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九旬抗战老兵战斗120余次 曾亲手缴获日寇机枪

来源:华商报
今年93岁的于登江老人,17岁参加八路军山东纵队,抗战期间,曾在山东境内参加大小战斗120多次,亲手消灭日伪军100余人,其中日寇4人,亲手缴获歪把子机枪1挺,曾负轻重伤5次,浑身留下11处弹孔。昨日上午,华商报记者在陕西省人民医院病房内,采访了这位抗战老英雄。

  今年93岁的于登江老人,17岁参加八路军山东纵队,抗战期间,曾在山东境内参加大小战斗120多次,亲手消灭日伪军100余人,其中日寇4人,亲手缴获歪把子机枪1挺,曾负轻重伤5次,浑身留下11处弹孔。昨日上午,华商报记者在陕西省人民医院病房内,采访了这位抗战老英雄。

  于登江生于1922年,是山东临淄人,自幼家贫,祖辈没人念过书。于登江12岁时,家境再难再苦,父亲也要供他读书。在村里的小学堂四年初小毕业后,于登江考上了临淄县立西关高小。

  在校期间,于登江的班主任时玉和,教导主任李人风是进步人士,经常给学生们讲时局形势,教导学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深深地感染了于登江。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大举侵占华北、中原地区。12月初,日寇铁蹄踏入济南,很快就侵犯到胶济铁路的张店火车站。日寇飞机不断地在临淄县城上空盘旋轰炸。县城西关小学也挖了防空掩体,每天躲几次飞机,但还坚持上课,而主要讲的是:全民抗战,抗战必胜,挽救祖国危亡等。12月中旬,每天日寇飞机到临淄县城几次狂轰滥炸,学校不得不停课。于登江也因此回到了家中。

  日寇疯狂屠杀激起他的抗战决心

  1938年1月,抗日救国运动风起云涌。两名共产党员以于登江所在的中金召村为中心,组织了抗日游击队、抗日青年救国会等民间抗日组织。

  于登江被推举为抗日青年救国会“会长”,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组织动员青壮年参军,为抗日组织传递情报,配合抗日游击队破袭打击敌人等。

  1938年初,日军驻张店部队得到于家、中埠、冶里有抗日游击队的情报,于2月10日深夜,包围了三个村。日军用掷弹筒、机关枪对三个村子猛打一阵后,冲进村里,逐户搜查,见人就抓,见跑的就开枪,然后把抓到的村民集中到一处,架起机关枪,疯狂扫射。事后统计:于家,被杀害55人,重伤10人;中埠,被杀害43人,重伤3人;冶里,被杀害92人,重伤8人。日军撤退路过其他村庄时,又杀死11人。在这次惨案中,日军共计残杀村民201人,重伤21人,杀绝30户。

  于登江老人回忆说,当时人们对日寇的血腥镇压持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吓破了胆子,不敢反抗;另一种是激发了更大的仇恨。于登江属于后者。1939年4月5日这天清晨,他辞别家人,和3位同学一起来到临淄县第四区大夫店,参加了八路军,被编在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第七团。

  每次只能领六七发子弹批准后才可开枪

  参军后,于登江领到的第一支枪,是一支步枪,枪管锈迹斑斑。于登江觉得这枪还不如一根棍子,心里不想要。排长盯着他冷笑:“你还敢嫌这枪烂!你有多少这样的枪?拿来给我。有本事,到战场上抢鬼子的枪去!”

  于登江回忆,那时部队缺少子弹,每次战斗,战士只能领到六七发子弹,在战场上不太舍得打枪,要开枪,需经过排长、连长允许。一次,一个战士未经允许开了枪,连长很生气,“没经过允许为什么打枪?去把弹头找回来。”行军时,战士们在胸前挂一排弹夹,好像有很多子弹,其实是用高粱秆子伪装的。好在手榴弹还算充足。手榴弹部队能自己做,用一根木把、生铁、黑炸药,在土工厂里就做出来了。

  一口气追了20多分钟亲手缴获日寇歪把子机枪

  1944年农历12月中旬,日寇纠集了沾化、阳信、长山、宵河等县城的日伪军2000多人,汽车50多辆,骑兵200多骑,向沾化、阳信、宾县一带扫荡,历时十多天。

  农历12月27日,敌人不知什么原因,急忙收兵回营。于登江所在的独立团奉命奔赴阳信敌占区,袭扰打击敌人。农历12月30日下午4时许,部队由沾化县罗家庄一带出发,远距离奔袭阳信敌伪据点刘官庄。

  是夜12时战斗打响,但进攻部队激战一小时未能攻克,遂奉命撤出,又急行军,于大年初一拂晓到达阳信邱家一带驻军休息。由于近半个月的“反扫荡”,指战员们都十分疲劳,许多战士倒头就睡。

