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抗战时期著名青年诗人陈辉:遭叛徒出卖被包围

来源:北青网
陈辉 明日红旗荡尘埃 一身诗意铸琼台

  在我们生活的京华大地上,曾经涌现出大批爱国主义民族英雄,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了巨大贡献,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要彰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英雄风貌。本报与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共同推出系列报道“京华英雄”,热血阅读,英气传承。

  要用诗样的生命 为祖国燃烧赞美

  (一)

  “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子七尺躯,/愿为祖国捐。/英雄抛碧血,/化为红杜鹃,/丈夫一死耳,/羞杀狗汉奸。”这是刻在陈辉墓碑上烈士留给我们的最后一首遗诗,发人深省,震人心魄,真实地表达了诗人崇高的革命情操和英雄形象。

  1938年,陈辉奔赴革命圣地延安,进入延安联大学习,开始了用诗歌战斗的革命生涯。毕业后,被分配到晋察冀通讯社当记者,写了大量揭露日寇侵略罪行的消息、通讯和诗。

  陈辉用诗表达生命的崇高境界。他在《为祖国而歌》的诗中写到“祖国啊,/你以爱情的乳浆,/养育了我;/而我,/也将以我的血肉,/守卫你呵!/也许明天,/我会倒下;/也许/在砍杀之际,/敌人的枪尖,/戳穿我的肚皮/—祖国呵!/在敌人的屠刀下,/我不会滴一滴眼泪,/我高笑,/因为呵,/我—/你的大手大脚的儿子,/你的守卫者,/他的生命,/给你留下了一首无比崇高的赞美诗”。这无疑也是陈辉的誓言,他以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誓言,为祖国留下了一首“无比崇高的赞美诗”。

  他把诗看作革命的重要武器,写到:“在极残酷的斗争里,我举起诗的枪刺,要把我的生命,我的爱情,燃烧的发亮,一直变为灰烬—永远为世界、人民、党而歌。”因此,他用自己的生命来写诗,他写道:“诗是我的生命,我的生命就是诗。”

  在他短暂的一生中给我们留下了一万多行诗,这些诗都是有力的战斗武器。早在联大学习时,民先队墙报上就发表过陈辉的诗。后来在敌后战场,他写的不少诗刊登在《诗建设》上。他把街头诗、诗传单写在敌后乡村的墙上,或者刻成蜡纸油印出来,撒在战斗前线上或者是敌人的据点、碉堡里,鼓舞军民抗战斗志。

  新中国成立后,他的诗歌广泛流传。陈辉诗集《十月的歌》收入40多首,17万余字;《革命烈士诗抄》选入他的《献诗—为伊甸园而歌》等;《晋察冀诗抄》选入他十几首诗;《陈辉传记》中引用他不少诗。1981年,日本教授把他的诗集《十月的歌》译成日文,传到国外。

  坚决要求赴前线 文武双全“神八路”

  (二)

  面对日寇侵华,陈辉眼前不时闪现出被日寇杀戮的中国百姓的惨状,他心如刀割,决心到前线去。他接连递上两份请战申请书。领导考虑他是“笔杆子”,又不习惯北方战争环境,开始没有同意。他表示:“我是劳动人民的儿子。为人民的利益,我将时刻准备为他们战死,把自己投到战火最残酷的地方去!”经过再三请战,陈辉奔赴前线了,来到对敌斗争极其残酷的地方—平西地区涞(水)涿(县)县,华北抗战前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刚开始,陈辉在县青年救国会宣传动员、发动群众,办青年干部培训班,组织青年游击队,参加抗击日寇的反“扫荡”战斗。1942年陈辉随着武装工作队,来到拒马河畔,除奸反特,反抢粮,发展党组织,开辟敌后根据地。

  1943年,陈辉被任命为四区区委书记兼区武工队政委。此时,在日寇“一家窝匪杀全家烧全村”的白色恐怖口号下,四区斗争异常残酷。陈辉和区长研究制定“依靠广大群众,消灭日寇汉奸”的计划,决定召开“绅士会”,做好抗日救国统一战线的工作。

  开会日期快要到了,但是有两位影响较大的人物因在县城没能通知到。陈辉坚定地说:“我到县城内走一趟!”区长摇摇头说:“这太危险”。考虑到斗争需要,陈辉带上通讯员,穿上武工队获得的日军军装,骑上战马,向涿县县城奔去。

