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央视选择了我,给了我充分的舞台和空间,感谢多年的培养和历练,我是一个幸运儿。”
7月24日,央视主持人杨柳在微博上晒出从央视离职的审批表,并感慨这是“人生一小步,当下一大步”。他透露,自己将前往中央新影集团“开启新旅程”。
25日,杨柳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非常感谢央视,目前在新单位还在办手续,下周将和集团领导沟通具体工作安排,但做出改变是希望听从内心声音,多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
作为中国媒体的“金字招牌”,央视是很多人挤破头都想进的地方,但近几年,李咏、邱启明、刘建宏、张政、白燕升……不少观众熟悉的名嘴却纷纷走出了这个大平台。
这一次,选择离开的是《新闻联播》原主持人杨柳。
1989年6月8日,杨柳首次亮相《新闻联播》,那时他还是在校大四生。7月,从原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毕业后,他正式进入央视,一直到1997年9月5日才离开此岗位。在长达8年多的时间里,杨柳先后担任过《新闻联播》《晚间新闻》《世界报道》《早间新闻》《新闻30分》等新闻节目的主播。
1997年9月,杨柳调入中央电视台文艺节目中心国际部环球组工作,担任《环球》节目主持人及编导。后来,他还是《综艺大观》《魅力十二》《子午书简》、《电视诗歌散文》、《影视留声机》《音乐传奇》《音乐人生》等节目的主持人。
杨柳坦言,离开新闻中心是遵从内心的喜爱。如今,再次面对选择,不再是简单的内部岗位调动,而是要放弃事业编制进入企业,杨柳还是决定跟随内心,做想做的事。
据报道,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即中央新影集团,于2010年经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批准成立。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和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作为骨干企业共同组建。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前身是成立于1938年的延安电影团,1953年建厂后,以生产新闻纪录电影为主。1993年划归中央电视台后,转向以制作电视节目、译制片、纪录影片、影视剧并存的影视结合的生产模式,成为“中央电视台新影制作中心”。
“过去,事业单位好比铁饭碗,在企业工作还存在一定风险,很少有人离开。现在对于这样的决定,大家比较容易接受。时代不一样了,不再是过去可以在一个岗位上待一辈子。”在杨柳看来,人才流动是正常的,每个人将自身价值最大化、发挥能动性,集体也会变好;每个集体变好了,社会也会更好。
7月26日,刚好是杨柳48岁生日,对于未来的方向,他充满期待,“人生已经过半,未来发展空间比较大,有很多事情要做、想做,读书、组建工作室、出书,做一些回馈社会的高端文化项目。”【对话】
澎湃新闻:为什么现在选择离开央视这个大平台?杨柳:从22岁到30岁,能在中央电视台最重要的位置上担任播音员,我非常幸运。
但我是一个很遵从内心感受的人,兴趣爱好广泛。我也会考虑外在因素、实际问题,毕竟生活要继续,但喜欢就是喜欢。我也比较愿意求新求变。
到目前,我做了26年电视,赶上了电视发展的黄金时代。而现在互联网时代到来,手机移动端也越来越重要,各种技术革命不断更新,在这样的时代,作为一个媒体工作者,也应顺应时代变化,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
澎湃新闻:之前离开新闻中心,决定做《环球》节目时,也是遵从内心?
杨柳:其实,那时我是1995年春节后就正式提出调动,但领导一直挽留。之后两年半时间里,我不断申请,最后在1997年9月正式离开。
当时周围人几乎都是反对的,毕竟新闻是中央电视台最重要的一部分,这个决定在他们看来是在往下走。
但我实在太热爱这样的题材:世界历史、人文风情、旅游、电影、音乐,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同时,在新闻岗位上,要承受的责任和压力大很多。从大学一毕业我进入央视,就赶上了电视新闻改革,央视的各次新闻节目陆续开始直播,直到1996年1月1日《新闻联播》也实现直播。直播对播音员的要求非常高,需要承受极大的心理压力,加上早班晚班的不规律,曾经有一个时期我严重失眠。
澎湃新闻:中央新影集团在什么方面吸引您?
