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一段“福建莆田湄洲湾附近海产因环境污染受到严重危害”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关注。
视频内容显示,多条被捕捞出水的活鱼,腹部及周边密集出现粉色泡状突起物。另有网传图片显示,部分被打捞的贝类疑似长有瘤状物。多位网友发帖称,活鱼来自莆田秀屿区一化工厂南面水域,当地人称为“麻风鱼”,并认为化工厂排污危害了海产环境。
7日,秀屿区副区长陈晓旭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莆田市海洋与渔业局当日曾通报“麻风鱼”的调查情况,视频中的鱼是当地群众在湄洲湾北岸东埔村西埔垦区进排水闸门拦网捕获,鱼身上布满的红色凸起斑点,是碘泡虫寄生在鲻鱼体表所致7日晚间,莆田市海洋与渔业局在其官网通报介绍,碘泡虫是一种无毒寄生虫,常以胞囊的形式在淤泥中长期生存,在一定水温和气候条件下,胞囊分裂出许多孢子,寄生于淡水鱼或海水中的鲻鱼体表,在鱼鳞和尾鳍上呈现大大小小的圆形胞囊,并因体表出血呈现红色凸起斑点。
通报显示,据捕获区域周边水产养殖户反映,此种现象往年亦有发生。莆田市海洋与渔业局要求加强监管,禁止群众在闸门放水时捕抓该鱼类。
该市海洋与渔业局并
要求渔民对发病鱼进行掩埋或焚烧等无害化处理,防止该寄生虫在淤泥中滋生繁殖。 同时,指导渔民用生石灰进行彻底清塘消毒,杀灭淤泥中的碘泡虫孢子,减少病原的流行。
不过,通报中并未提及网传图片中长有疑似“肿瘤”的贝类产品。
一位家住秀屿区的戴女士告诉澎湃新闻,她家所在的位置,距离当地一家工厂不足一公里,周边还有一家发电厂,开窗时经常能闻得到刺激性的味道,非常刺鼻。
2015年2月,农历新年期间,戴女士曾收到当地做水产生意朋友送的海蛎水产,五斤多的海蛎中,将近一半的海蛎身上有白色的瘤状物,不敢食用。
澎湃新闻多次致电该水产店老板,试图询问海蛎白色瘤状物的情况,但截至发稿前,对方仍未接电话。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