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要闻 > 时事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京津冀协同发展 “北三县”有望成“潜力股”

来源:新京报
昨日,由新京报主办的“重构·睿变—国家战略下的京津冀新区域崛起论坛”举行。
昨日,由新京报主办的“重构·睿变—国家战略下的京津冀新区域崛起论坛”举行。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
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刘伯正
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刘伯正
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淮
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淮

  新京报讯 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这意味着这一国家战略完成了顶层设计,并开始进入实施阶段。如何在纲要指导下突破重点、深化改革、有序推进京津冀三地的协同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昨日,由新京报主办的“重构·睿变—国家战略下的京津冀新区域崛起论坛”举行。新京报社长戴自更表示,此次论坛的举办,就是为了更好地解读规划纲要的内涵,从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过程中把握区域格局调整的机遇,为政府部门的决策和企业形成新的增长点提供帮助。

  论坛上,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刘伯正、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淮分别发表题为“从东亚城市化看京津冀协同发展”、“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几个认识”、“北京城市建设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互动”的主题演讲。

  此外,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国家行政学院经济部主任张占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杨开忠,北京市延庆县委常委、副县长张远,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发展策划研究所副所长彭剑波等多名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参会,就京津冀协同发展如何实现一致性、产业如何转移承接、协同发展中有哪些潜力区域等问题展开论述和讨论。

  焦点1

  如何加强三地协同发展?

  交通、产业、服务一个不能少

  在论坛上,多位嘉宾都提到了如何更好促进三地协同发展的问题。这其中,交通网络、公共服务、产业布局的重新设计和建设,成为专家们反复论述的重中之重。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但因为各区域之间发展落差比较大,疏解难度很大。北京有产业转移需求,但其他地方未必具备产业转移的吸引力。因此要实现协同发展,另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要补齐区域之间的短板。”刘伯正认为。

  李铁表示,三地协同发展一定要解决基础设施的投入问题,尤其是特大城市30公里的半径辐射圈。同时,要改善三地关系,必须要形成高密度的郊区立体交通网络设计和建设。

  肖金成也表示,三地的差距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方面,如何解决北京与河北之间的公共服务差距,是一个核心问题。虽然通过市场、引导和规划可以找出清晰的思路,但是这其中涉及难以协调的利益关系,也是目前三地协同发展中的难题。 他同时指出,未来要更多的依靠产业转移,引导人群疏解,这样首都功能疏解才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效应。

  焦点2

  怎样推进产业疏解转移?

  发挥政府作用 依靠市场力量

  该通过怎样的手段实现三地间各种要素的顺畅流通呢?刘伯正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发挥好政府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好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尤其在经济结构调整,如产业的疏解、转移等方面,更多的要依靠市场的力量去解决。

  但另一方面,杨开忠也指出,在一定的空间尺度下,市场的力量总是倾向于聚集。所以此次首都非核心功能疏解关键在于政府在坚持首都核心功能的前提下,尽最大限度、有步骤的调整政府、机构自身的区位,以及其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定位。

  对此,李铁也指出,在产业疏解与带动过程中,产值高的特大城市要对河北不发达的地区补偿,以此促进工业和服务业外溢,有利于周边产业结构的调整。

  焦点3

  如何破除三地隐形壁垒?

  三地需构建开放性经济体系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落地,其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一些问题。

  刘伯正认为,三地协同发展过程中要想金融、技术、产权、人才的市场开放,就得构建一个开放性的经济体系。而这需要打破隐形的壁垒,建立一体化的市场体系。现在还有很多障碍,比如医师跨省执业,需要当地卫生部门认证,否则就是非法行医。

  李铁认为,区域行政壁垒是研究区域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问题,例如京津冀发展过程对断头路提出很多问题,就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是以行政区域为基础提出来的,北京想要申请一些项目,和河北没有关系。

  刘伯正同时指出,要落实好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要有一个利益机制的设计,比如说GDP的分析、环境指标的分摊、成果的分享等等,只有这样的制度安排,才能使疏解、承接、协同进行得更舒畅。

  展望

  香河领头 “北三县”将迎利好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随着资源在各地之间的流通,将会有哪些区域成为“潜力股”,也成为论坛上热议的话题。

  张占斌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应该说给三地都带来了新的机遇,可能北京和天津这些超大型城市周边机会可能更多一些,但是从北京来讲,通州可能是一个今后发展潜力比较大的区域。

  杨开忠表示,北京未来将会进入市郊化时代。除了大家关注的通州外,未来还会在郊区出现多个城市副中心,例如昌平可能会成为一个科教副中心。不过这其中,要统筹好人口、住宅、商业、办公的关系,努力实现资源平均。

  肖金成认为,在体制创新和政策优惠的前提下,北戴河新区、曹妃甸新区等具备产业集聚基础和基础设施的新区或将会成为亮点区域。从市场的情况来看,距离北京较近的“三河、大厂、香河”北三县,以及像曹妃甸、涞水这些距离机场较近的区域将来都有可能成为受关注的热点区域。

  “在临近北京的区域里,香河具备明显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另外香河生态环境和产业基础也非常好,十分具备潜力。”彭剑波表示,随着产业转移的推进,以及通州跟香河在交通和产业方面的联系的加强,香河都可以更好地摆脱现在以房地产为主导的发展状态,真正的成为北京首都经济圈的卫星城。

  声 音

  京津冀发展过程中,优秀的国际经验可以参考,但不要忘了中国在人口规模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

  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一个重大的国家战略是高大上的,但是如果要得到全社会的支持,要更接地气,其实就是要让三地的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好处。比如说使他们的出行更加的便捷,使他们的环境更加优美,使生活更加的宜居,就业更加的充分,公共服务更均衡。

  —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刘伯正

  我们想要解决房价的问题,就要根本的舒缓北京的城市病,让人口均衡地分布在大中小城市当中。这就需要调整城市结构、发展卫星城和中等规模城市,以及通过基础设施和交通设施建设,提升小城镇的发展条件。

  —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淮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方王洋

news.sohu.com false 新京报 https://epaper.bjnews.com.cn/html/2015-07/05/content_585765.htm?div=-1 report 4221 昨日,由新京报主办的“重构·睿变—国家战略下的京津冀新区域崛起论坛”举行。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刘伯正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un659)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