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开始前,李林在与民警交流。
昨天下午,北京市天康戒毒康复所附近的一处礼堂内,为迎接6·26国际禁毒日,十几名自愿戒毒人员正在排练舞蹈等节目。李林坐在舞台下的观众席,为发表戒毒感言做准备。
对于戒毒人员来说,戒掉毒品最大的挑战是心瘾。记者近日走进天康戒毒康复所采访了3名戒毒人员,听他们讲述如何沾染上毒品,又是如何决心戒毒的故事。
案例1
姓名:李林年龄:35岁毒史:18年
18年间3次戒毒曾被生父举报
“我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吸毒,18年间进了3次戒毒所,因为吸毒,也被警察抓过,甚至被自己的亲生父亲举报。但每次戒毒后都是在纠结中继续复吸。”现年35岁的李林看上去并不像一名瘾君子,说话文雅、风趣,但他却是圈子里的“老油条”了,他希望这是最后一次戒毒,“身边大部分的毒友已经因为吸毒不在了”。
只抽一回就无法离开
生于1980年的李林是个老北京,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接触毒品。据李林介绍,那个年代的青年人,对毒品不像现在的年轻人这样了解,“那个时候根本不懂毒品会对身体有危害,只知道毒品是一种奢侈品。”
李林说,那时他高中毕业,正在等待分配工作。几个同学闲着没事就聚在一起,喝酒、打牌、蹦迪。1997年左右,李林的一个朋友搞到了一小包海洛因,“量不多,只有拇指盖大小,这让我们四五个小哥们兴奋极了。”李林称,当天下午,他们在朋友家中,将海洛因分成了5份,卷在了烟里,每人抽了一根。
“那感觉很舒服,就像整个人躺在了水床上。”李林称,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毒品,“后来我们这群人就再也离不开毒品了。”
之后,李林他们每周抽一回,大家一起凑钱去北京的甘家口地区购买毒品。不到半年的时间,李林等人的毒瘾急剧增大,吸毒频率和吸毒数量也越来越多。此时,几个人因毒资问题产生分歧,继而分道扬镳。
首次买毒像特务接头
“后来我就自己在家里吸毒。”李林称,自己第一次买毒品感觉很害怕,怕被警察发现。
当时记得是骑着自行车到的甘家口,将自行车停好后,我就去了那边著名的“毒窝”,李林介绍,那里的毒贩很嚣张,竟然敢公开叫卖。
“要吗,哥们儿,纯的。”一个穿着花汗衫的外地人看到李林在大街上东张西望,凑上前来问。
“多少钱啊,多纯。”李林试探着问。
“一看你就是新手,400一小包。”花汗衫回道。
并不懂行情的李林怕被抓现行,想尽快买完毒品回家,没有多问就同意交易。
“跟我来。”花汗衫示意李林跟着。李林则警惕地问:“去哪啊,我不去,就在这交易。”
“你傻啊,这交易不等着被拍(抓)呀。”花汗衫示意李林继续跟他走。
两人一前一后走进一个小区的自行车车棚,花汗衫从一辆破自行车的车座下抠出一小包白色粉末,有两根手指大小。李林从兜里掏出皱皱巴巴的400元钱递给了毒贩。
“以后买东西就固定找我,别总在大街上东张西望,你挂相。”毒贩点完钱将毒品递给了李林。
李林接过毒品赶紧揣在兜里,两人互留了联系方式。
“他给我一个寻呼机号码,如果要货,就留言223,当时感觉跟特务接头似的。”李林回忆道。
不久,北京毒品圈“著名”的毒窝甘家口被警方查处。之前与李林联系过的毒贩再也没有露面,李林听说毒窝被抄后也没敢联系对方。此后,李林买毒品不再直接找毒贩,都是从圈子里的朋友那买,“是不是吸毒,一眼就能看出来,吸毒的人眼睛里没有神儿。”李林说,大部分缉毒民警在发现瘾君子后都不会立马抓人,而是跟踪看其跟谁接头,是买毒还是贩毒,“如果是买毒,就继续跟着你,看你跟谁吸。”如果发现是贩毒,就一窝端,人赃俱获。
“圈子里的人大部分都是以贩养吸,比如我买来一包400元的毒品,如果其他朋友再找我买,我就加价100元。”李林说。
家中吸毒被父亲举报