杨柳:相对而言,企业在机制上要灵活很多,个人发展会有更大的空间。多年来,我一直对电影情有独钟,阅片量几千部。今年1月,我开始了北京电影学院读影视金融班的学习,真心希望将来如果有机会,能参与电影、纪录片制作、投资方面的工作。
来新影集团时,领导也很重视,表示将建立杨柳工作室,发起或参与各种影视项目,比如纪录片、电影、电视剧,当然也不局限于影视。这也是吸引我的地方,手脚施展得更开阔。
而过来后,我可以继续发挥主持人专业特长。新影集团目前有五个频道和一个国家级网站新影网,我还可以和全国的地方卫视、网络媒体等开展合作。挺好的,两条腿走路,天地更宽。
澎湃新闻:近年来,不止是央视,其他媒体中高层离职的人员也很多,您怎么看这个时代媒体的发展?
杨柳:互联网的产生、发展带来很多新技术革命、创新,现在还有人说PC都不行,将来一定是移动端的时代。
媒体肯定要应对这种技术带来的变化,因为人群在变化,想法在变化。反过来看,不管是什么样的媒体,最核心的依然是内容,而内容的核心是人才,有优秀人才就能创造好的内容。所以这是互联互动的关系,在这个时代很正常。
澎湃新闻:这是否和大众关注点的变化有关?杨柳:现在大家从媒体获取信息和娱乐时,节奏越来越快,海量信息呈现碎片化状态。
我感触很深,在和周围“90后”“00后”交流时,我还习惯于发完整意思的消息,连标点都很规范,但他们已经不用标点了,就两三个字。可见,年轻人的思维也在受技术更新的影响,大家的思维变得很快也很碎片化。虽然吸纳的信息会很丰富,但问题在于,我们可能越来越难专注于一样东西,集中力变差了。
现在,我在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国学推广中心做一个项目,就是录制国学经典系列的有声读物。四书五经,我以前也没全部读过,都是文言文,很艰难。但在录时,能感受到我们祖先文明的时代,对真理的探求、对道德的感悟、对生命的认识,很多和我们很不一样。
大家可能关注外在的内容太多了,而关注根基的少了。可一个民族、社会无论怎么发展,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就是文化。我们的文化是什么,是不是就是目前的娱乐、恶搞?其实不是,我们有自己文化的血脉,它的根基很深,需要我们珍惜并尊重,并且去传承。将来如果有机会,我希望做一栏有内涵、底蕴的文化访谈节目,或者多参与类似国学经典诵读这样的文化工程。这对我来说,很有意义和价值。
澎湃新闻:不同的工作岗位,给您带来怎样不同的收获?
杨柳:我是学播音出身,做新闻是巩固、加强、提高专业水平最好的职业。而在央视就像“正规军”,工作纪律严明,常年从事新闻直播工作,面对各种变化、突发事件等,对个人业务,包括从业者的心里素养、气质等,都打下了特别牢固的基础。后来到了《环球》节目能让兴趣爱好更多伸展,绷了几年的弦,终于放松了一下。在国际部时,我还做编导,这对于全面了解电视特别有好处。在电视领域更完善,感受更深。
到了企业以后,未来发展空间比较大,机制灵活,我能把26年的工作经验、个人才能,更多地回馈社会,这不仅限于在新影集团制作节目。虽然自己喜欢悠然自得的生活节奏,但现在事情来了,就觉得要去做。
现在我已接手了一档新影集团CCTV发现之旅频道的财经访谈节目;同时在进行这个大工程—录制这套国学经典有声读物,一共十四本书,包括《学庸论语》《孟子》《诗经》《孝悌三百千》《唐诗三百首》等,要完成200个小时的音频成品,可能要付出600-800个小时去录制,一周三天扎在录音棚里,从5月开始可能得录到冬天;
我还在北京电影学院读影视金融班,一是自己热爱,二能结识各行业的精英;同时,我开始动笔写人生第一本书,希望快的话,明年能完成,记录从小大到大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很多故事……
现在不是有一句流行语吗,世界这么大,我也想去看看!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