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要闻 > 时事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展览今开幕 总面积6700平米

来源:法制晚报

  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将举办“伟大胜利历史贡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展览”。

  主题展览今天开幕,明起正式对公众开放,将作为基本陈列长期展出。

  主题展由八部分组成总面积6700平米

  “伟大胜利历史贡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展览”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总面积6700平方米。

  此次的展览用了大量丰富的史料以物证史,包括1170幅照片和2834件文物。

  走进抗日战争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铜墙铁壁》的雕塑。雕塑上方蓝色的棚顶上点缀着白色的灯光,寓意着星空;脚下是黑色的大理石,三者相结合,象征着抗战英雄顶天立地。

  《铜墙铁壁》雕塑所处的序厅从原来的400平方米扩大到945平方米,从这里开始,由八个部分、42个单元内容组成的抗战历史像一幅画卷一样,开始徐徐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主题展览的八个组成部分

  中国局部抗战——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全民族抗战——开辟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

  日军暴行——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东方主战场——彪炳史册的历史贡献

  得道多助——国际社会积极支援中国人民的正义战争伟大胜利——日本法西斯侵略者遭到彻底失败

  铭记历史——携手世界各国共建持久和平

  镇馆之宝“七七事变”半景画纳入参观必经处

  展览中,除了新增加的珍贵文物,镇馆之宝“七七事变”半景画也被设在了参观的必经之处。在两分半钟内,通过油画、塑形、声光电及解说相结合,再现当年卢沟桥事变的基本经过。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前,半景画部分可能不太会被参观者注意到,但这次,馆方将半景画纳入了参观的流向,设在参观的必经之处,观众浏览时就一定会看到。

  主题展览主要有四方面特点,一是立足于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全景式展现全国各民族、各阶级、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各界爱国人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英勇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光辉历史,同时也展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大力支持。

  二是突出展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同时,将中国抗战置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背景下,突出表现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三是坚持用史实说话,用事实说话,用珍贵详实的历史文物、照片及视频资料,直观形象地展现中华民族14年抗战的光辉历史。

  四是注重讲好故事,深入挖掘真实感人的抗战故事,深刻生动地宣传阐释伟大的抗战精神。

  本版文/记者王妍石爱华

  明天正式开馆市民可免费参观

  经过五个多月的展览改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拟于明天正式开馆。向公众推出“伟大胜利历史贡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展览”。为了满足广大公众的参观需求,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实行免费参观。(个人凭有效证件领取参观门票,每天零散观众限量2000人,团体观众限量4000人;团体观众请提前预约,凭介绍信办理参观手续)

  2.开放时间:9:00-16:30,中午不休息,按规定时间提供讲解,16:00停止取票(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重要抗战纪念日照常开放)

  3.预约咨询电话:010-63777088,010-63777188,010-83891485(传真)

  4.7月8日上午、7月9日上午、7月10日上午、7月14日上午、7月15日上午举办参观专场,不对外开放,13:30开始对外开放

  镇馆之宝“七七事变”半景画设在了参观的必经之处,再现当年卢沟桥事变场景

  受降桌椅见证胜利时刻

  抗战馆首次展陈重要文物典礼邀请函一同亮相98岁北京老兵回忆现场仍激动

  70年前的9月9日,中国国民政府在南京接受日军投降。为了让参观者感受那个胜利时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辟展区,首次展陈了受降典礼现场使用过的桌椅。

  受降典礼邀请函,是另一份见证胜利的珍贵展品。该函对会场纪律、人员着装都有严格要求,体现了典礼的庄重、严肃。

  胜利见证南京受降现场桌椅首次展陈

  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受降典礼”在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举行。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日本中国派遣军参谋长小林浅三郎向中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何应钦呈递投降书。

  日本投降书中日文各一份,典礼历时约20分钟。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荷兰、澳大利亚、苏联等同盟国家代表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抗战馆在布展中,开辟出一个特殊的展区,首次展陈了“南京受降现场的桌椅”。参观者感觉身临其境,穿越回那个重要历史节点。七十年之后物是人非,唯有这深咖啡色的木质桌椅,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抗战馆还将中国军队缴获的日军战利品,摆在玻璃地板下面供游客参观。

  邀请函注明勿侮辱日方代表

  胜利的见证还不仅于此。苟吉堂,抗战期间历任第31集团军参谋处长、第29军副军长、第3方面军副参谋长等职。作为抗日有功人员,被授予光华奖章、忠勤勋章、云麾勋章等。美国政府授予他美国自由勋章,以表彰他在二战期间对盟军的贡献。

