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宁波6月17日电 (记者 何蒋勇)如果你正准备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编制考试等大考,看见有人叫卖答案,称保证过关,你会相信吗?记者今天(17日)从浙江省舟山市法院获悉,近日,舟山定海法院审判一个系列诈骗案。
花3500元网上买了一份假答案
去年5月初,定海小伙张先(化名)正积极备考事业单位编制考试时,手机收到一条短信,显示发送短信的手机号码为18004817XXX,内容是通知考生添加号码为57411XXX的官方QQ及时领取官方资料,署名“舟山人事”。
张先相信了,加了短信中提供的QQ号,QQ名却是“铭恩教育”。正当张先产生怀疑的时候,对方告诉他说通过内部关系拿到了这次考试的试卷和答案,并且说有很多考生已经购买了,还把张先的姓名、身份证号码报考岗位准确无误地发了过来确认信息。这下张先彻底相信了,就“了解了下具体的费用和汇钱的方式,对方说要1500元钱,并且发给我一个建设银行的卡号”。
之后,张先通过支付宝网上转账给对方1500元钱,对方收到钱后第二天在QQ上给张先发了一个带密码的压缩包,说是这次考试的试题和答案。“为了保证你在考试完之前不把试题信息泄露出去,还需要交保证金,每门课1000元钱,两门课加起来一共是2000元钱”。用两个连环诈骗,骗子套走了张先3500元钱。
进了考场,张先拿到试卷看到题目没多久就被吓到了,因为没有一道题目是一样的。张先很是后悔,报了警。
舟山市警方立刻对此进行立案侦查。去年5月份到去年年底,民警在湖南衡阳先后抓获王某(绰号黄瓜)、谭某(绰号老干部)、蒋某(绰号熊哥)等3名诈骗嫌疑人,他们都是衡阳当地人。
守着手提电脑 引“鱼”上勾
据蒋某交代,他和谭某是同学,2013年下半年,两人商量一起搞“考生诈骗”。一开始,他们收集到的考生信息不多,且没经验、没门路,没赚到啥钱。直到去年2月底,随着新成员王某(绰号黄瓜)的加入,“业务”慢慢走上正轨。三人虽一起在出租屋干活,但都以绰号相称。
王某是谭某在网上找的。“想找赚钱的工作,不管风险有多大。”这是王某在网上发的求职贴子。
三人进行了分工。蒋某负责从各渠道购买全国各类考试的考生信息,让人群发“助考”短信给这些考生,买QQ号、银行卡等杂务。而谭某二人在各自的手提电脑前“守株待免”,通过QQ,和送上门的考生聊天,谈价格。
“基本上不出门,白天到深夜,都有考生加我们QQ。”谭某供述时称,单是湖北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那次,就有一二千个考生加我QQ,最后谈下来,付钱买答案的考生有十多个,光我一人就骗到一万元左右。“为了取得考生的信任,还要尽量要把话说得专业一点。”
据交代,至事发,谭某等人一共搞过湖北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黑龙江公务员考试、云南事业单位编制考试、舟山事业单位编制考试等6个项目。每次都有几十到几百个加他们QQ,最后一至十多人付钱买答案。
500元到3500元 看人给价钱
谭某对“舟山事业单位编制考试”这个项目尤其印象深,因为正是它让他们出事了。“二三十人加QQ,最后付钱两人,一笔3500元,一笔500元。”问为啥价钱差这么多。“根据聊的内容对考生的精明程度进行评估,然后按照500元到3500元不等要价。”谭某供述称时,“有些很会还价的,也便宜点卖了。”
而谭某宣称的考试真题、真答案,根本子虚乌有。他们在网上搜索后,用历年的考试真题和摸拟题拼凑起来造假。所谓包过的答案,也是他们网上搜索到的答案。“考生进考场前也没见过试卷,且都是些ABCD之类的选择题答案,他们一时也不知道答案真假。再说钱的数目不大,几百元到几千元,总会有人抱着侥幸心理,花这个钱的。”谭某称,且考生先把钱汇过来,待发现有问题,也来不及了。
由于买卖答案都是违法行为,许多考生即使知道上当受骗,眼看着几百元到几千元的钱打水漂,也不会报案。既便如此,每过一个考试项目,他们就会更换QQ号。至案发,蒋某伙同他人共骗得人民币14余万元,谭某共骗得人民币7.1万余元,王某共骗得人民币近6.9万余元。
定海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蒋某、谭某、王某三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的方法,伙同他人骗取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属共同犯罪。蒋某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是主犯。蒋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四千元;谭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八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千元;王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千元。
法官提醒广大考生,国家组织的统一考试都有严格的保密规定,通过的唯一途径就是好好复习,切勿投机取巧,轻易相信未经证实的虚假信息,否则只会掉入诈骗的陷阱。
作者:何蒋勇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