  上午约12时,连部通信员通知各排:“发现敌情,准备战斗”。身为排长的于登江紧急叫醒战士,冲到集合地点。团长命令于登江排为突击排,向东突围。

  于登江带领全排战士边冲边打,冲出约3里路时,发现村子东边约50多米处有三十多个日寇故意暴露目标给他们看。

  “危急时刻,营长命令我们排不惜一切代价,从敌人暴露目标处突击。”于登江命令战士们上好刺刀,准备好手榴弹,跟着他向敌人接近,投出一排手榴弹后,没想到将两小队的鬼子给打散了。

  这时有个日寇机枪手,向于登江打了一个点射后扛起歪把子机枪就跑。于登江赶紧向两个跟着他的战士大喊:“打死他,夺下机枪”。但这时,他们的枪里已经没有子弹了。

  于登江回忆当时的情景,似乎历历在目:“我端着刺刀不顾一切地追,一口气追了20多分钟,跑得上气不接下气。虽距扛机枪的鬼子只有2米多远,可就是追不上。离他不到一米时,鬼子几次回头看,每一回头就少迈一步。我的刺刀终于捅透了鬼子的腹部,拔出来时,刺刀都弯了。”

  夺下机枪,于登江对身后的两个战士说:“扛上机枪,跟上部队。”两名战士追赶部队去了。这时,距此不远的沟内有鬼子爬上来向他射击,子弹打到了他身边。于登江一猫腰滚落到一个小崖头下,追赶突围的部队。

  亲手消灭4个鬼子够本了

  从1939年4月参军到1945年抗战胜利,于登江参加了120多次大小战斗,亲手消灭日伪军100余人,其中日寇4人,曾负轻重伤5次,浑身留下11处弹孔。最得意的一次战斗就是亲手缴获日寇歪把子机枪的这次战斗。

  1945年2月15日,军区首长在“总结1944年夏、秋季攻势”的大会上,授予于登江“渤海军区战斗模范”的光荣称号。

  经历战争的老人,早已看淡生死。那时,大伙儿都说:常在河边转,哪能不湿鞋?打死一个鬼子够本,打死两个就赚,随时准备负伤牺牲。盘点自己的战争生涯,于登江说,他亲手击毙4个鬼子,够本了。

  新中国成立后,于登江积极投身到祖国建设中。1955年,于登江被组织上调到西安市,在军需后勤系统工作。后因工作需要调到地方,先后任西安电机厂党委书记,机械工业局党委委员,机床公司党委书记,运输公司党委书记,市交通运输管理处党委书记。

  1983年12月,于登江离休,回家安度晚年。如今他已是年逾九十的老人了。抚今追昔,他说自己永远也忘不了那些在炮火硝烟的战场上,与敌人拼杀而牺牲在他身边的战友们。

  剑似华表 磐石底座 象征中华民族不屈的抗争精神

  一把长为5米的利剑,插进一块厚约2米的磐石上面。在即将到来的8月15日,这把凝聚着爱国精神的民族之剑将在华山脚下正式“亮剑”,而这一天,将把陕西人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活动推向一个新高潮。

  70年前,经过中华民族的共同努力,日本侵略者终于被赶出中国。而在陕西境内,有多处遗址曾经历和记录了中华民族金戈铁马、抗击日寇、重整山河的伟大历程,比如洛川会议纪念馆、延安抗大、南泥湾、瓦窑堡、晋陕绥抗日司令部、八路军办事处(后宰门)、安吴堡青训班旧址等。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华商报》联合爱心企业及文史专家组成“遗迹寻访团”兵分四路对这些抗战遗址进行了寻访,每一处遗址,都向人们展示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坚定不移的民族精神。

  在抗战胜利70周年的纪念活动中,《华商报》联合华山论剑西凤酒、陕西华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特意将时间节点选择在了8月15日日本侵略者投降当天,在华山景区游客中心生态广场举办"华山论剑中国精神’抗战胜利70周年大型纪念活动暨亮剑雕塑揭幕仪式”。

  据雕塑设计者张金平介绍,这座雕塑主要是想向伟大的中华民族抗争史表达敬意,一把剑代表了正直和平的主题,在设计上又融合了华表的造型,华表和宝剑都是华夏文化的组成部分,体现出了庄重和威严。

  张金平说,在设计之初,他本想将宝剑横在磐石上,但是想到竖立起来的宝剑恰恰象征了一种不屈不挠、始终如一的坚持精神,加之有磐石当底座,更是契合了坚定不移、不屈不挠,这正是一种华夏精神。

