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巨幅震荡后两融余额在1.4万亿元坚持了三周的时间,但这并不是“底”。
上证综指在7月27日至31日的全周下跌了10%;两融余额则在其间继续探底,回落至1.34万亿元,打破此前市场对两融余额企稳回升的预期。尚不稳定的大盘走势、仍趋谨慎的市场情绪以及去杠杆的持续推进,都是两融规模继续萎缩的直接诱因。多位分析师还对此表示,两融杠杆资金当前的风险系数已降低,短期内两融余额或仍会持续下降,去杠杆不言“底”;且暴跌也影响了市场对杠杆资金的看法观念,杠杆资金如果过快回升市场情绪或更为敏感,“目前市场走势下,两融余额稳步降低至少不会产生负面影响”。
两融余额退守1.3万亿
两融余额从2.3万亿元高点急跌至1.4万亿元关口后,曾维持了三周的小幅波动走势。市场观点普遍认为,未来两融余额处于1.4万亿元可能是常态,大盘企稳后有望回升至1.5万亿元区间。
但上周一,上证综指大跌345点,创下8.48%的单日跌幅。次日,两融余额即由前一日的1.43万亿元跌至1.38万亿元。“周一的大跌再度引发投资者的恐慌心理,主动降低杠杆,导致融资偿还额上升。另一方面,投资者对后市持观望态度,主动融资做多的热情下降,导致融资买入额下降。”西南证券分析师李佳颖对此表示。
相比从高点回落时的急速萎缩,当前两融余额的降速相对缓和,但单个交易日的波动却在加剧。截至上周末,两融余额已回落至1.34万亿元,较此前一个交易周环比下降8.18%。而在7月3日、7月10日大盘急跌时,两融余额周环比跌幅分别为10.36%、24.55%。但上周5个交易日的单日情况又起分化。周二、周五融资盘出逃严重,单日融资净流出分别为476亿元、325亿元。尤其上周五融资买入额大幅回落,单日融资买入仅有785亿元。而自今年3月以来,单日融资买入额就稳居1000亿元以上,仅有7月7日、8日暴跌时跌破千亿。
就个股情况来看,上周融资买入额最高为中国重工达114亿元,中国平安紧随其后融资买入额达88亿元;苏宁云商、中信证券、同方股份、中国卫星的融资买入额超过50亿元。东方财富、中航资本、中恒集团、首开股份也位列两市融资买入额前十。但与此同时,中国平安、中信证券也位居上周融资盘净流出额的第一、二位。
“只要有增量进入,即便当天是净流出也不用特别担心,流动性还没有问题。”财富证券研究发展中心研究员黄仁存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之前普遍认为去杠杆过程已接近尾声,而上周资金情绪明显再趋谨慎,主要是受市场走势不明朗所拖累。但除了上周五出现融资买入额的大幅萎缩,其他交易日仍有过千亿的融资买入额,考虑暴跌之后对资金情绪影响的边际效应在减小,当前的下降趋势不宜恐慌。
去杠杆难言“底”
“买股不赚钱,自然就没人去借钱炒股了。”申万宏源理财研究部总监、首席分析师桂浩明向本报表示,两融余额仍在下降直接透露了当前市场预期不高、情绪不太乐观,而目前两融余额下降更多还是主动去杠杆,市场整体上仍处于减少投资的收缩状态。
暴跌之后,多位策略分析师指出两融已企稳,余额未来常态化保持在1.4万亿至1.5万亿区间。信达证券分析师王小军称,近日在下调券商板块年内盈利预测时,将预计下半年两融余额均值在1.3万亿。而还有市场人士指出,两融余额或要降至1.2万亿元附近。
“现在很难说哪里是两融余额的‘底’。市场整体上还是处在一个去杠杆的过程。短线来看,无论是估值还是两融余额都会大概率缓慢下跌,跌破万亿也有可能。两融什么时候企稳反弹,目前还看不到明确的拐点,跟着市场走。”桂浩明强调。
黄仁存对此则表示,此前市场对两融余额稳定在1.4万亿元的推算,是基于暴跌时的杠杆比例、股权质押的平仓线等而预测的“底部”。但暴跌后的反弹中,市场出现主动去杠杆的趋势,并一直在延续。“前期的预测现在已经不适用了。融资买入的目的无非是加杠杆赚钱。当前的情况下,杠杆倍数已经被严格压下来,如果后市中赚钱效应还不明确的话,融资盘的观望态度会比较重。”
黄仁存还表示,在经历监管收紧、快速去杠杆之后,市场对杠杆资金的观点也发生了变化;如果此时两融余额过高、过快回升,可能引发市场对去杠杆的担忧进而引发恐慌,“两融余额稳步走低至少目前不是负面的影响”。
而某大型券商两融业务负责人更直言,谈两融余额的“底”没有意义,对现实操作也不具备借鉴性。其强调,两融余额是市场杠杆率的一个重要指标,融资盘的萎缩背后是市场去杠杆的需求推动,“杠杆不出尽,始终还是个定时炸弹”。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