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作为4000多名日本二战遗孤中的一员,日本老人中岛幼八,再次回到曾养育过他13年的中国。从1958年重返日本至今,57年间,中岛幼八曾多次回来,不过与以往不同,这次他带来了一份充满感恩之情的礼物—个人回忆录《何有此生》。书中,中岛幼八深情讲述了一个日本孩子在东北故乡感受到的中国温暖,“谢谢,中国!”
不忘养育之恩,日本遗孤写感恩回忆录
“我叫中岛幼八,73岁,日本人。”昨天下午,南京凤凰国际书城,简短的自我介绍之后,《何有此生》的作者中岛幼八,开始了对自己创作历程的讲述。在他略带东北口音的描述中,时光仿佛倒流到70年前:1945年日本战败后的那个冬天,一个奄奄一息的日本孩子,被其生母通过中国小贩老王,托付给了一个名叫孙振琴的中国农妇……
1936年,日本关东军制定了“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大批日本农民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东北,称为“日本开拓团”,中岛幼八的父母是其成员。1945年日本投降,中岛幼八的父亲中岛博司被征兵不归,生母无力抚养他。
“这条小命,我拉扯!”一个普通农妇孙振琴的出现,将中岛幼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之后,13年的养育之恩,使得中岛幼八与养母孙振琴和3任养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其间,当生母找来时,中岛幼八选择留下,留在他自己意识中的故乡—中国东北。“我身上流着日本的血,但长着中国的肉。”他说。
像中岛幼八这样,被遗留在中国并被中国人民抚养长大的日本孤儿,称为日本二战遗孤,总人数在4000以上。“养育之恩大于生育之恩”。带着报恩之情,3年前,中岛幼八开始了《何有此生》日文版和中文版的写作,他希望把自己的故事讲出来,向世人揭开这段充满矛盾的历史。
消化不良,养母每天早上给他揉肚子
1945年的那个冬天,中岛幼八由于消化不良,肚子一直鼓鼓的。养母孙振琴就天天早上用手轻揉他的肚子,然后将食物嚼碎后喂给他。夜以继日的抢救,留住了中岛幼八的性命。
所以,在《何有此生》中,中岛幼八说:“养父母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了我这个侵略者的孩子。”多少年后,中岛幼八无数次感叹:我这个日本孩子,对他们来说本来是敌对国家的后代,却被他们拯救并抚养成人,这是何等崇高的精神啊!
除了养母,在中岛幼八的记忆中,他的3任养父又何尝不是无私、善良和朴实,令人感动。其中,他的第3个养父赵树森,自己无儿无女,却曾养育过两个日本家庭的遗孤。
同样让中岛幼八无法忘怀的,还有他的恩师、鼓励他回国从事日中友好工作的东北教师梁志杰。回到日本后,在给梁志杰的信中,中岛幼八写道:“梁老师呀,您是我的亲哥哥,世上再也没有比您更亲的了……”
讲述亲身经历,促进日中友好
“69岁时,我曾来过南京。南京人和路边的法桐,总让我感觉很亲切。这次我来南京,特意去了雨花台烈士陵园,瞻仰那里的烈士。”中岛幼八说,日本对南京造成了无法形容的迫害,他要以日本人的身份,对所有受害者致以深切的哀悼。“我家里挂着‘永久的和平’,是我儿子5岁时的书法习作。我写这本《何有此生》,也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中国养父母对我的好,让这种情感成为日中友好的基础。”
回到日本后,中岛幼八投身到日中友好工作中。1966年,他进入日本中国友好协会总部事务局。每当日本右翼势力抹黑中国的时候,中岛幼八总是深感愤怒。于是,他萌发了写书的念头,“我写的都是最朴实的中国老百姓。他们自己也很穷苦,他们收留我,没有私心,就是善良。”
出版《何有此生》的三联书店推荐称,此书是一个日本遗孤对中国的感恩之书,让日本人了解了中国人的善心。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研究员卢彦名评价: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中岛幼八先生以自己的经历,反思了战争的残酷性。见面会上,当中岛幼八受邀在明信片上签字呼吁和平时,他的思绪又回到了东北故乡,回到了少年时代,“我在乡下时,也参加过呼吁和平的签字活动。我还记得有这样一幅年画,里面有两个孩子,抱着和平鸽,我非常喜欢。”
见习记者 邓月 现代快报记者 付瑞利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