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新闻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内蒙古:“十个全覆盖”绘出农村牧区新画卷

来源:综合

  2014年年初,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了用3年时间,投资600亿元,在全区农村牧区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重大决策。“十个全覆盖”包括农村牧区危旧房改造、农村牧区安全饮水、嘎查村街道硬化、村村通电、村村通广播电视、嘎查村配备标准化卫生室、嘎查村建文化室、建设便民连锁超市、农村牧区常住人口养老医疗低保、校舍建设和安全改造。这是自治区成立以来,第一次全面系统大规模投资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综合性民生工程。

  经过全区上下一年时间的共同努力,“十个全覆盖”取得明显成效,完成年度投资216亿元,3495个嘎查村实现全覆盖目标。一大批嘎查村一改过去残墙破房、脏乱泥泞的景象,基础设施迅速改善,公共服务显著提升,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通过实施“十个全覆盖”,全区农村牧区工作出现了一系列可喜变化。如今走进乡村、深入牧区,农牧民发自内心的喜悦感染着记者:“‘十个全覆盖’工程好啊,为老百姓实实在在办了好事。”话中的两个“好”字,蕴含着农村牧区发生的巨大变化:嘎查村一改过去残墙破房、脏乱泥泞的景象,基础设施迅速改善,公共服务显著提升,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一大批产业化项目落地实施,农牧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明显加快。

  一年来内蒙古以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为主线来规划统筹项目,按照“工程建设在哪里、项目就集中投放在哪里”的原则,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放大了政策叠加效应。产业的支撑,不仅仅激活了农牧民自身活力,农村牧区深层次变化也日益显现。

  赤峰市喀喇沁旗在大力推进“十个全覆盖”的基础上,重点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强化产业支撑。旗里把全设施农业、养殖业和经济林建设作为3项重点产业,增强了农村自我发展能力,提升了农民收入水平。目前,全旗特色种植稳定在33万亩,设施农业达到5.5万亩,经济林面积达到9万亩,农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高涨,出钱出力从被动变成了主动。

  包头市达茂旗黄花滩新村村民则以新村住房、水、电等现有设施为基础,加上政府的补贴,自主开发经营“农家乐”和观光农业。去年旅游旺季,平均每户农家乐至少增加了3000元左右的收入。旗里还在黄花滩新村打造北冬虫草种植基地,该项目是集体经济项目,目的是在试种试售成功后,引导更多的农牧户加入进来,让北冬虫草种植走向产业化发展之路,同时实现富民增收。

  当记者走进科左后旗努古斯台镇道乃营嘎查王秀兰家时,她正在牛圈里忙活着。王秀兰告诉说:“‘十个全覆盖’让村里有了很大变化,我们觉得日子过得有奔头。”该旗在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扶持农牧民产业发展,一手抓“十个全覆盖”,一手抓主导产业,明确了87个村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建设任务,使该旗现代农牧业有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各项产业发展后劲得到很大提升。据介绍,道乃营嘎查年出栏黄牛900头,人均来自养牛收入达到9000元以上,农牧民人均收入突破1.5万元。

  “谁能想到,沙漠深处也能致富?”杭锦旗道图牧民新村的布特格勒图由衷地说:“‘十个全覆盖’把道路修到村门口,家家户户水电通,文化旅游业给我们创造了一个致富的机会。”依托七星湖旅游景区,新村有15户人家经营起“农家乐”“牧家乐”饭庄,26户开办了宾馆、招待所,2户开设了日用品批发部,户均年收入达到12万元。

  在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过程中,鄂尔多斯市把文化旅游业作为转型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来培育,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户一特色”的乡村旅游,助推旅游与生态、农牧渔业、文化的深度融合发展,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据统计,截至目前,市级“农(牧)家乐”典型示范户达到35家。

  向阳峪镇松塔沟村是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的样板村,也是自治区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示范点。立足产业发展,村里大力发展柞蚕、肉牛、设施农业三大主导产业,构建了“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2014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

  通过打造精细种植业、精品养殖业、精效林果业3个产业带,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巴彦花镇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老百姓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就是“十个全覆盖”和产业化的发展。代白乌苏村村民王广全就是受益于产业化的普通村民。他告诉记者,去年种植的17亩果园卖得不错,纯收入有5万多块,今年估计行情也差不了。

  今年,兴安盟扎赉特旗好力保乡五道河子村按照产业强村的目标,将5000亩旱田改为绿色有机水稻种植基地。村民丁学理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头一年纯收入能达到600元,但从第二年开始,亩均效益可超过1200元,经济效益是大田的2—3倍。

  除了这些看得见的变化,“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对农牧区工作起到了深层次的影响。

  “十个全覆盖”推动了各级党委政府对“三农三牧”认识上的大提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先后出台了十七个关于“三农”的一号文件和三个重大决定,特别是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把农村工作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做出了一系列历史性的重大部署。自治区党委政府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做出了“十个全覆盖”的重大决策。通过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各级党委政府对区情的认识更加清醒,对加快全区农村牧区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紧迫性和重大意义,认识程度更加提升,思路更加清晰,工作力度更大,一些方面的工作从认识层面进一步落实到了深入推进的层面,从财力、人力、物力采取了更加具体有效的措施,重城市轻农村的思维惯性得到了极大扭转。

  工作的不断深入推动了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大提速。“十个全覆盖”着眼于改善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基本涵盖了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各个方面。同时,很多地方以“十个全覆盖”为契机和抓手,主动拓展工作领域,从道路泥泞、破房烂院、垃圾遍地,变得道路平坦宽阔、房屋整齐明亮、街道干净整洁,农村牧区重新焕发了生机。这种变化,使我们看到了缩小城乡差距的可能性,找到了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途径。

  全社会力量的大协作在“十个全覆盖”建设中得以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作为一项涉及面广、受益人数众多、影响广泛的重大系统工程,从调查摸底、方案制定到项目实施,各级党委政府及各个部门,都表现出高度的政治觉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许多同志长期加班加点工作,保证了各项工作的良性运转。从参与工程的各个方面看,很好地形成了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协作的良好格局。很多地方的村庄建设,得到了众多企业家、外出人士和社会各界的热情支援,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十分感人。

  通过“十个全覆盖”工作干群关系得到大调整。“十个全覆盖”工作从做出决定的那天起,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就带着对农牧民兄弟的深厚感情,投入到工作当中,许多基层干部一过春节就深入到农村牧区,逐家逐户调查摸底、说服动员。农牧民从怀疑、观望到积极参与,无一不是党员干部影响带动的结果。盟市旗县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极大地推动了“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使党员干部更加认识到肩负着重任,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需要深入到群众中去建立更加深厚的感情。广大农牧民也从中看到了干部作风的转变。

news.sohu.com false 综合 https://inews.nmgnews.com.cn/system/2015/07/28/011735975.shtml report 3171 2014年年初,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了用3年时间,投资600亿元,在全区农村牧区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重大决策。“十个全覆盖”包括农村牧区危旧房改造、农村
(责任编辑:UN699) 原标题:内蒙古:“十个全覆盖”绘出农村牧区新画卷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