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下午,当长江新闻(微信号:cjrnews)记者拨通郜艳敏电话,提出当面采访请求时,她用惊谎的语气作了上述说明,随后,是她长久的沉默。
21年前的初夏,年仅18岁的郜艳敏被人贩子拐卖,惨遭强暴后以2700元的价格卖到了河北曲阳县下岸村。她多次自杀、逃跑,但最终没有逃脱。
因为村里条件艰苦,老师都不愿意来,村里的孩子们面临失学,作为村里唯一上过初中的人,郜艳敏在孩子们的哀求下当上了代课老师。
具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故事,被翻转成了“好的典型”。2007年1月,郜艳敏被评为“感动河北十大人物”。两年后,以她为原型的故事被改编成电影《嫁给大山的女人》。
如今,距离郜艳敏被拐卖已有21年,有人在微博上翻出这部片子,有女权主义者指称这是“国耻”。
另外,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29日也在微博说:“人贩子必须严惩,买主也须追究刑事责任。已部署当地警方调查。”
长江新闻记者王朋朋 发自武汉
“被拐卖的少女”
在郜艳敏18岁的那年,农历五月初一,她准备回河南老家收割麦子,刚抵达石家庄火车站,两个女人就以“找工作”为由,骗得郜艳敏的信任。
之后的短短四天时间,郜艳敏被倒卖了三次:先是被两名女贩子卖给三名男子,随后又被转卖给另外两名男子,最后才被卖到河北曲阳县的下岸村。
在此期间,她惨遭奸污,每天承受着非人的折磨。当最后的买主拿着2700元钱出现面前时,18岁的郜艳敏跪在此人面前,请求他将自己买走。这个人就是她未来的公公。
郜艳敏的丈夫是个不识字的羊倌,大她6岁。因为是买来的媳妇,丈夫异常戒备,常常在喝醉酒后打她。她多次想要逃跑,但村里地势险峻,没逃出多远就被追了回来。
下岸村有400多口人,偏僻、穷。前些年从外地买来的媳妇有30多个,但很多都跑了。
为了防止郜艳敏逃跑,丈夫暂停了放羊,死守着她,连上厕所都跟在身后。
为了摆脱痛苦,郜艳敏数次铁了心要自杀。第一次自杀时,她和婆婆在地里干活,为了不让婆婆起疑,她装出很顺从的样子,在烈日下认真锄草,但趁婆婆小解时,她拼命跑向附近一个三米深的大坑,一头扎进去。碰巧山上两个村民经过,将她救了上来。
第二次自杀,她吞下了婆婆的50多粒安眠药;第三次自杀,她吞下的是一包老鼠药。这两次都被人及时发现,并送往当地卫生院进行救治。
一年后,郜艳敏终于获准能和丈夫一起回老家。而郜艳敏年迈的父母,在得知女儿被拐卖到河北山村后,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但当郜艳敏问父母:“我能不能不回去了?”时,她得到这样的回答:
“这是你一辈子的事,无论你走哪条路,我们都会尊重你的选择。但是,希望你首先考虑公公婆婆他们一家人,如果你不回去,他们就人财两空了。他们也是农民,不容易,买你的钱,都是向别人借的。另外,在咱们这个地方,结过婚的女子,再想找个好对象就难了……”
一番激烈地内心斗争后,郜艳敏告别了父母,跟着丈夫再次回到了曲阳县的大山深处。
“最美乡村教师”
村里有一所小学,因为条件太艰苦,许多老师来了又走了。到1995年,已经没有一个老师愿意来下岸村了,这意味着全村的孩子面临失学。
郜艳敏是村里唯一一个上过初中的人,当地中心校的校长找到她,请求她来教孩子。工资每月200元,放假期间无工资。见校长一次次上门来求,郜艳敏心软了,答应了下来,成为下岸村一名代课老师。
刚开始,学校只是一栋石头垒成的房子,光线不好,还透风。冬天的时候,郜艳敏就把学生叫到自己家的坑上取暖。
她一个人教着村里十几名学生,除了语文、数学等正常课程外,郜艳敏还给孩子们开设了音乐课和美术课,几年下来,下岸村学生的成绩和附近几个教学点的学生成绩比,都是居于中上水平。
早几年,郜艳敏还在自己200元的工资里挤出一些钱,给孩子们买学习用品。学校里没有图书可读,她便翻山越岭,去集市上的旧书摊买。
2006年5月,通过一名热心摄影家的引荐,河北当地媒体报道了郜艳敏的故事,一时引起巨大反响,郜艳燕被媒体称赞为“最美乡村教师”。
很长一段时间,郜艳敏不得不忙于接受各种采访、去不同的电视台做节目。有许多热心人给下岸村小学捐钱、捐物。有些人指名道姓说要给郜艳敏捐钱,但她也把钱送给了贫困学生。
这些报道引起了海内外读者的极大同情,美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以及国内的数以千计的读者捐款捐物。其中美国一位林先生还在信中说,您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向您致敬!