  上午9时许,县城南门缓缓打开,陈辉随着进城卖菜卖粮的农民,步入城门。

  “站住!”几个伪军手端刺刀,领着猎狗,窜了过来。

  陈辉没理会他们,扬起右手,伸出两个指头,晃了两晃。这是日军今天的手令。陈辉进入涿县县城,面见两位绅士。这两位乡绅见到陈辉,很吃惊,非常感动,表示“决不能耽误!”这期间,几番盘查,差点出事。在通讯员的再三催促下,陈辉才决定出城。

  望着涿县县城内辽代所建的巍峨双塔,陈辉激情澎湃,写下了《双塔诗》:“双塔昂首迎我来,/浮云漫漫映日开。/千年古色凝如铁,/一身诗意铸琼台。/涿郡胜状留人叹,/张侯豪志潜于胸。/今朝仰拜晴斓面,/明日红旗荡尘埃。”署名是“神八路”。

  伪县长面对诗文,十分惊恐。手下人报告八路军中有个“双手能打枪,双手能写梅花篆字”的能人。

  绅士会如期召开。晋察冀通讯社通报表扬道:“陈辉是一个十分勇敢的战士,善于拿笔,也善于拿枪、用手榴弹。”

  遭叛徒出卖包围 流尽最后一滴血

  (三)

  1944年底,为了准备对日军实行全面反攻,平西区党委对武工队的活动范围作了调整,把陈辉武工队在平汉铁路以东的新开辟区交给冀中第十军分区领导。1945年1月下旬,陈辉从平汉路东回到路西。

  1945年2月8日,他由于上吐下泻,没能和其他武工队员一起转移,正住在韩村休息。叛徒发现了他的行踪。日伪军100多人迅速赶到韩村,悄悄包围了陈辉住的小院。天刚亮,房东大娘为他做了碗面条,陈辉刚端起热气腾腾的饭碗,特务闯进屋子,枪口对着陈辉说:“陈辉,你跑不了啦!”

  趁着放饭碗的刹那间,陈辉顺手抓住身边的手枪,“叭”地一枪,打中一个特务的手腕,两个特务慌忙退出屋子。接着,陈辉和通讯员小王连续向特务射击,迫使他们连滚带爬逃出了院子。

  这时敌人已将小院重重包围,陈辉和小王坚守在窗户一侧英勇抵抗,不准敌人靠近。战斗持续一个小时之久。后来一颗手榴弹从窗口扔进来,陈辉左腿负伤。他对通讯员说:“在屋子里挨打不是办法,只要冲出去,翻过墙头,外面就是树林、河套—”接着,他俩扔出两颗手榴弹,乘烟雾冲出西屋,由于敌人火力密集,无法翻越墙头,只好进入北屋。一个进了东耳房,一个进了西耳房。

  院子的敌人喊道:“拿手枪的是陈辉!”“他在东耳房”。于是,敌人挖开了东耳房的屋顶,点着了一捆捆的玉米秸往里扔。室内烈火腾腾,已无容身之地,陈辉的衣服、头发被烧着。他拖着流血的伤腿,坦然走出东耳房,摔碎了没有子弹的手枪,冲着房顶上的敌人喝道:“你们来吧!”

  原先跑出院子的那两个特务,为抢头功,早已守在门口两侧,立刻窜过来抱住陈辉的后腰。陈辉使出全身力气,踢打了两个特务,拉响了藏在腰间的最后一颗手榴弹。年仅24岁的陈辉,倒在血泊中,把年轻的生命献给了伟大的祖国。

  本版文/杨华峰(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

  本版漫画/陈彬

  人物小传

  陈辉

  (1920—1945)

  湖南常德人,抗战时期著名青年诗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从湖南奔赴革命圣地延安,进入延安联大学习。1939年9月分配到晋察冀通讯社工作,1940年5月历任平西区涞涿县青救会主任、区委书记、县委执行委员、县武工队政委等职。1945年2月8日壮烈牺牲,年仅24岁。

news.sohu.com false 北青网 https://epaper.ynet.com/html/2015-06/23/content_139577.htm?div=-1 report 3685 在我们生活的京华大地上,曾经涌现出大批爱国主义民族英雄,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了巨大贡献,值得我们永远铭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弘扬社会
(责任编辑:un659)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