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最悲伤作文”作者:父母离世 与两弟弟相依为命

来源:北青网 作者:孙静 秦月 庞园园
“饭做好,去叫妈妈,妈妈已经死了。”近日,一篇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四年级小学生写的作文《泪》,让无数网友为之揪心。12岁的彝族小女孩木苦依伍木(汉文名:柳彝),在作文中描述了她的母亲离世前的场景。4年前,她的父亲已去世。
“最悲伤的作文”是她写的

  “饭做好,去叫妈妈,妈妈已经死了。”近日,一篇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四年级小学生写的作文《泪》,让无数网友为之揪心。12岁的彝族小女孩木苦依伍木(汉文名:柳彝),在作文中描述了她的母亲离世前的场景。4年前,她的父亲已去世。

  短短300余字,悲伤渗透纸面,网友称之为“最悲伤的小学作文”。成为孤儿的木苦依伍木,其未来命运也牵动着网友们的心。昨天下午,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四川省索玛慈善基金会了解到,父母相继离世后,木苦依伍木带着两个弟弟生活,除了种几分地,放学后她还要做饭、喂猪。目前,志愿者已对木苦依伍木一家进行帮扶,让她能够安心读书。

  爸爸四年前死了。爸爸生前最疼我,妈妈就天天想办法给我做好吃的。可能妈妈也想他了吧。妈妈病了,去镇上,去西昌,钱没了,病也没好。那天,妈妈倒了,看看妈妈很难受,我哭了。我对妈妈说:“妈妈你一定会好起来的,我支持你,把我做的饭吃了,睡睡觉,就好了。”—节选自木苦依伍木作文《泪》

  让人心疼的“最悲伤作文”

  木苦依伍木是凉山州越西县普雄镇宝石小学四年级学生。她生活的地方,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处,多山地,被公认为中国最贫困、落后的地区之一。

  最早将作文发到网上的是四川省索玛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黄红斌,网名“老邪哥哥”。该基金会长期培训、组织支教志愿者到凉山州的偏远学校支教。

  黄红斌告诉北青报记者,今年7月9日去普雄镇宝石小学探望志愿者时,他看到一间教室的墙壁上贴着孩子们新近写完的作文。其中,一篇以《泪》为标题的作文吸引了他的注意:“爸爸四年前死了。爸爸生前最疼爱我,妈妈就天天想办法给我做好吃的。可能妈妈也想他了吧……”

  在这篇作文中,木苦依伍木回顾了爸爸去世4年后,妈妈又生病卧床,她开始照顾妈妈,陪她去镇上、去西昌看病,都不见好。后来妈妈病重,木苦依伍木请人送妈妈去镇上医院,遗憾的是,在她将做好的饭端到妈妈跟前的时候,妈妈去世了。

  黄红斌说,自己读完后潸然泪下。因为很受触动,他便将这篇作文拍了下来,简单陈述事实并分享到微博及朋友圈里。黄红斌没想到的是,这篇《泪》一下子火了。在传播中,作文被接力者冠以“这一定是世界上最悲伤的小学作文……”的感性引言,引起众多网友关注,一度被误认为是新华社记者发现并采写的稿件,而木苦依伍木的名字也一度被误写为“苦依伍木”。

  昨天下午,凉山州越西县普雄镇宝石小学校长吉木向北青报记者证实,网传作文确实为该校四年级学生木苦依伍木所写。

  网友“白蓝色的路小路”说,这是她“长大以来,见过最悲伤的文字”。另一名网友评价:“没有任何喧嚷感情的词语,却处处看得让人想掉泪。”

  第二天早上,妈妈起不来,样子很难看。我赶紧叫打工刚回家的叔叔,把妈妈送到镇上。第三天早上,我去医院看妈妈,她还没有醒。我轻轻地给她洗手,她醒了。妈妈拉着我的手,叫我的小名:“妹妹,妈妈想回家。”我问:“为什么了?”“这里不舒服,还是家里舒服。”—节选自木苦依伍木作文《泪》

  姐弟三人独立生活至少两年

  早在“最悲伤的小学作文”引爆微信微博、引发诸多关注之前,四川省索玛慈善基金会就已经有所行动。黄红斌告诉北青报记者,读完作文后,他就向支教老师询问这个孩子的情况。在宝石小学支教老师任中昌的印象中,木苦依伍木不太爱讲话,在班上不太显眼,成绩中等,平时时不时会迟到。但在这篇作文之前,支教老师对她的家庭情况并不是特别了解。