  在中国战区受降典礼上,苟吉堂以国民革命军第3方面军副参谋长的身份,手持邀请函,应邀参加了在南京举行的中国战区受降典礼。这份珍贵的邀请函为白色信封封装,内附邀请函、注意事项各一页,以及红色的入场证。

  在注意事项一页当中,对会场纪律进行了明确要求。如:勿对日代表有侮辱之言语及行为;签字进行中不得吸烟、任意离座、谈笑喧哗;军官穿着黄色军常服,文官穿着中山装或西服,摄影师勿靠近签字人拍照,新闻记者非经许可不得包围降使发问等等。

  “南京中国战区受降典礼邀请函”存世数量很少,抗战馆收藏的这封更显得弥足珍贵。该函是关于南京受降为数不多的重要物证,系“国家一级文物”。

  老兵回忆 站日方代表身后见证投降过程

  家住海淀的赵振英老人,是土生土长的老北京,今年已98岁高龄。黄埔军校14期毕业的他,曾参加中国远征军赴印度、缅甸作战,更亲历过南京的受降典礼。

  赵老对记者回忆说,1945年8月,他接到任务,“让我担任警卫营长,负责9月9日受降典礼的警戒工作,我听了特别激动!”

  老人至今对典礼当天的情景记忆犹新,他提到会场塔楼上挂着一个代表胜利的巨幅“V”字。从会场门口一直到外面的大街,每隔50米就有一根旗杆,上面挂着中、美、英、法、苏五个同盟国的国旗。每根旗杆下都站着一名中国士兵,他们戴钢盔、白手套,持冲锋枪。“士兵的枪我们都要检验,不能装上子弹。”

  赵老讲到,当天上午8时52分,会场上方的四盏大型水银灯突然点亮。时任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的何应钦走进会场,所有人迅速起立,“照相机闪成一片”。随后,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等人低头走进来。“冈村把手枪交了,没让带进去。”赵老说。

  在受降典礼的过程中,赵老就站在日方代表的后面。由于要查看各个岗位的值守情况,他是现场唯一一个可以自由走动的人。“那天真是扬我国威,所有中国人都倍儿精神!

  本版文/记者崔毅飞朱天龙

  劳工档案烧毁前被救出

  为爱国华侨捐赠逼日本政府不能否认奴役罪行曾小范围用于劳工家属寻亲

  在抗战胜利七十年之际,一批记录中国劳工的档案首次公展,并将长期展出。这批档案极为珍贵,是日本奴役中国劳工最直接的证据。

  在侵华战争期间,为弥补国内劳动力的严重不足,日本采取了“以战养战”政策。1943年至1945年,在中国占领区先后强征了4万余名中国劳工、赴日本135个作业场所从事无偿苦役。

  日企剥削中国劳工的手段残酷,欺压极其残暴,造成众多中国劳工死伤。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劳工在日本死亡人数达6830人。

  日本投降后,在国民政府和盟军司令部的要求下,日本外务省开展调查,写成了《外务省报告书》。为掩盖罪行,这些档案曾经要被日本政府强令烧毁,却被执行烧毁任务的相关人员保留下来,并交给了东京华侨总会名誉会长陈焜旺。

  陈焜旺先生将这批档案精心保存了半个世纪后,捐赠给了抗战馆。档案包括日本35家企业的124个作业场的373份报告和日本外务省备忘录、报告书32份,总计405份。

  捐赠保存半个多世纪旅日华侨捐赠资料

  记者在抗战馆里看到,纸质的劳工档案,既有散页,也有装订成册,装在牛皮口袋里,共计405份。

  这些档案包含被强征赴日劳工的姓名、契约书、死亡诊断书等,按照编号进行整齐的展陈。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封存,档案纸已经绵软发黄,此次能够展出实属不易。

  2013年9月18日,旅日爱国华侨、东京华侨总会名誉会长陈焜旺先生,将保存长达半个多世纪、整整7箱资料交给该馆保存,其中包括记录了日方强掳中国劳工铁证的《外务省报告书》及附属档案。

  这些已经发黄的档案共120袋(405份),包括日本35家企业的124个作业场的373份报告和《外务省报告书》及附属档案。档案统一装在牛皮纸口袋里,上面有企业的名称、企业所在地,其中不乏三菱这样的知名企业。同时,档案内还记述了企业概要、劳工的契约书和疾病、伤害、死亡等信息统计。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期间,为弥补国内匮乏的劳动力,1943年至1945年,在中国占领区先后强征4万余名中国劳工赴日本35家企业的135个作业场从事无偿、繁重的非人苦役。据日方资料统计,仅在日本死亡人数就达6830人。

