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要闻 > 时事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司改在吉林:入额至少过8关

来源:澎湃新闻
作为全国7家首批司改试点的吉林,在历经一年多的摸索试水中已初获司改成效。

  作为全国7家首批司改试点的吉林,在历经一年多的摸索试水中已初获司改成效。

  在“老检察”王洪伟多年的检察官生涯中,这是一场罕见的大考:经过初审、笔试、面试等一系列繁复的选拔过程,他最终进入员额,成为吉林省检察院的一名“主任检察官”。

  “以后只要专心办案就行,身上的担子也更重了。”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王洪伟多次表达了他对这一新身份的复杂情绪:既充满挑战,又倍感压力。

  王洪伟职业生涯的折转,亦是吉林力推司法体制改革浪潮的缩影。

  作为全国7家首批司改试点的吉林,在历经一年多的摸索试水中已初获司改成效:吉林省检察院和法院系统的首批试点已悉数完成了员额内检察官、法官的选任等工作;吉林省检察系统试点的内设机构改革也已完成;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司法责任制……司改大工程中的一个个局部问题,目前亦已如箭在弦。

  “如果说这次改革是在建设一座世纪大厦,那么我们前一段的探索只是搭起了框架,下一步还需要精装修。”吉林省检察院检察长杨克勤对澎湃新闻说。

  入额要历经多少道关?

  6月13日,是吉林省的16家试点法院的804名法官倍感紧张的一天。

  这一天,他们走进分布在吉林的6个地区的考场,角逐员额内法官的选任资格。他们中,有100人将无缘入额。

  他们将经历怎样的选拔之路?

  吉林省高院常务副院长李成林告诉澎湃新闻,选任过程首先明确的是:不搞论资排辈,不分行政级别,对所有法官平等采取“考试+考核”的方式。其中笔试30分,面试30分,考核40分。

  笔试由中组部国家考试中心组织专家统一命题和阅卷,重点考察法官的实际办案能力和司法实践经验,而不限于法律条文。比如,法官需根据给定的素材书写判决书中的论理部分。

  面试则由吉林省的相关专家作为考官当场打分,重点考察法官的综合素质和处理应急问题的能力。

  李成林以面试中的一道题举例称:“比如原告方的律师是一个下级法院的退休法官,他在庭审结束后走到审判席上要和你握手,被告方的律师这时也在场,你会怎么处理这一‘尴尬’状况?”

  所谓“考核”,则主要通过会议推荐和谈话推荐等方式相结合,考察法官的德、能、勤、绩、廉情况。

  通过上面几道选拔的法官,怎会被以1:1.1的比例,交由省法官遴选委员会投票选出。

  根据员额比例,吉林高院共有140名法官员额,但为了保证其他优秀人才日后还能进入法官队伍,故预留了10%的比例。今年6月5日,吉林省高院的首批126名员额内法官已正式确定。

  据澎湃新闻了解,员额内检察官的选拔流程和法官也基本一致,包括笔试、面试、领导推荐等8道关卡。目前,吉林省检察院17家试点检察院的680名员额内检察官也已产生。

  经过层层筛选的检、法人员,其综合素质也较之前有所提高。以及吉林省高院入额的126名法官为例,其中具有审判员以上职务的64人,助理审判员62人,平均年龄42岁,学历均在本科生以上。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法律专业出身的在126人中占到98.4%。

  员额制后办案人员不减反增

  面对有限的员额,吉林检、法系统不得不面临“僧多粥少”的局面。

  “符合条件的很多,但人数毕竟有限,所以对一些无法入额干警的思想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李成林说。

  为了保证员额更多地向办案人员倾斜,许多检法系统的领导干部则主动放弃入额。

  如,长春市九台区检察院政治部主任呼显志作为改革的主持者,率先“革”掉了自己的身份,成为一名行政人员;吉林省高院副院长李树涛,也主动提出不入额。

  吉林省高院还对入额院领导的人数作出明确限制。

  李成林表示,省、市、区三级法院的院领导入额比例限定为30%、40%和50%。提倡年龄偏大或不具体分管审判业务的院领导作出表率,自愿申请暂不入额。

  目前,吉林省高院共有5名领导入额。据记者统计,这5人均系法律科班出身,且其分管工作涵盖了法院的主要业务领域。

  据李成林介绍,省高院入额的5名领导,以后也将组成合议庭独立办案,主要负责疑难复杂或重大案件。此外,他们每年必须办理10件以上案件,占省高院入额法官人均办案量的1/3以上。

  谈及员额制,一个长久以来的忧虑是:从数字上看似减少的检察官、法官数量,是否会进一步加大“案多人少”的情况?

  答案是否定的。还是以吉林省高院为例:所有入额法官全部派到一线办案,行政管理部门和综合部门不设法官员额和法官岗位。原来,吉林省高院的一线办案法官为108人,员额制后增加到126人,办案比率也由原来的46.8%变成100%。

  机构内部“大部制”

  除了员额制改革、司法责任制等问题外,吉林省检察院还决定率先向内设机构“开刀”。

  吉林省检察院在调研时发现,一些所谓的“案多人少”现象,其重要原因之一即内设机构过多,造成职能碎片化,效率低下。

  今年5月末,吉林省检察院迎来“大部制”机构调整,17个业务部门被整合成了5个部:反贪污贿赂局与反渎职侵权局、预防职务犯罪局合并为职务犯罪检察部;侦查监督2个处和公诉3个处整合为刑事检察部;监所处和控告申诉处整合为控告申诉和刑事执行检察部;民事2个处整合为民事检察部;设立行政检察部。部内不再设二级处室,而是直接设立办案组织。

  与此同时,其他17个非业务部门在整合后,则分别成立了检务保障部、监察部等部门。

  在吉林省检察院职务犯罪检察部副部长、主任检察官王洪伟看来,新的组织架构运行后,繁冗的签批程序得到了极大压缩,工作效率大增。“比如以前的一个案子,要给副处长、处长、副局长、局长……一层层签下来,有的可能要一周,但现在程序简化很多,半天就可以签完了。”

  澎湃新闻了解到,目前,吉林省试点的检察院和法院已全部完成首批入额人员的选任工作,吉林省检察系统试点的内设机构改革、机构领导干部任命等工作亦已完成。其他相关司改工作还在进一步推进中。

  吉林省检察院检察长杨克勤说,前一段的探索只是搭起了框架,下一步需要的是精装修。

news.sohu.com false 澎湃新闻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56848 report 3165 作为全国7家首批司改试点的吉林,在历经一年多的摸索试水中已初获司改成效。在“老检察”王洪伟多年的检察官生涯中,这是一场罕见的大考:经过初审、笔试、面试等一系列繁
(责任编辑:un649)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