  黄红斌同支教老师决定到木苦依伍木家进行家访。从学校出来,沿着崎岖的山路步行十来分钟,他们走到木苦依伍木家。面前是一栋破旧的简易房,空心砖砌成。除了一个开缝的旧沙发,屋内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在外屋,一个三角铁架子上放着锅,是木苦依伍木做饭的地方,土豆和玉米是孩子们的主食。她家的院子里还养着猪。

  见到老师,腼腆的木苦依伍木笑得很开心,还为大家煮了几个大土豆。但她话还是很少。慢慢聊天中,支教老师了解到,木苦依伍木家共有姐弟五人。大姐16岁,目前在成都打工,二哥15岁,也在外打工。木苦依伍木排行老三,下面还有两个弟弟,一个10岁、一个5岁。父亲几年前去世后,母亲的身体越来越差,心脏病时常犯,到镇上、西昌市“看病”,总也不见好,懂事的木苦依伍木承担了大部分家务。直到2013年,母亲病逝。

  自此,照顾两个年幼的弟弟的责任就落到了木苦依伍木的肩头。姐弟三人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但两位老人年岁已大,身体也不好。支教老师了解到,不在学校的时间,木苦依伍木要给弟弟做饭、割猪草喂猪,还要忙活地里的农活。“她家有几分地,种着几百斤土豆。”基金会工作人员介绍,从她的生活状态,老师们也大概猜到了木苦依伍木上课迟到的原因。

  我把妈妈接回家,坐了一会儿,我就去给妈妈做饭。饭做好,去叫妈妈,妈妈已经死了。课本上说,有个地方有个日月潭,那就是女儿想念母亲流下的泪水。—节选自木苦依伍木作文《泪》

  两个弟弟已被接到儿童村

  看过木苦依伍木的作文,热心人士流过眼泪后也在追问,父母双亡的木苦依伍木接下来该如何生活?是否需要帮助?不少人表示想要为她捐款或提供其他形式的帮扶。北青报记者注意到,昨天多个网上捐助平台开通了为木苦依伍木捐助的项目,网友捐款踊跃。

  不过,宝石小学校长吉木介绍,根据国家对孤儿的救助政策,木苦依伍木每月都有678元的生活补贴,她的两个弟弟也有补贴。黄红斌也证实说,自己曾看到三个孩子都有以自己名字开户的红色存折,补贴每月会发放到账。他认为,孩子更缺乏的是关爱,而非金钱。

  为此,基金会出面同孩子奶奶签订了一份委托协议,他们将木苦依伍木的两个弟弟接到索玛花爱心小学(儿童村)免费读书和学习,为其提供衣食住行。孩子奶奶也同意将家里土地承包出去,这样木苦依伍木放学后就不必再干繁重的农活,可以专心学习。

  眼下正值暑假,宝石小学的支教老师正在为孩子们补课,木苦依伍木也在其中。她的拼音基础不牢固,正着重补习这方面的知识。

  对于网上的关注,由于地域闭塞,据称木苦依伍木并不知情,支教老师也不愿让她受到过多的打扰。

  我一个人守在父亲的房里,可是我的父亲没过几天就死了……可是我晚上睡着了,她(妈妈)一个人逃了。—节选自格吉日达作文《哭泣的心》

  还有多少个木苦依伍木

  “其实,凉山还有很多像木苦依伍木这样的孩子。”黄红斌说,当时触动他的还有一篇作文《哭泣的心》,是一个名叫格吉日达的少年写的。从他家到学校,徒步要走上几个小时。

  “最悲伤的作文”一下子引发了网友对贫困地区儿童的关注,这多少出乎了基金会和当地学校的意料。常年在凉山从事支教、助学等公益活动,黄红斌对这里生活的艰辛、教育的落后都有体会。不少孩子的生活条件不好,而老师们也不愿意跑到偏远地区来教书。比如基金会的秋季支教老师培训班原本计划招120人,但目前报名的只有87人。