对每一笔捐款,郜艳敏都仔细登记,有一名热心人指名捐给郜艳敏本人9000多元钱,但她分文没动。美国林先生寄给她本人250美元,她也捐给了村里。
但也有人担心郜艳敏贪污,于是镇政府成立了一个慈善基金会,在媒体上公布了电话及通信地址,以此来接受外界捐款,但结果是,自从基金会成立后,外界的捐赠反而变少了。
“感动河北十大人物”
2007年1月,郜艳敏被评为“2006年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她一个人孤单地捧着奖杯,回到村里。当地政府也没人去看她,哪怕是一个问候的电话也没有。
“感动河北”评委的颁奖词是:
“她的内心又是慈悲的,只因为她不忍心看到那些穷孩子渴望上学却无学可上,只因为她不忍心让那些孩子长大后重复着‘放羊,买媳妇’的人生,她以坚忍的姿态接受了不公平的命运,用宽容回报着山村,用爱点亮了 40 多个穷孩子的前程。”
即使是年度人物,也不得不面临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封杀”。
按照当地一家媒体的说法,因该报此前所报道的郜艳敏当代课教师的经历,以及适龄孩子辍学、教育投入不足等问题,暴露了当地教育管理部门的种种漏洞,曲阳县有关方面为包“家丑”,竟决定取消下岸村教学点,不再聘请郜艳敏当老师。
于是上百名读者致电报社,对曲阳教育局这一做法表示不满。舆论压力之下,曲阳教育局有关领导重新表示:尊重现实,下岸教学点暂不取消,郜艳敏老师继续留任。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面对曲阳下岸村有买卖媳妇这样的事实。有人甚至对采访的记者说:“媒体对郜艳敏的报道是在揭曲阳县的伤疤”。
郜艳敏因此受到了另外一种监视,如同当初丈夫对她的监视一样,令她动弹不得。
在《南风窗》记者去当地采访时,当地村民说,2006年暑假前,县、镇干部在下岸村站岗40多天,阻挡前来采访郜艳敏的媒体记者。这期间,除了去山外邮局取包裹,郜艳敏不能随便离开下岸村。
9月份暑假结束开学后,辉灵中心小学向下岸村教学点终于派来另一位女教师和郜艳敏共同工作,不过她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注意来访的记者,及时向镇里报告。
在郜艳敏被截回村子,记者被人“护送”出下岸村而来到保定下属的曲阳县县城后,有关人员对记者说:“你还是赶紧走,你不走,我们就一直跟着。”
央视《半边天》摄制组要带郜艳敏去北京做节目,镇领导对下岸村村支书说:“如果《半边天》带走了郜艳敏,就开除你的党籍!”
另外据一位最早介入报道的记者回忆:村干部抢走摄像机,阻挠采访:“记者老弟,人跟人的生活就像平行线,我们在这里交汇也算是有缘份,不要互相为难。”
《嫁给大山的女人》
电影《嫁给大山的女人》2009年上映,号称是根据郜艳敏的事迹改编而成。
但是,一些剧情却与现实大相径庭:
打工妹山菊在回乡途中被人贩子骗入大山中,赶集的钟老汉借钱把她救回了小山村。朴实厚道的钟家人使山菊非常感动。在等待回家的过程中,她主动为山村的孩子们代课,并和孩子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影片宣传资料不无得意地表示,郜艳敏“用自己的坚忍和善良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亲情大爱之歌”,但豆瓣打分却毫不留情:2.1分。
7月29日,长江新闻记者注意到,有人在微博上对影片表达的价值观提出质疑,“不追究人贩子责任,让一个受害者站出来撑起一片天,演苦情戏,真好意思?”
“愣是不明白,本是社会的悲哀、社会的尴尬怎么就变成社会榜样了?本该上今日说法的,却上了感动中国。” 《嫁给大山的女人》迅速跃升为热门微博话题之一。
对影片的质疑也波及到对演员王力可,质疑她出演这样一部粉饰拐卖妇女的电影,有帮凶的嫌疑。
对此,王力可回应称,当事人郜艳敏“非常赞同拍这部片子,并希望通过这部影片,让世人了解她的遭遇。”
有人说,听过一个比喻:血胭脂。“用人血做成胭脂,粉饰太平。大概就是这种作品。”
就在这部电影上映的前两年,有一部名为《盲山》的电影,入围第60届戛纳电影节。讲述女大学生被拐卖至某山区,全村都是帮凶,她逃脱无数次均被毒打。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