  长期以来,抗战馆致力于收集日本奴役中国劳工的档案资料,但收获甚少。陈焜旺先生捐赠的405份日本奴役中国赴日劳工档案,填补了抗战馆的空白。此次展出,是这些沉甸甸的资料首次面向公众。

  抗战馆为这些资料证据量身打造了独立展柜,配以适度的照明,既保证了资料的展陈效果,同时尽可能延长纸张的寿命。

  除劳工档案之外,劳工使用过的铝碗、饭盒、证章也是首次公展。

  讲述偷偷藏了资料逼迫日政府承认劳工历史

  这些材料是怎么得到的呢?档案捐赠者陈焜旺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讲述了这一段故事。

  1950年11月1日,在日华侨在东京浅草的本愿寺举行中国死难劳工第一次慰灵追悼会。日本外务省一名曾参加调查中国劳工的工作人员联系到了当时任东京华侨总会副会长的陈先生,称当外务省要求他们烧毁《外务省报告书》及相关材料时,他觉得这些材料非常珍贵,因此悄悄地保留了三套材料。

  他从报上得知东京华侨总会举办活动后,想把材料送给陈先生。陈先生在一个夜晚开车将材料取回,但没有看清这个人的模样。

  材料取回后,陈先生将其分别放在几个地方精心保存。由于各方面原因,日本右翼知道这个消息后,企图偷走材料,但是没有得逞。

  1993年5月17日,东京华侨总会通过日本NHK电视台,向社会公布了珍藏40多年的各作业场报告和《外务省报告书》等珍贵档案。

  这些材料的再次出现,逼迫日本政府一改以前否认的态度,终于承认了《外务省报告书》及相关材料的存在,从而也不得不承认当年强掳中国劳工的历史事实。

  寻亲在档案中看到家人名字劳工后代泣不成声

  其实早在2013年,劳工档案曾小范围公布,40余名赴日劳工家属来到抗战馆,查找逝去前辈久远的信息。

  赴日劳工家属主要来自河北省和山东省。他们不仅牢牢记住前辈的姓名,大多数人都了解前辈被抓到日本后的具体落脚点。

  记者看到,很多人已经是隔辈亲属,多已是六七十岁高龄。他们弯着腰、认真翻看着每一页资料,盼着能发现前辈的姓名。

  但由于档案几乎全为日文,语言障碍给查找工作带来不小的麻烦。但仍有的劳工后代发现前辈的名字,瞬间泣不成声。

  62岁的姜彦龙在这些陈旧的档案中,幸运地找到了他的爷爷的名字。姜彦龙曾告诉记者,他的爷爷名叫姜双河,河北人,1943年被抓到日本花冈做劳工,后来客死他乡。

  那时候他还没出生,只是从照片上见过自己的爷爷。很多过去的事情,都是听父母所说。他专程从石家庄赶来,这样的寻亲有些沉重。

  名词解释《外务省报告书》

  1945年8月,国民政府多次向日方提出通报中国劳工在日情况。直到1946年初,在国民政府一再要求下,日本外务省才确定调查方案。2月,各作业场报告汇总到外务省。

  3月,外务省委托16名调查员分成4个组,分别赴各作业场开展现场调查,写成了《备忘录》。6月,外务省以这两个材料为依据,写成了《外务省报告书》。

  但日方始终不愿把罪行材料交出。之后日本政府密令外务省烧毁上述原始档案材料。

  根据日本学者田中宏的研究,日本实际强征的中国劳工人数为41758人,在乘船前死亡2823人,实际到达日本38935人。其中很多人死在当地,有数据称,死亡率达到20%。

  文/记者崔毅飞本版摄/法制晚报记者吴海浪田宝希郭谦

  同胞头颅

  控诉日军暴行

  抗战馆首次展实物记录日寇惨无人道

  死在南京大屠杀中的同胞头颅,折磨抗日军民铁笼,记录731部队罪行的文物……

  每一件展品,都让参观者们感到愤怒。它们记录了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部分。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的《伟大胜利历史贡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展览》第四部分中,大量历史图片、模拟场景,以及首次展出的历史实物,控诉着侵华日军在中国的暴行。

  无名遇难者头颅控诉大屠杀

  这是一个让人倍感压抑的展区,冷暗的灯光,冷冰冰的历史实物。一尊骷髅头骨,端放在玻璃展柜内,他的姓名、年龄、性别没人知道,黑洞洞的眼窝、像看不见底的深渊。

  这尊头骨实物,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过程中,杀害的一名普通中国人。无需任何语言,这尊头骨便是无言的控诉。

