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要闻 > 时事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盘点外国治疗“首都病” 东京建多个副都心和新城

来源:综合 作者:南方都市报
埃及准备兴建行政首都、韩国已经“迁都”,伊朗议会两年前已通过迁都草案,开罗、德黑兰……这些历史名城作为国家首都的日子或许不多了。
  埃及准备兴建行政首都、韩国已经“迁都”,伊朗议会两年前已通过迁都草案,开罗、德黑兰……这些历史名城作为国家首都的日子或许不多了。

  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首都通常占据中心地位,特殊的地位让它往往陷入“首都”的角色不能自拔,导致功能庞杂、人口稠密、交通拥堵,各种弊病横生—有人形容为“首都病”。

  为解决这些问题,有些国家采取行政中心单置的做法,也有国家设立多个首都,分散功能各司其职。不少国家干脆选择迁都。

  首都功能疏散的三个样本

  首尔

  行政中心迁至世宗

  2013年7月1日,韩国正式启用行政中心城市世宗市。韩国16个中央部门和20个下属机构(不包括总统府和国会)迁移到世宗办公。目前,超10000名公务员在世宗工作。

  韩国“迁都”世宗属于行政首都迁移单置,除了安全问题上的关切,一个重要考虑是分解、疏散过于集中的首都功能。

  2013年,首尔人口超1000万人,人口密度超16000人/平方公里,几乎是纽约的两倍。几乎全部的跨国公司总部都设在首尔,首都圈集中了全国人口的46.5%,制造业企业的55%,尖端企业的70%,大企业的88%以及国家公共机构的84%。由于经济发展倚重于首都,造成地区发展不均衡。同时,首尔过大的都市规模一度带来恶果:人口密集、地价飞涨、交通拥挤、环境污染。

  为应对这些问题,韩国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陆续出台相关政策。1982年,韩国政府颁布《首都圈整备规划法》,通过强制性措施限制首尔市人口过密。对工厂、大学等人口集中地点设施的新建、扩建进行总量控制。

  2005年12月,韩国政府再制定《第三次首都圈整备规划(2006-2020)》,将首都圈分为成长管理圈、密度限制圈和自然保护圈,把以首尔为中心的“单核”空间构造向“多核连接型”空间构造转化。

  东京

  建7个副都心

  三大新都心

  东京的功能疏散始于1958年,当时东京提出了第一次区域规划,提出围绕市中心建绿化带,和副都心新城(新宿、涩谷、池袋)的设想。  1968年,日本进行第二次东京区域规划,提出将生活、教育、研究等机构设施向郊区疏散。但新城与母城在物质、生活、娱乐方面有较大差距,导致新城居民每天仍在中心区工作和娱乐,对疏散人口作用甚微,人流的往返反而加剧交通负荷。  1976年进行第三次东京区域规划,主要内容是向新城引导和疏散工业、大学,在新城建立大型综合服务机构与设施,对人口的吸引力大大增强。  1986年,东京第四次区域规划,将更多功能分散到新城。许多新城已具备较高独立性。20世纪90年代末期,第五次东京区域规划,大力推动周边交通等改造。

  目前,东京已建立7个“副都心”。为将人口和产业进一步从东京中心区域分散到卫星城市,日本还建了“横滨21世纪未来港”、幕张、埼玉等三大“新都心”。

  不过,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钊此前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日本实施“去功能化”这一政策也导致经济减速,出现了“失去的十年”。

  亚穆苏克罗

  “被遗忘的首都”

  提到科特迪瓦首都,可能有人想起它曾经的首都阿比让—这个昔日象牙海岸最繁华的城市,被人形容为西非“梦幻之都”。但那只是1983年以前。现在的阿比让只是科特迪瓦的“经济首都”。该国“行政首都”位于阿比让以北240公里的内陆小城亚穆苏克罗。

  1983年,科特迪瓦政府宣布将首都从阿比让迁到亚穆苏克罗,那里是时任总统博瓦尼的家乡。这次迁都引起不少争议。有人认为该国总统浪费巨资折腾。有游客称,亚穆苏克罗是一座“被遗忘的首都”:“整座城市给人的感觉太冷清,人烟稀少,相比阿比让的繁华,这里多的是一份宁静与荒凉。”

  专栏作者陶短房曾这样形容:“对这次迁都行为,许多科特迪瓦人不能理解,著名笑星兼歌星达伊哥曾不无讥讽地唱道,科特迪瓦的首都,总是离大海越来越远。另一些人则抱怨,当年的老总统博瓦尼是因为衣锦还乡的乡土观念才会异想天开把首都搬到这么个荒凉的地方。”

  他们如何避免“首都病”?

  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

  例如:美国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澳大利亚的堪培拉、巴西的巴西利亚、荷兰的海牙、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等。

  注:以美国为例,美国建国时采纳了很多欧洲国家首都的优点,也总结欧洲首都城市负担过大的教训,把城市的功能分散,尽量把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城市分开,减小城市在交通、人口、食物供应、水电等各方面的压力。

  设多个首都

  例如:南非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拥有三个首都的国家,行政首都(中央政府所在地)为比勒陀利亚,司法首都(最高法院所在地)为布隆方丹,立法首都(国会所在地)为开普敦。三个首都的存在与南非的历史有关。

  因“首都病”而迁都的国家

  例如:韩国、科特迪瓦、尼日利亚、哈萨克斯坦等国。

  注:科特迪瓦旧都阿比让是该国最大的城市,也是西非最大城市之一。到1975年,该城市人口增长率达到11%,直到上世纪80年代人口增长才稍缓。2014年,人口超过439万,占全国人口的20%。为了解决人口膨胀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而决定迁都。

  拉各斯是尼日利亚人口数量最多的城市,据尼日利亚1991年人口普查,拉各斯人口密度达到20000人/平方公里,由于人口过于稠密,1991年尼日利亚政府从拉各斯迁都到位于全国地理中心的阿布贾。

news.sohu.com false 综合 https://epaper.oeeee.com/epaper/A/html/2015-07/14/content_3444334.htm?div=5 report 3878 埃及准备兴建行政首都、韩国已经“迁都”,伊朗议会两年前已通过迁都草案,开罗、德黑兰……这些历史名城作为国家首都的日子或许不多了。在国
(责任编辑:un657)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