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中国航油事件”,欲打造中国“第四桶油”
【人物】重生陈九霖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郭芳丨北京报道
7月初的一天,下午3点半,在北京朝阳区京密路101号人济大厦北京约瑟投资有限公司(下称“约瑟投资”)的一间小会客室,我们在等待该公司的董事长陈九霖接受采访。
一起在等待的,还有来自江苏的一位女士,她想邀请陈九霖担任一个基金会的负责人。“除了他没有人能担当得起。”这位女士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她是陈九霖的“粉丝”。但这一趟,她没能见到陈九霖。
在送走了当天的第七拨客人之后,陈九霖开始接受《中国经济周刊》的采访。
他笑着解释说,“我人气很旺,每天找来的人太多,有时候也没办法,应付不过来,只能让他们失望了。”陈九霖说他现在每周能收到上百封邀请函,“除了比较重要的场合或者是特别好的朋友的邀请,其他的都安排不下了。”
11年前的“中国航油事件”让陈九霖(原名“陈久霖”,后改为“陈九霖”)成为了公众人物。2004年,中国航油(新加坡)公司[下称“中国航油(新加坡)”]因从事油品期权交易巨亏5.5亿美元;两年后,时任中国航油集团副总经理和中国航油(新加坡)总裁的陈九霖,因制作虚假的2004年度年中财务报表、在2004年第三季度的财务报表中故意隐瞒巨额亏损、不向新交所汇报公司实际亏损、诱使集团公司出售股票等六项指控,被新加坡司法机构判处33.5万新元的罚款和4年零3个月监禁。
而在案发前,陈九霖因为在新加坡创造了中国航油(新加坡)扭亏为盈的商业传奇在业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在他执掌中国航油(新加坡)的6年间,该公司的净资产增长852倍、股东投资回报5022倍,并成为了新加坡第四大上市企业。陈九霖亦由此被称为“航油大王”。
2009年1月,陈九霖刑满出狱。出狱6年以后,近日,陈九霖出版新书《地狱归来》。
反思“中国航油事件”:救市半途而废,这是一个血的教训
书的第一要务是从陈九霖的角度还原“中国航油事件”始末。
命运的逆转从2004年10月1日开始。这一天,中国航油(新加坡)因为期权交易出现巨额的账面亏损,额度高达5.5亿美元。陈九霖赶回新加坡并迅速召开交易员和风险管理委员会成员紧急会议。“经过激烈的讨论,大家认为市场走向还是有利于我们的,建议留住盘位,请母公司中航油集团出手拯救,待市场波峰过去之后再伺机处理。”陈九霖回忆道,在会议期间,他从位于31层的办公室玻璃窗往下看,一望无际的大海却不足以宽解他的心境,反使他产生了纵身一跃、了此残生的冲动。
“正在死亡线上挣扎之时,不知谁提醒我给总部打个电话。我就给时任中国航油集团总经理的荚长斌打了电话,报告了亏损情况、形成原因和拯救方案,希望母公司伸出援手。” 陈九霖说,在获得集团领导表态一定全力以赴拯救公司,并与其共度时艰之后,他当着中国航油(新加坡)所有中高层经理的面,号啕大哭。
“我们刚开始的做法是救市,然而,在救了50天之后,却改变主意放弃了。” 陈九霖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救市半途而废,这是一个血的教训。“当初在要不要救的时候是经过充分分析的。我说,救就一定要救到底,不救那就当机立断,采取措施。当时母子公司都达成一致,分析未来的市场是对我们有利的,于是决定救市。但最终在还差那么一点的时候,母公司却决定放弃当时的拯救措施。”
陈九霖说,母公司数次向国务院国资委汇报的时候,“都把我撇在一边,我完全不知道他们汇报的是什么,以至于最后做出放弃的决定。”
2014年底,中航油集团决定出售中国航油(新加坡)的股票。陈九霖认为这是最终决定他被判入狱的主因。
新加坡检方控诉其为控股股东售卖股票的主要推手。这一结论最终被法官采用。这让陈九霖感到委屈,他在书中说,“我连(售卖股票的)决策会都没有参加,也没有被邀请参加,怎么就成了‘推手’,甚至‘主要推手’呢。我没有参加决策会,为什么(新加坡)有关当局要让我为那次会议的决策承担主要责任呢?”