  在人类历史上,恐怕没有比日军在南京的杀人比赛更残暴、更无人性。

  展览中介绍,侵华日军第16师团步兵19旅团第9联队第3大队野田毅、向井敏明两个少尉军官,在1937年12月从上海向南京进攻的途中,展开了杀人比赛,以谁杀满100人为胜利。

  战后,野田毅和向井敏明分别被抓获,引渡回到中国。1947年12月,南京军事法庭对他们进行审判。1948年1月,他们被押往南京雨花台刑场执行枪决。

  滚筒铁笼折磨抗日军民

  日军残害中国抗日军民的铁笼,原件存于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此次展示的虽为复制品,但模样非常逼真。铁笼形状像一个长条滚筒,长约1.4米、直径约0.5米,筒内只能进去一人,普通人进去后身体无法舒展。

  让人感到不寒而栗的是,滚筒内壁布满钢钉,稍动弹一下就会被扎。刑讯逼供、折磨中国军民,这便是日军残暴的铁证。

  今天上午,记者从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了解到,这个铁笼实物长2米、直径66厘米,以此折磨抗日军民。具体的使用方法是,将人装进铁笼,然后在地上滚动,用滚筒内的金属倒刺扎人,滚上几圈人就会血肉模糊。

  731部队罪孽至今仍有隐患

  说起细菌战,很多中国人都会想起日军的731部队。此次展览中,除了展示部分实物外,还有模拟的细菌战部队,让人感到不寒而栗。

  731部队为了制造各种细菌武器,对各种细菌开展实验和研究,为了尽快得到研究数据和更直接观察“实验”效果,日军通过人体实验的方式,残害被俘虏的中国人、苏联人和朝鲜人。

  1949年以后,中国各地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陆续发现被侵华日军遗弃的化学武器。

  目前,在华中、华东、华南地区均有发现,分布在中国大陆的十几个省,其中以东北地区最为集中。这些遗留的化学武器给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自然环境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明确要求加强对731遗址的保护工作。 文/记者崔毅飞

  傅常赴前线留遗志后人刻灯柜永存

  傅常字真吾,1908年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在校接受了反清革命思潮,加入同盟会。护国军兴起时,他同蔡锷、熊克武等进军四川,在四川招讨军中任职。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傅常任第七战区长官部参谋长(司令长官刘湘)。1947年病逝于成都。

  七七事变后,伴随着“川军出川抗战,战而胜,凯旋而归;战如不胜,决心裹尸以还!”的铮铮誓言,川军将士抱着必死的信念,奔赴抗战最前线。临行前,这些英勇的川军将士纷纷留下感人肺腑的诀别信。

  第七战区长官部参谋长傅常将军也挥笔给自己的妻子留下家书一封。傅常之孙傅尧曾表示,由于当时通讯不发达,家里人等了很长一段时间不见爷爷归来,以为他已遇难,便将他留下的亲笔字迹刻在了灯柜上,以示纪念。“我们从字句中可以看出,爷爷当时是抱着为国捐躯的心去的。”

  如今,这封家书早已湮没无寻,然而刻有家书的灯柜历经磨难仍然保存了下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曾有不少人都希望得到这个珍贵的文物,包括个人和博物馆。抗战馆方面也多次与傅常将军的后人沟通,表达了馆方希望这份也属于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能被展示出来,让更多的人看到它所展现的家国情怀。

  2010年,傅常的后人将这封特殊的家书——灯柜,捐赠给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特殊家书

  父亲赠“死”字旗送儿上战场

  一名川军战士王建堂,在出川抗战前,收到父亲赠送的一面旗帜,旗的正中写着一个斗大而苍劲有力的“死”字。

  “死”字的左右两侧写着这样的几行小字:

  右边,“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

  左边,“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带着父亲的嘱托,王建堂踏上了抗日战场。

  晋中特委组织部长王孝慈1938年10月26日给弟弟的信

  吾谦爱弟:

  来信收阅,备悉一切。“抗战”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她正在产生新的中国、新的民族、新的人民。我们要在战争环境中受到锻炼,我们要在敌人的炮火下壮大起来。抗战是我们的神圣职责。我们的健康、智慧及勇敢要在抗战中诞生,要在抗战胜利中光扬发大,我们要为驱逐日敌寇出中国抗战到底,我们要为争取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奋斗到底。

  俊安说:“他至死也不愿退出黄河!”这句话听了让人如何兴奋、如何激动!这种意识不仅表现了他是我们的好子弟,而且表现了他是中华民族的好男儿,他是黄帝轩辕氏的好儿女,他不仅是我的儿子,同时也成了的战友。因此,我当更对他关切、对他爱护,我托了朋友,抗战的朋友照顾他的生活了,祈你们勿念!

