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要闻 > 时事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抗战老兵王朝仪:投身抗日不当亡国奴

来源:京华时报
王朝仪老人的家人来到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京华时报记者欧阳晓菲摄
王朝仪老人的家人来到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京华时报记者欧阳晓菲摄

  老兵档案

  姓名:王朝仪住址: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镇下清水村

  讲述·老兵

  亲历鬼子炮轰县城

  王朝仪,北京门头沟区清水镇下清水村人,1911年出生。1995年,王朝仪老人在京仙逝。但他在世时亲自记录了他的抗战经历。王朝仪的儿女们将这部分实录整理并出版成书。

  2015年8月15日,王朝仪的子女带着这本图书回到清水镇,并来到老人曾经为战斗临时居住一个月的骆驼石实地。在老人生前的记录里,王朝仪这样描述了当年的抗战景象:

  我1937年开始参与抗日,1940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炮声震撼着我的家乡。处在山沟里的人,只听到东边北平方面炮火连天,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便跑去学校听收音机播放的战讯,这才知道是日本鬼子正在炮轰我们县城,企图占领北平。

  当时的中央政府采取步步退让、求和的态度,招致了日本强盗得寸进尺。当时只有二十九军孤军奋起与敌人作战,得不到其他军队的支援。我们在收音机前听到战讯,莫不为二十九军将士们誓死抗战的行动所感动,我最敬仰二十九军的大刀队。

  我和马永隆、谭兴成等几个同龄人几次商量,去找二十九军。如果鬼子来占领我们的家乡,决不能等着当亡国奴,不论到什么地方去,也要找到二十九军当兵。那就可以在战场上与鬼子拼个你死我活。就是血染沙场,也不能当亡国奴。于是,我们就用心打听着,找到机会就走。

  组织群众支援军队

  1937年8月,村里来了大批中央军,后来得知是卫立煌率领的第四集团军赶来和鬼子作战。

  听他们说是来打鬼子的,我便奔走相告,把村里经常办事的人请出来,大家分头组织群众支援军队,主要是运送弹药、抬担架,并同上下岭村联系商定,向前方或后方运送的东西和伤员都要沿村转送,保证通道畅通。

  但在前方战斗开始后的十几天,中央军就撤退向西去了,老乡们像失去大人的孩子一样,不知会有什么可怕的灾祸来临。就这样满腹忧愁地度过了两个多月,有一天,村里突然来了臂带蓝袖章的抗日救国军,一共有三四十人,武器多是杂牌,有的还没有枪。他们初来时,有些群众躲到了村外,后来听支应的人说,这支部队尊老爱幼,光吃粗粮,从不为难支应的人,还会感谢群众的帮助。

  后来,这支自称“工作队”的队伍,逐渐和村里的年轻人建立起联系,大家都愿意听他们讲打败日本的道理。他们到处宣讲,只有全国人民都觉醒起来,工农合作团结起来,才能制止日本的侵略,最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

  他们还向大家教唱救亡歌曲,讲述沦陷区人民受鬼子欺辱的惨状。工作队总以“人民子弟兵”自称,得到了人民的爱戴。在工作队的启发教育下,各村先后组织起了工农妇青救国团体和“人民自卫军(队)”及“儿童团”。

  抢收粮食保证供给

  1938年夏,我曾配合区政府下乡到几个村去征兵。任务完成后,区委同意我为区农委委员,洪山峪、西达摩、达摩庄、上达摩这几个小区的农会工作都由我负责。就在这年秋天,我们组织农民抢收并隐蔽粮食,在各山头放哨。敌人一入境,就组织群众到村外山上去,使敌人来后什么也找不到。最后在西达摩开会时,敌人进入宛平腹地斋堂川。

  敌人这次扫荡,下清水村烧房最多,我家也是当日被烧,我只能搬到我三嫂被烧剩的一间房子去住,家具也是向哥嫂借用的。

  1940年,敌人扫荡平西时,300余人在回师途经张家庄的路上被八路军主力部队逼进山湾里全部歼灭,八路军缴获了重机枪、轻机枪、掷弹筒、步枪等一批武器,我们组织人赶到战场增援时,鬼子尸体遍地都是。

