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媒体:讲好端午故事不必回避“快乐”

来源:北京青年报

  乔杉

  这个端午,你与往年一样,也说“端午快乐”了吗?网上有此一说,讲端午是祭祀的日子,说快乐不吉祥,顶多是互助“端午安康”。对此有不少网友表示了反对,也有专家进行了反驳。北京民俗学家高巍表示,史书上从未记载有“端午安康”的说法。

  千百年来,端午被赋予了悲情色彩。史记五月初五这一天,屈原投汨罗水而去。而且在古代,端午是祭,而非节。因此,有一种声音说,五月初五是一个悲壮的日子,是后人祭祀先人的日子,不是所有节日都能互祝快乐,像清明、端午这些节日只能互送“安康”。

  但还原历史可以看到,端午也有欢快的一面。“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正如民谣所唱那样,插艾叶、包粽子、扎丝线、挂鸭蛋、赛龙舟……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民风民俗,而这些民俗,往往是以欢乐的形式表现出来。拿赛龙舟来说,无论是中流击水,还是呐喊助威,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息。只看到沉重一面,看不到欢快一面,显然是一种偏见和谬见。

  也许有人奇怪,古人特别注重仪式感,为什么在端午的传承上,却有着欢快一面呢?从文化传播上讲,一种文化越近地气,越有生命力;越有受众,越有竞争力。相反,一种文化如果只剩下沉重的一面,那么这种文化就会拒人千里之外。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正是传统历史文化的凝聚过程。讲好端午故事,更有利于传播屈原精神。与端午有关的民风民俗,并不是一种轻佻的表现,而是智慧和艺术地传承历史文化。

  以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从来就不缺少沉重的一面。现行的几乎所有传统节日,都有接地气的一面。而一些仪式之所以成为过去时,与不接地气有着很大的关系。拿春节来说,许多仪式的变化,就体现着时代特征。比如说过去放鞭炮,是春节的“标准配置”,而在环境压力之下,人们放弃了放鞭炮,难道不是一样过年吗?即便以沉重和庄严著称的清明,也有踏青之一说。难道说清明到了,人们在下乡祭祖时顺道踏青,就削弱了对祖先的敬畏吗?

  传承一种文化,最好的方式是讲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是轻松和欢乐的。这种轻松和欢乐,是智慧和艺术的体现,有利于历史走近身边,完成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弘扬。回头想想,如果端午没有欢快的一面,只有压抑的祭奠,端午还会流传至今吗?相反,插艾叶、包粽子、扎丝线、挂鸭蛋、赛龙舟……这些民风民俗活动,以一种接地气的方式,智慧和艺术地讲好了端午故事。人们参与这些活动,增进了对屈原的了解,家国情怀更加深入人心。

  讲好端午故事不必回避“快乐”,“端午快乐”有利于讲好屈原故事。“端午快乐”“端午安康”都需要,把两者割裂开来,只讲“安康”不讲“快乐”,反而影响“端午安康”深入人心,影响屈原精神、端午精神的传承。其实古人已经这么做了,而且效果很好,今人为什么要比古人还封闭而保守?

news.sohu.com false 北京青年报 https://epaper.ynet.com/html/2015-06/22/content_139554.htm?div=-1 report 1374 乔杉这个端午,你与往年一样,也说“端午快乐”了吗?网上有此一说,讲端午是祭祀的日子,说快乐不吉祥,顶多是互助“端午安康”。对此有不少网友表示了反对,也有专家进行
(责任编辑:UN660)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