  你是一位不满十七岁的青年,正应当在人生的大道上努力前进!你现在度(过)着教书的生活,我认为这是不利于你的前途的。我不愿你把你的教师生活继续下去,你应立即奔上抗日的战场,在战斗的环境中创造你的人生,开辟你的前途!俊安是我的爱子,我既赞成他的行动,这决不是无意味的称赞。你了解吗?也希望你打破庸俗人的见解,勇敢地走上民族解放的战场,与俊安、与阿兄、与全中国抗战的朋友们、与全世界拥护正义的人士们,手携手的向光明、向真理的大道前进! (摘录)

  爱国绅士于登云的遗书

  成儿知悉:

  你年已不小,本拟父子天年,未想半途分别,你之命,父之运也!所望读书尽心,务必前途。侍母要孝,勿劳其生气,以便领你们兄弟子妹过日子。如你母有生气时,你要跄之请罪,以何时欢喜为止。兄友弟恭,妹妹之领导,你的责任太大。将来各地处你要均应前往看看,以长经验。择友慎行,要比为父有不好之日,你不要口出怨言,以免招祸生此地。善法也。勿得犯口为要。 至嘱父

  华侨王雨亭写给儿子王唯真的临别赠言

  真儿:

  这是个大时代,你要踏上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前线,我当然要助成你的志愿,决不能因为“舐犊之爱”而掩没了我们的民族意识。别矣,真儿!但愿你虚心学习,勿忘我平时所教训你的“有恒七分,达观三分”,锻炼你的体魄,充实你的学问,造就一个强健而又智慧的现代青年,来为新中国而努力奋斗!

  中华民国廿八年六月四日写于香港旅次

  共产党员翁泽生给妹妹的信

  妹妹:

  接二月十六日来函,知道家中大小平安,您等职业亦均安定,喜慰得很!再过两天,又是三月四日了,满两个年间,真是做梦一般的过去了,但在这两年之间,您既要为我事烦心,又要担负家庭经济,真是太累了您了,我不知道要怎样的报答您呀!但是,幸喜我身体无恙,这是很足以安慰您的心的吧。

  初四口口口时,因在警署犯了脚气病,使我对身体很觉失望,但后来渐次康复,目前我的身体竟和在外时无异,这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事,口口口在心理上使我得以扫清那种无谓的情绪,想您得这消息,亦一定很喜口,我现仍在服用肝油卵类,身体当能更臻健境,衣服也无缺少,请您不必挂意吧!

  书籍除您送来之外,我口口都买数本阅读,但所内规则,监房中阅读的书籍,须事件解决方准寄回,故口口前尚不能如来信所云,将读完者寄回家中。钧生送来和英字典已查明收到,我已去信给他,但至今未得复信,不知他仍在台北否?若有日文或英文书籍,译成汉文可在口出版者,请寄下以便有机会时翻译以助家计。

  钱项尚多,要时当然通知口,不必寄。祝您健康!有暇时希望您多读书,多研究!

  姊等口口口泽生书注:家书有破损,无法辨认

  孩子剧团写给“抗宣二队”的信

  亲爱的懼(惧)、乃(鼐)诸先生:

  想不到一群在战斗中成长的哥哥姐姐们,在急变中离开了他那战斗的家园——“抗宣二队”,而个别的独立的在抗战各部门里去发挥伟大的战斗力量,争取中华的解放,求得抗战彻底的胜利!更想不到有四位哥姐,为着祖国,为着那理想的世界而悲壮的战死在魔鬼的酷刑里!

  亲爱的先生:当我们看到这用鲜血写成的书信时,我们一样的感到哀愁、愤恨和悲痛!我们只有继承四位哥姐们的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来负起他(她)们卸下的重任!亲爱的先生:请您相信我们,我们要用孩子们所能出的力量,去争取中华民族的解放,来纪念死于魔口下的四位哥姐!

  只有不断的在艰苦环境中去奋斗,才能保证我们不断地进步,才能保证那理想世界的实践!因此,我们不论在任何环境里,只要想到四位哥姐的牺牲和哥姐们的英勇战斗的精神,在诸位先生们、哥姐们的领导下,正确的把握着现实,而去努力求得中华民族的解放,安慰九泉下的四位哥姐! (摘录)

  家人将傅常留下的亲笔字迹刻在了灯柜上

  余奉命出川参加抗日战争,将奔赴前线,希汝等勿忘国难,努力学习,强我中华。

news.sohu.com true 法制晚报 https://news.sohu.com/20150707/n416310617.shtml report 11021 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将举办“伟大胜利历史贡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展览”。主题展览今天开幕,明起正
(责任编辑:UN654)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