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6月20日专电(记者 童方)划龙舟、吃粽子、浴兰汤,端午节民俗起源说法众多,其中以纪念屈原影响最为广泛。20日,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告诉记者,这些端午节民俗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屈原,还跟中华民族龙文化信仰、大禹治水、纪念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有关。
“龙舟的概念起源很早,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江浙一带的原始先民就认为"龙能载人,行于水上",因此兴起用龙的形象做成独木舟的习俗。后来在春秋时期,为纪念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训练水军,灭吴称霸,又有了龙舟竞渡的活动,至于纪念屈原又是汉代以后才兴起。”谭继和说。
谭继和还说,吃粽子最早是为了纪念吴国大夫伍子胥,伍子胥被吴王夫差赐死后,尸身被抛入江中,百姓怜其忠义,用竹筒包米饭投入江中,希望从恶神口中救出伍子胥。后来百姓又用同样的方法,纪念自投汨罗而死的楚国大夫屈原。因此,最早老百姓在端午节这天吃的不是粽子,是竹筒饭。
今天的中国民间依然保留着用菖蒲、艾蒿煮水沐浴的习俗。在谭继和看来,这项民俗最早应该开始于大禹治水时期,当时的先民在大灾之后,用兰草沐浴禳灾避邪、驱逐恶神。因此,端午节又叫沐兰节。
至于先有端午,还是先有屈原的问题,谭继和说,“端午节”这个称呼在古籍里的记载确实晚于屈原,但很多端午节的民俗在屈原之前很早就存在了。
作者:童方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