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要闻 > 时事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港媒:中国城镇建设受困苏联模式 过度追求大

来源: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8月13日报道

  港媒称,2013年,一名中共官员考察了芝加哥和纽约的城市环境,这次经历改变了他对城市规划的想法。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8月12日报道,芝加哥湖畔蜿蜒的自行车道和熙熙攘攘的景象,给当时的北京市平谷区委书记张吉福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还惊讶地发现,像纽约这样的密集都市环境,竟然在各处散落着公园和户外咖啡馆。

  张吉福还在美国参加了由美国前财长亨利·保尔森创建的保尔森研究所安排的课程。

  张吉福说:“以前我们追求更大更快的东西,修建了宽阔的公路和大型社区,而这些实际上违背了城市可持续理念。在芝加哥和纽约的培训结束之后,我懂得了发展紧凑型城市的重要性。”

  2011年,保尔森创建了专注于研究中美经济和环境挑战的保尔森研究所。鉴于到2020年,中国将有1亿人迁往城市,城镇化的效率是避免环境灾难的核心。

  受苏联影响的中国城市规划强调大马路和汽车多于宜居性。分区制经常把居住区和工业区、商业区分开,导致人们需要长时间通勤。

  地方政府对卖地收入的需求造成城市不断扩张,城市向外膨胀,而非向上发展。结果就是道路拥堵,空气污染令人窒息。

  保尔森说:“如果中国的城镇化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并限制对环境的损害,那么将对中国民众和世界其他地方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

  改变现状将是一个严峻挑战。据总部设在旧金山、以促进清洁能源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组织能源基金会称,大约90%的中国城市是按苏联模式建设的。地方政府相当一部分收入依赖卖地,这刺激它们继续卖地,而不是增加城市密度。

  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副教授方依萍(音)说:“只要中国继续通过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来评估地方政府,只要地方政府继续通过卖地来获得收入,我看不到中国城镇化有任何改变的迹象。”

  北京春华资本集团董事长、原高盛公司大中华区主席胡祖六表示,保尔森相信,中国的大规模城镇化对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构成最大挑战,但也可能是最大机遇。

  胡祖六说:“如果和经济增长发生冲突,环境保护经常退居次要地位。在中国,以GDP增长为核心的思维很难动摇。”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周楠(音)说,中国城镇化方式的转变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执行规划的资金和人力资源限制,正因为这些问题,事实证明中国一些建设生态城市的计划并不成功。

  保尔森还致力于推动改变中国的建筑规范。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估计,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近40%是建筑产生的。

  报道称,到2050年,中国建筑和商业占地的能源消耗量预计将翻一番。周楠估计,中国有望将能源效率提高30%或更多。

  保尔森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德博拉·莱尔说:“用现有技术翻新建筑—哪怕是绝缘这样简单的改造—你就能对建筑的能源效率产生重大影响。”

  报道称,胡祖六说,中国如何着手治理环境,它能否向更高效的城镇化模式转变,对全球气候变化至关重要。

news.sohu.com false 参考消息 https://www.cankaoxiaoxi.com/china/20150813/902873.shtml report 1480 参考消息网8月13日报道港媒称,2013年,一名中共官员考察了芝加哥和纽约的城市环境,这次经历改变了他对城市规划的想法。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8月12日报道,芝
(责任编辑:UN654)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