1999年底,李林的父亲趁他不在家,翻出了一小包毒品。李林父亲并没有将毒品销毁,而是留在了原处。
深夜,李林回家后开始吸毒。李父拨打了110:“我儿子在家里吸毒,你们把他抓走,帮帮他吧。”
不到半个小时,警察赶到了李林家。在给民警开门后,李父敲开了儿子的房门。
“你们干吗,我又没犯法。”看到父亲身后的警察,李林蒙了。
“你跟他们走吧,是我叫他们来的。”李父有气无力地劝说着李林。
李林愣住了,瞪着眼睛看着父亲,不相信这是真的。
在派出所,李林的尿检呈阳性,随即被警方拘留。
最终,李林在看守所度过了半个月。“在看守所,我一直在琢磨着,父亲为什么这样对我,但当时我无法想明白。”
强制戒毒两年后复吸
从看守所出来后,李林借住在了毒友家,每天照常吸毒,“吸毒已经成为了习惯,就像吃饭一样,但不吃饭可以,不吸毒就会难受。”
1个月后,毒友刚刚从外面买完毒品回家,二人正准备吸食时,突然有人敲门,当时毒友一个激灵,将毒品藏在了书柜里,而李林则前去开门。门刚开了一道缝,一群便衣警察冲了进来,李林被按倒在地。
2002年,李林因两次吸毒被抓,被警方决定强制戒毒2年。
“生理脱毒其实很快就过去了,在强制戒毒所,主要还是戒除心瘾。”李林说。
每天固定早6点起床晚10点入睡,平时定点学习、劳动。李林说,在强制戒毒所自己对毒品有了很强烈的认知,并且开始习惯规律的生活。
2004年,李林走出强制戒毒所后,并下定决心不再复吸,然而这样的规律坚持了不到3年,李林在一次朋友聚会上,又遇到了以前的毒友,“来一根,解解馋。”李林和毒友在聚会上都喝了很多酒,他并没有拒绝毒友,点燃了一根掺有海洛因的烟卷。李林再次复吸。
在之后的10年中,李林一直在戒毒与复吸的循环中纠结,为此,李林进了3次戒毒所。
发小去世后决心戒毒
2015年初,原来和李林从小玩到大的几个发小因吸毒去世,彻底触动了李林。
“那个时候,我们好得几乎跟一个人一样,四五个人天天混在一起。”李林说,他们当年是因为毒品“分赃”不均而分道扬镳,之后多年也断断续续联系过,一起吸过毒。没想到最近几年,他们陆陆续续都走了,有的因为“脏器功能衰竭”,而有的则是因为患上了不治之症。
“我也这么大岁数了,没有正经工作,毒资都是向家里人要的,我已经伸不出手了。”李林称,这次到北京市天康戒毒康复所来戒毒,打算不彻底戒掉,就不出去了。
案例2
姓名:晓琳年龄:19岁毒史:2年
少女恋上瘾君子吸毒无法自拔
有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身材小巧,长相甜美,晓琳看起来就像一名普通中学生,她今年才19岁,却有着2年多的吸毒史。“我就是玩心太重,才吸毒的。”晓琳说,特殊的家庭环境让她过早地离开校园步入社会,在酒吧等场所疯狂玩乐时,不知不觉被“毒品”吸引并沉沦其中,那时,她只有16岁。
初中辍学爱上瘾君子
1996年出生的晓琳是天津人,5岁时父母离异。晓琳母亲是一家工厂的工头,四处奔波;父亲则重新组建了家庭,平时很少关心晓琳。晓琳虽然名义上跟母亲一起生活,但实际上,平时都是由姥姥、姥爷照顾。
“上小学时,别的同学都是父母去开家长会,而我总是姥姥或姥爷。”晓琳说,上初中后,她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一心想离开学校。“我开始逃课,和姐妹去玩,她们就劝我干脆别上学了。”晓琳说,上了初二她就经常逃课,并有了想要辍学的想法。
2012年初三快毕业时,晓琳辍学,和一名比自己大3岁的社会青年谈起了恋爱。正是这个男人,将她带入了毒品圈。
有一次在男友家,晓琳看到男友和其兄弟凑在一起,将白色的粉末放在锡纸上,然后用火在锡纸下烤,两人不断地吸着冒起来的气体,像抽烟一样。
“晓琳,来抽一口吧。”看男友一脸陶醉的神情,晓琳也想试试。当时,她根本不知道这就是毒品。“吸过之后,我感觉自己的两条脚就像踩在了云彩上。”晓琳回忆。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尝到了“甜头”的晓琳开始和男友一起吸毒。