  后来,我主持了祝捷大会,上、下清水的群众几乎都参加了。县委会秘书找到我谈话,并递给我入党志愿书,安排我到区里做了派出所所长。

  1940年冬,我得知了三件事。在敌人扫荡西达摩一带时,我的长子申民在逃亡路上被激烈炮火惊吓后得了急病死在半路;我的四哥王朝熙在梁家庄被捕,却不愿写信叫我回去,被敌人打得遍体鳞伤,折磨致死;我的侄子王进才被敌人强迫去看电线杆,遭敌人机枪扫射当场毙命。

  讲述·儿子

  父亲感谢战友赋予他生命

  我叫王大生,1950年生人,我是王朝仪的儿子。曾是中科院农业项目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现在已经退休在家。

  在我心中,我的父亲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

  在我小时候,父亲就常带我回门头沟战斗过的地方。他经常回忆当年的战友,他觉得是那些牺牲的战友赋予了他生命。他总是去给那些曾经在秘密战线工作却牺牲的叔叔们作证明,也教育我们要以国家事业为重,要一代比一代强,为国家多做贡献。因此,我们家的孩子和孙子们,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非常出色。

  讲述·女儿

  父亲故事一直在民间传颂

  我是王朝仪的女儿。多年来,父亲的故事一直在民间传颂。前几年,我参加走基层活动,到了从没听说过的门头沟黄岭西村,村干部带我们参观这个古老的村落。走到一个院子时,他指着门口的石墩问大家:“你们知道这个石墩为什么少了一块吗?”大家都摇头。

  村干部说,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干部王朝仪在这个院子里开会被叛徒告密,一百多个鬼子和伪军包围了这个院子。王朝仪冲了出去,大喊一声,扔了颗手榴弹,鬼子赶紧趴在地上开枪,这时王朝仪已经翻身越墙没了踪影,石墩被鬼子的子弹打掉一块。他一边说,一边指着写有“八路军王朝仪突围处”字样的木牌。

  这里是我父亲战斗过的地方,乡亲们没有忘记父亲,这个石墩就是他的纪念碑。

  讲述·重孙

  太爷爷的教诲已融入血液

  我叫王甫辰,是王朝仪的重孙。我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末,在我刚记事起,太爷爷的身体已经不太好了,对太爷爷的印象就是稍微有点驼背的清瘦身材和那一对锐利眼神。年龄大一点之后,自己总会思考究竟是怎样的经历,才能让一个身患重病的迟暮老人还依然拥有似利剑样的眼神。

  我这个年代的人,对战争基本没有什么概念,更多的是来自长辈的故事、书本、和电视,然而总感觉这些故事离自己很遥远。看过这本《烽火连天的京西抗日岁月》,再回到我的老家清水镇,看到“王朝仪-虎口脱险景点”的指示牌、看到100多个日伪军围困太爷爷的院子,看到鬼子开枪打偏,打到石墩上的弹痕,看到满墙的抗日标语,原来,书上的、电视上的、长辈们的故事,都不是虚构的。太爷爷的经历历历在目,听着老乡们讲解,不自觉地眼泪涌上眼底,不知是感动还是激动。如果在古代,那太爷爷一定是个执三尺青锋、行侠仗义的侠客。

  作为一个革命的后代,似乎太爷爷的谆谆教诲早已融入了我们的血液,无论身在任何岗位,铭刻在心的永远是忠诚和奉献。

  京华时报记者翟烜

news.sohu.com false 京华时报 https://epaper.jinghua.cn/html/2015-08/24/content_228956.htm report 3534 王朝仪老人的家人来到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京华时报记者欧阳晓菲摄老兵档案姓名:王朝仪住址: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镇下清水村讲述·老兵亲历鬼子炮轰县城王朝仪,北京门头沟
(责任编辑:UN654)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