  而据介绍,在8月15日当天,华山景区游客中心生态广场的活动现场将有“亮剑仪式”和“按爱国手印”两大环节,而除了在华山脚下的主会场外,在西安市还有华润万家西安莲湖店、西市城购物中心、金鹰国际购物中心高新店、国美西二环新生活馆4处分会场,广大市民也可以在分会场按下您的爱国手印,参与活动还有可能赢得礼品。 华商报记者李小博

  名家谈中国精神

  酒与中国精神

  于丹

  我们相聚华山一杯酒,其实在许慎《说文解字》中,就给酒下了一个很好的定义:“酒”其实是一个转音字,就是“就”。他说“酒者,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也”。同样是喝酒,有人喝成了酒仙,但也有人喝成了酒鬼。所以,酒是好还是坏,就看它在什么样的人手里,看人怎么对待樽前一杯酒。站在长安大地上,端起这一杯千古长风的美酒,几乎人人都会想到李白。李白说自己“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人活不过百岁,但是不妨碍在酒中酣畅万古。“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何以让一个人的生命,欢乐也是万古,忧伤也是万古?有时候要看樽前有一杯什么样的酒。李白的酒不见得昂贵,但是一个人心中有诗就会不同。他曾说过“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在没钱买酒的时候他就去洞庭湖上赊来月色,用月色去白云边换酒。今天谁又能想到去赊月色呢?

  贾平凹老师曾跟我感慨:现在的人们不是不再憧憬古人的风花雪月,而是在大都市里这种日子让人的心疏忽了:疏忽了春花秋月,疏忽了内心的动静,很多时候喝酒也喝偏了。不管官场酒,人情酒,都是高价位的酒,有的时候我们樽前敬的不过是几张名片而不是人的性情。

  中国精神是一个大命题。人如果真是有长风浩荡的精神气象,就不会困窘于眼前的一点小哀愁。我并无酒量,但向往酒中的豪情与诗性。我从很小的时候就读李白的诗,真正陶醉人心的就是这样的诗情,使人勇敢无畏,使人走到任何一个地方都能找到一颗心的安顿。

  人生坦然才有欢乐,中国精神里面涉及到很多中国的概念。按孔子的说法,仁是第一位的。仁是个简单概念,老百姓的解释比孔子解释还简单,“二人成仁”。其实,每两两关系包括夫妻、父母和子女、上下级、同事关系中,都能看出一个人是否仁爱。

  有学生曾去问孔子:“老师我怎么样才能做到仁爱呢?”孔子说了五点即“恭、宽、信、敏、惠”。

  第一个字是“恭”,恭则不侮。你对别人越是毕恭毕敬,自己的生命就越不会招来无端羞辱。这个社会比以往文明更发达,物质更丰盛,但是比以往任何时代冲突更多了。从一己利益出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就会自取其辱。所以“仁”的前提就是“恭则不侮”。

  第二个字叫“宽则得众”,人要有宽阔的胸怀才能得到众人的拥戴。这个世间的事情,小事凭技巧,大事凭胸怀,仅仅在技术层面上努力,能够做得成事但做不大事,人最终竞争的都不是专业知识,而是胸怀境界。

  第三个字是守信用的“信”。他说“信则人任焉”。谁守信用,别人就重用你,你的职业生涯才可能顺顺当当,老百姓的话说“金杯银杯不如口碑”。我们现在看,不管是一款酒、一个企业还是一个人,最后拿的是金银奖牌吗?最重的是人的口碑啊!所以,我想中国精神里面我们真正还应该放大的一个字,就是这个“信”字!如果没了信誉的话,做什么都是小技巧,所以“信”字统领。

  第四个字是敏,“敏,则有功”。“敏”永远不是耍小聪明,是在有信誉基础上的大智慧,敏有时候是吃亏,但更多的时候是自己的发现。

  最后一个字是恩惠的“惠”。孔子说“惠则足以使人”,恩惠的“惠”是个心字底,我们要用心给人恩惠,给社会恩惠,然后才会有更多的好处回馈于你,你不去用心没有恩惠怎么能足以调动使用这些人的积极性呢?

  所以,关于仁爱,孔子给学生解释是这五点,叫做“恭、宽、信、敏、惠”。仁和敏是很重要,但信在今天是竞争生存之本,是最重要的。

  本文节选自《华山论剑与中国精神》一书

news.sohu.com false 华商报 https://ehsb.hsw.cn/shtml/hsb/20150812/538216.shtml report 5945 今年93岁的于登江老人,17岁参加八路军山东纵队,抗战期间,曾在山东境内参加大小战斗120多次,亲手消灭日伪军100余人,其中日寇4人,亲手缴获歪把子机枪1挺,
(责任编辑:UN625)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