“有时连续几天都在吸毒,吸完了经常好几天不想吃饭,兴奋得不想睡觉,整个人都轻飘飘的,好像都不受自己控制了。”晓琳说,虽然她上了中专后和男友分手,可她已经结识了那个圈子的人,再也离不开毒品,并且为了吸毒,一向诚实的她动不动就向姥姥姥爷撒谎要钱。
正吸毒被抓男友跳楼
2013年,晓琳在毒圈里结识了一个比她大十几岁的社会青年。晓琳觉得这个男人经常有“货”,对她也很好,总是免费给她提供毒品,两人很快发展成男女朋友。2013年11月,晓琳住进了男友家,两人天天吸毒。
一天,晓琳的男友领着一个同龄男人回到家,三个人心照不宣,一起吸毒。
正当3人吞云吐雾时,门“砰”的一声被踹开了,闯进来五六名警察。晓琳和那个陌生男子当场被警察控制,坐在窗边的晓琳男友则翻身从窗户上跳下楼,随后被守在楼下的警察抓获。
“当时我没有了清醒的意识,到公安局说了什么我都不知道。”晓琳称,自己被关在看守所,看着同号的被关押人员,才意识到自己犯了大错。“在拘留所里,我回想着男朋友,感到很害怕,怕自己也变成那样,我想戒毒。”晓琳说。
晓琳因吸毒第一次被抓,派出所联系了晓琳的父母。起初,父母还以为她和人打架,根本没想到她吸了毒。
晓琳解除拘留后,从看守所走的那一天,她的父母不约而同地来接她。为了弥补对晓琳教育的失败,父母决定将她送到戒毒所。
戒掉毒品后我想上学
晓琳被父母送到了北京市天康戒毒康复所后发现,这里跟学校一样,每天也要上课,而且还有心理辅导课程,有些甚至自己都听不太懂。于是,本来就有厌学情绪的晓琳开始在戒毒所内旷课。
“不上课,就是在宿舍里睡觉。”随后,晓琳提出周末回家,在征得父母同意后,晓琳被父母接走了,然而就在周日晚上准备回到戒毒所时,晓琳在车站突然失踪了。
“我就是不想回去了,认为自己能够戒毒,不需要上什么课。”晓琳说,那天她跑回了姥姥家,但很快便被父母找到了,再次被送回戒毒所。
在戒毒所又过了两周,在晓琳与民警及上课老师的接触中,感觉这些人就像亲人一样,甚至比母亲还要关心自己,于是晓琳发生了转变。
晓琳进来戒毒后,她的父母每个月都会来看她。“我现在已经认识到毒品的害处了,脾气也变好了许多,有时候晚上也写写日记。”晓琳说,她对自己未来的打算是出去后在家呆一段时间,可能会继续上学。
案例3
姓名:张辉年龄:36岁毒史:6年
买毒品报答恩人被拉下水陪吸
对于现年36岁的张辉来说,沾染上毒品的原因是因为要“报恩”。2009年,从部队退伍两年的张辉在河北经营着一家装饰公司。由于讲求诚信,干活认真,装饰公司的口碑和生意一直很好,而在当地的生意场上,张辉也是出了名的守信誉,因此经常有公司在进行借贷时,请求张辉的公司做担保。
首次染毒后连吸三天
2009年6月,张辉为一家公司担保借款,借贷双方产生纠纷,债主找张辉要账。
“那段时间,天天有人来公司闹事、要钱。”6月底的一天,张辉在一家歌厅碰到了讨债的人,当时,张辉被七八个人围了起来。正在张辉面临被打时,有一个叫“二哥”的人出手相助,化解了张辉的危机。
“其实我跟这个‘二哥’并不熟,只是认识,那时觉得他就是自己的大恩人。”张辉告诉记者,困扰着自己近半年的事情,被这位“二哥”解决了,当时他心里十分感激。
第二天,张辉打算对“二哥”表示感谢,托朋友打听对方的喜好。一个朋友告诉张辉,“二哥”吸毒,可以买点冰毒孝敬他。于是张辉出钱,让朋友买了2克的冰毒,中午摆宴请“二哥”喝酒。
酒桌上,张辉提出有事先走,但“二哥”硬拉着张辉再待一会儿。“二哥”拿出冰毒,用吸食工具深深地吸了一口,并将工具和毒品递给了张辉,“来,尝尝”。
“我不沾这东西。”张辉起初拒绝了对方。
“你看,我能害你吗?这个真是好东西,来,少来一点,没事的。”说着,“二哥”便将吸管递到了张辉面前。
张辉看了一眼矿泉水瓶,又看了一眼“二哥”,想了半秒钟,模仿着“二哥”的动作,在吸管上浅浅地嘬了一口。一分钟左右,张辉开始泛起了恶心,满脸涨得通红。
“那是第一次吸毒,感觉就是恶心,味道很怪,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想吐。”张辉向记者介绍,当时就是出于感恩才迎合“二哥”,本想就此与他套套近乎,但没想到却害了自己的一生。
