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揭“开罗宣言”将台湾归还中国的台前幕后

来源:综合 作者:东方网
揭“开罗宣言”将台湾归还中国的台前幕后

  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战略转折期,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形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更好地协同作战,尽早结束战争,同盟国首脑感到有必要就军事合作及战后安排等问题展开磋商。为此,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中、美、英三国首脑蒋介石、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开罗近郊举行了盟国首脑会议。会议讨论了与亚洲有关的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计划和战后如何处置日本等,会后发表了著名的《开罗宣言》。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盟国多次首脑会议中唯一有中国参加的一次。

  会议首先讨论了东南亚战区盟军最高统帅蒙巴顿提出的缅甸作战计划。开罗会议上,中、美、英三国在配合对日作战方面,矛盾重重。此次会议的重要意义,集中体现在政治方面。

  开罗会议的第二个晚上,罗斯福设宴招待蒋介石。之后,他们就广泛的政治问题进行了长谈。出于对日斗争的需要,并为了在战后限制苏联的影响,罗斯福认为,应当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并对亚洲殖民地争取独立表示同情。因此,对于中国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收复东北和台湾、澎湖列岛,恢复中国主权完整的要求,罗斯福均表示支持。根据历史文献记载,罗斯福曾表示,中国应取得四强之一的地位,并平等地参加四强,参与制定该机构的一切决定。美英双方认为,日本用武力从中国夺走的领土,战后必须归还中国。

  三国首脑会谈结束后,由霍普金斯起草的《开罗宣言》草稿于11月26日交中、英、美三国官员讨论。讨论中,英方代表、外交副大臣贾德干建议,为求行文一致,建议将宣言草稿中的东北、台湾、澎湖列岛“应归还中华民国”改写为“必须由日本放弃”。为此,中方代表王宠惠据理力争。他反驳道,世人皆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由日本侵略中国东北而引起,若《开罗宣言》对东北、台湾、澎湖列岛只说应由日本放弃而不说应归还哪个国家,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都将疑惑不解,并称如果《开罗宣言》不明确宣布这些土地归还中国,而使用含糊的措词,那么,联合国家共同作战和反侵略的目标,就得不到明显的体现,《开罗宣言》也将丧失其价值。王宠惠的意见得到了美国代表、驻苏大使哈里曼的支持,贾德干陷于孤立。宣言草稿中的这一段文字得以保留。激烈辩论后,三国代表对宣言草稿取得了一致意见。当天,《开罗宣言》经中、美、英三国首脑同意正式定稿,但暂不发表,由美英人员送往德黑兰,听取斯大林的意见。11月28日,蒋介石离开开罗回国,罗斯福和丘吉尔则于27日赴德黑兰,同斯大林会晤。11月30日,斯大林声称完全赞同《开罗宣言》,并明确表示,朝鲜应当独立,东北、台湾、澎湖列岛应当归还中国。12月1日,《开罗宣言》在重庆、华盛顿、伦敦三地同时发表。

  《开罗宣言》明确指出,三国对日作战之目的在于制止和惩罚日本的侵略;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使日本侵占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决定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坚持日本无条件投降。《开罗宣言》谴责了日本自中日甲午战争和九一八事变以来对中国的侵略,确认了东北、台湾、澎湖列岛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肯定了中国收复这些领土的神圣权利。宣言的发表对加速日本的投降有重要作用,成为战后处理日本问题的重要依据。这既是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英勇斗争的成果,也是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共同努力的结果。

news.sohu.com false 综合 https://history.eastday.com/h/20141009/u1ai8381152.html report 1678 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战略转折期,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形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更好地协同作战,尽早结束战争,同盟国首脑感到有必要就军事合作及战后安排等
(责任编辑:un657)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