  在最近与“最悲伤的作文”相关的一篇文章中,新华社记者记录了深入大凉山,近距离接触了许多如木苦依伍木般的孩子的场景。他提到,在某个“爱心学校”,收容了本乡500多个像木苦依伍木一样的孤儿。黄红斌解释称,当地基础医疗服务薄弱是造成“孤儿现象”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则是当地彝族人的传统,他们生病了会找“毕摩”(彝人宗教里的祭祀)。而在一个家庭中,母亲改嫁又不会带走孩子,所以又造成大量事实孤儿。

  黄红斌强调,在近年同政府的沟通中,也了解到政府在扶贫、教育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由于受到自然、观念等诸多条件限制,要改变大凉山的状况恐怕还需要更多力量。

  文/本报记者 孙静 实习记者 秦月 庞园园

  摄影/黄红斌

新闻加点料

  凉山为啥会那么穷?

  恶劣的交通条件、单核的发展模式、短视的执政理念,会让贫困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这样的情景不只发生在凉山。

  凉山是我的家乡,当看到彝族小女孩的作文时,我还是忍不住泪流满面,想起了遥远的家乡。那些家徒四壁的贫穷,患病的痛苦无助,大山深处的闭塞……我感同身受。

  苦依五木的遭遇,在凉山州,仅仅是冰山一角。

  凉山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州,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200多万彝族同胞。凉山州地处川滇黔交界处,交通不便,地势险恶,高山、深谷阻碍了凉山与外界的交往,大凉山得以保存原始的文化和原生态的景观,成为了一个“独立王国”。当云南、贵州的彝族步入封建社会时,凉山州还是奴隶社会,保留着森严的等级制度和传统的生活方式。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被川西南横断山系阻隔的凉山地区,高山峻岭,河谷纵横,交通极为不便,交通设施的建设成本极为高昂。上世纪90年代,从州府西昌到省会成都,要坐十多个小时的绿皮火车,2012年,西昌到成都的高速公路才开通。交通的改善,也仅仅限于以州府西昌为中心的交通网络,县城与县城之间,县城与下辖各乡镇之间的交通状况,仍然不容乐观。那些居住于大山深处的人们,求医、上学、社会交往和物质交换,都只能依靠步行和泥泞崎岖的山路。要命的是,凉山州位于三大地震活动带上,地震、滑坡、泥石流,会让本就脆弱的交通和经济雪上加霜。

  与单中心的交通网络相类似,凉山州的经济发展,也呈单核发展模式。最好的政策、资金和资源,都投向了西昌,西昌市也如愿以偿地在2014年,坐上了四川省县域经济的第二把交椅,仅次于比邻成都的双流县。举全州之力建设起来的西昌,人口越聚越多,房价也越来越高,贫富差距在增大,与其他县的差距也越来越大。2014年西昌的GDP是418亿元,是第二名会理县的两倍,是排名最末的美姑县的23倍。

  实际上,凉山州辖1市16县,就有13个国家级贫困县。区域发展之不平衡,可想而知。那个写作文的小女孩苦依五木,就来自于贫穷的美姑县。

  当地发展理念,会让贫困地区失去本该有的后发优势,只会越来越穷。位于安宁河谷的西昌市,有月城之称,四季如春的气候、阳光空气、邛海的水、泸山的树……是这个城市宝贵的资源,也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石。然而,在2010年左右,当地官员不顾民众的反对,引入污染严重的重工业,这个号称“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也深受雾霾的困扰。贫困地区当然有发展的权利,但是选择有利于体现政绩的短视的发展模式,还是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却体现了执政者的良知和智慧。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恶劣的交通条件、单核的发展模式、短视的执政理念,会让贫困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而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不能承受之重,在同龄人享受天伦之乐时,他们却要肩负生活的重担。重压之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没有办法和其他孩子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能崛起的毕竟是少数精英,另一些要么继续承受贫穷之困,要么滑向另一个深渊,逐渐累积成社会问题。实际上,这样的情境不只发生在凉山。

  作者唐黎明(安邦咨询合伙人,高级研究员)

news.sohu.com false 北青网 https://epaper.ynet.com/html/2015-08/05/content_147423.htm?div=-1 report 4202 “饭做好,去叫妈妈,妈妈已经死了。”近日,一篇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四年级小学生写的作文《泪》,让无数网友为之揪心。12岁的彝族小女孩木苦依伍木(汉文名:柳彝),在
(责任编辑:un659)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