。
什么是体外诊断?
举例来说,在过去,癌症疑似患者在医院通过影像设备发现身体某部位有异常,医生常常会通知病人“随访”,持续观察,若干月后若无发展,可判断为“癌变”可能不大,若病灶持续发展,则判断存在“癌变”或其他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
在这样的筛查过程中,不仅癌症病人早期治疗的“黄金三月”很容易被耽误,更多时候对于病灶发展缓慢的患者,在前期并不容易被检查出来,从而错失治疗的最佳时机。
但倘若通过IVD手段,通过提取体内组织、分泌物、血液等样本,病灶就能在早期被清晰地检查出来,大大提早了确诊时间。
这一检测技术在国内,尤其是大城市的三甲医院正在被广泛使用。此前有统计,中国体外诊断产品人均年使用量仅为1.5美元,而发达国家人均年使用量达到25~30美元,市场前景巨大。
“在分子诊断检测试剂领域,目前还是国产品牌为主,因为医院进行单次检测的费用国家药监局是定得比较低的,而进口试剂大多比较贵,并且种类不多,所以国产品牌还比较受欢迎。”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倪卫琴告知记者。
以之江所生产的一款用于检测宫颈癌的HPV高危型产品为例,罗氏其实也有布局同款产品,但市场份额远低于国产品牌。
“目前我们的销售额每年达到了上亿级别,也有上市计划,在分子诊断试剂领域,比如达安基因,国产实力并不比进口差很多。”倪卫琴补充。
尽管在检测试剂领域国产品牌大有赶超之势,但我国IVD产业在上游和仪器端依旧依赖跨国巨头,曾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外资厂商控制了超过75%的市场份额,余下的25%的市场份额,对应约60亿元,由国内近300多家企业互相争夺,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目前体外诊断市场主要分为四大类,生化试剂以国产品牌为主,免疫诊断是进口品牌主导,国产品牌占有一定份额,分子诊断市场进口、国产品牌鱼龙混杂,POCT(即时检验)以进口为主。目前市场份额最大的是在生化试剂以及免疫诊断这两块。”从事体外诊断投资的高特佳合伙人王海蛟告知记者。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体外诊断行业相关报告,2013年我国IVD市场规模已经接近200亿元,预计规模增速将保持在16%~18%。取中间值17%,按照中间值17%的增速测算,到2018年我国IVD行业规模将在384亿元左右。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