2009年春节后,刚出狱不久的陈九霖曾对媒体表示,他要向上级组织“讨个说法”。他的理由是,责任不应由一人承担。中国航油(新加坡)从事石油衍生品交易,是经过公司董事会、证监会和民航局批准的,而股票配售也是由集体决策的。
在《地狱归来》一书中,他直陈,“有一股力量在背后推我背黑锅、代人受过。”此外,他在书中指责当年的同事说,“尽管我是极为诚实地实情实报,但是,事后我的同事们的供词基本上是虚假不实的,他们几乎都是怎么对自己有利便怎么编造。”
对于中国航油(新加坡)发生的巨额亏损,作为时任中国航油(新加坡)总裁的陈九霖承认,他犯了严重的判断性错误和用人错误。他为此痛心疾首。
著名法学家江平教授给陈九霖的《地狱归来》一书作了序。江平在序中说:“中国航油事件”源于公司运营过程中的一次偶然亏损,陈九霖没有任何个人犯罪动机,更没有新加坡当局所描述的“恶意扰乱新加坡金融秩序”的故意,新加坡法庭判定其构成犯罪是武断的。中国航油集团售卖股票是集体决策的法人行为而非陈九霖的个人行为,法人承担民事责任,而让陈九霖个人承担刑事责任显然是不合适的。创办投资公司,近期目标:挂牌新三板;最终目标:“三桶油”之外的“能源帝国”
2010年1月,出狱一年后的陈九霖担任葛洲坝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下称“葛洲坝国际”)副总经理。
“这是组织上对新加坡判决的一种姿态。”陈九霖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如果组织上完全认同新加坡的判决,就不会再聘任他。陈九霖欣然接受。
大约3年后,陈九霖告别葛洲坝国际,并彻底离开他“待了26年的体制”,组建北京约瑟投资有限公司,利用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为企业提供专业的资本运作服务。
陈九霖在中国航油曾经创下的商业传奇为他在商业社会里赢得了不少崇拜者,这些人也成为了他事业赖以起步的基础。约瑟投资即是他的“粉丝”出资与他共同组建的。
但他真正渴望的,是有话语权的商业大佬们能认可他在资本运作和能源领域的能力,并给予他支持。因为他始终抱有野心,那就是在“三桶油”之外打造中国的第四个石油“帝国”。
“这是我在担任中国航油(新加坡)总裁时就有的想法。当时把新加坡的石油公司并购过来,事实上已经基本实现我的目标了,但最终还是阴沟里翻了船。”陈九霖说。
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大资本的支持。他曾向媒体表示,最遗憾的是,未曾有大佬向他伸出过橄榄枝。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自己也从来没有向哪个大佬开过口,“看得中,那是伯乐。看不中,也无所谓。”
陈九霖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涉猎投资领域,执掌中国航油(新加坡)期间,积累了一系列能源领域的投资并购案的经验。这是他做约瑟投资的优势,他希望从这里开始逐步完成原始积累,等赚到一定的资本之后,再回去做老本行—能源。
目前,约瑟投资实施了投资、投行、基金“一体两翼,三位一体”的商业模式,其中,所谓的投行指的是帮助企业进行融资、并购、上市及财务顾问;而投资所涉及的领域则包括能源、节能环保、大健康、教育文化传媒、互联网、稀有矿业。
因为起步资金只有1100万,“我只能量力而行,挑一些别人不太重视但有前景和价值的项目低成本切入,帮它梳理好之后,再找更大的投资人来把它运作上资本市场。”这是白手起家的陈九霖目前的做法。
据他介绍,约瑟投资至今已经投资数十家企业,并组建多只基金,其中的海外项目潜在价值数百亿美元。而约瑟投资的价值也从原始投资1100万元迅速扩大至逾10亿元,目前正在筹备新三板挂牌,希望2016年春节前后实现这一目标。
“我要先捞到第一桶金,然后以小博大,最终目标是‘能源帝国’。” 陈九霖说,他不能让投资人和粉丝们失望。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