“后来,我又吸了一口,这个时候,脑子就已经完全麻木了。”张辉告诉记者,那天,原本要出去办事,但吸了第一口之后,脑子里就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起来了,一直与“二哥”在一起,看着他们吸,自己也不时地来上一口。“什么都忘了,但我并没有在吸毒中找到快乐或者幻觉,当时我想着,就这一次,一定能戒掉。”
那天,张辉一宿没睡,眼睛发直,呆呆地看着天花板。
第二天中午,“二哥”等人拿出存货再次吸毒时,又给张辉吸了几口,一连3天,张辉一直和“二哥”等人在一起吸毒。
无人倾诉戒毒后复吸
为购买毒品,张辉花掉了多年积攒的几十万积蓄,公司也无暇打理,还拖欠了很多工人的薪水。2010年的夏天,本应是装修旺季,但张辉的公司却很少接到订单,很快,公司就关门了。
那年秋天,张辉在父亲的陪伴下走进了河北一家自愿戒毒所。
在最初的两周中,张辉几乎天天都会犯瘾,“浑身酸痛,不舒服”。张辉介绍,就感觉自己的生命被人夺走一样,只是魂还在。“一天到晚都没有精神,魂不守舍的,犯瘾的时候,自己就是生扛。”
之后度过了近1个月的生理脱毒期,张辉不再犯瘾,又经过两个月的心理辅导,张辉感觉自己完全能够脱离毒品了。
“在那里几乎与外界隔离。”张辉说,虽然不是强制戒毒,但为了能够让戒毒人员完全与毒品“绝缘”,戒毒所很少允许在戒人员外出。
也正是经过在那里的3个月,张辉完全没有接触到毒品,之后,张辉“康复”,重新回归社会。
“其实,戒毒主要戒的是心瘾。”张辉称,毒品使吸食者有一种很强的依赖感,一旦沾染上,就不能自拔。
首次戒毒后的张辉,有两年多的时间没有复吸,生活进入了正轨。张辉找了女朋友,不久,两人结婚了。
2012年底,张辉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当时整个人都傻了。“曾经多次来戒毒所鼓励我的一位警察朋友,在车祸中遇难了。”张辉告诉记者,这位发小就像自己的精神支柱,一直为自己提供正能量,这个噩耗给他以沉重打击。
“一时间,我不知道找谁倾诉了。”张辉称,他又开始找到以前的毒友,购买冰毒再次吸食,“那会儿就好像在逃避人生”。
在戒毒所给父亲下跪
2013年春节前,张辉开房在宾馆内吸毒。刚刚吸完,门就被踹开了,几个警察冲进来把张辉带走了。
“可能是警方把卖冰毒的人抓了,我就被‘点’了出来。”张辉猜测。因尿检呈阳性,张辉被拘留了15天。
“在那里,犯毒瘾的时候真是百爪挠心。”张辉称,每次犯毒瘾他就用手挠墙,以至于指甲盖都脱落了。张辉说,第一次戒毒失败后,他就处于破罐子破摔的状态。“很多时候,我一边吸毒,一边看着电脑上关于毒品危害的介绍。”张辉称,当清醒的时候,自己曾想过早晚有一天会吸死。
2015年,张辉吸毒时被父亲发现。张父将儿子骗到戒毒所。“当时父亲说是去北京看望一个亲戚,到了才发现,又是戒毒所。”
张辉称,那天他吸了很多的冰毒,在后来的9天内,他都没有睡过觉。张辉一直存在着幻觉,感觉自己就是一名特种兵。因为吸食毒品被父亲骗了进来。在进入戒毒所的第一天,张辉便开始注意观察地形。晚上临睡前,张辉打开窗户,试图掰弯窗户外的铁栅栏,但没有成功。
“最初的几天,我每天晚上12点都在楼道里踢正步。”张辉说。
在进入戒毒所大约一周后,张辉渐渐清醒。父亲为了张辉能彻底戒掉毒瘾,亲自在戒毒所陪床。
“后来做心理辅导的时候,我看见父亲已经满头白发,突然意识到,自己这么多年让家人操碎了心。”张辉说,那天课上,他“扑通”一声给父亲跪下了,痛哭流涕地请父亲原谅自己。
昨天,当李林在台上代表戒毒人员发表戒毒感言后,张辉站起身,默默退出会场,走到窗边凝神眺望着家的方向。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京华时报记者 王晓飞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