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的全球资本市场迎来了多项纪录,但主调是“黑色”。
在沪指创2007年以来最大跌幅的同时,日经指数也跌895点,创2013年6月以来最大跌幅。
澳大利亚股指下跌4.1%收于5001.3点,创2013年7月以来新低。印尼股市周一也暴跌至2013年12月份以来新低。泰国SET指数暴跌约4.7%,跌到2014年2月份以来最低水平。
就在欧美媒体惊呼亚洲危机重现之时,自身股市也未能幸免。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相继“沦陷”……
就连一向坚挺的美股市场也“缴械投降”。道指周一一度暴跌超过1000点,最低跌至2014年2月份以来新低。美股三大股指期货触发熔断机制,被暂停交易,最后以下跌3.57%收盘。
由此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已经显现,债市、大宗商品、汇市接连“倒下”。
彭博大宗商品指数下跌1.2%,至86.79美元,是1999年以来的最低点。该指数涵盖从鸡蛋期货到天然气在内的22种大宗商品。3年来,该指数已跌去了40%,单是今年就跌去了近17%。
“恐慌”是这样炼成的
“亚洲金融危机重演”、“全球股灾蔓延”,一些外媒称,这是一场新兴市场的危机。也有人认为这是一场全球性危机,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发达国家政策工具空间日趋狭窄的背景下发生。
全球经济重陷危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魏民并不认同,认为这只是一种恐慌情绪的传导。“基本面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美国经济正在复苏,但明显动力不强。新兴市场经济虽然放缓,但也没有出现大幅度的下调。”
美国亚洲金融协会主席张克也称此乃“危言耸听”,“国内国外资本市场已在高位,调整一下实属正常。”
8月22日,VIX恐慌指数收涨46.4%,至28.03,创2011年12月份以来收盘新高,一周累计上涨120.65%,创有史以来最大单周涨幅。
有分析认为,新兴市场下沉,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欧债危机解决未稳,诸多因素造成全球经济复苏不确定性引发的担忧是恐慌的主要原因。
美联储的加息举动很大程度上让市场担忧,美国会不会再次给脆弱的经济体进行“抽血”。
这种“抽血”已经引发新兴市场资本外流。《金融时报》称,过去13个月已有1万亿美元的资本洪流退出新兴市场,差不多两倍于金融危机期间的资本流出。
“美国的政策肯定以美国利益为中心,利用量化宽松和货币收紧来调控自己的经济复苏。”魏民分析。
但西媒多把原因归咎于新兴市场的货币贬值。因为新兴市场货币兑美元的汇率大幅下降,抑制了进口需求,压低了总需求。但这种观点经不住推敲,因为越来越多的分析倾向于,新兴市场的需求对全球金融市场影响甚微。
欧洲刚刚解除警报,但希腊提前大选的消息又给世界经济形势带来“变数”。有分析认为,美联储加息是个金融信号,是解体欧盟的开始。如果美国确定加息,希腊也有可能退出欧盟。
美国内部已经产生分歧。前财长萨默斯警告,在当下市场脆弱之时加息,可能会把金融体系的某些部分推入危机,带来难以预料的危险后果。这和美联储7月会议纪要的鸽派声音一致。
解决问题还需时日
“2008年金融危机是货币集中在虚拟金融资产上过高。”澳大利亚创新金融学院院长郭生祥拿这次金融动荡与2008年金融危机对比,认为问题依然没有解决。“财富依然集中在许多没有实际财富创造者身上。”
这种状况非常危险。“历来资产泡沫化与商品生产之间的关系,都潜藏着周期性危机的巨大信号。”郭生祥解释:“货币在某些资产上集中度过高,这些资产又在少数人身上过度集中,导致商品集中度过高且过剩,社会财富严重分化,寄息资本不但没有正回报,反而负回报越来越多。”
解决之道就在于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产结构,“否则世界将有10-20年实质低迷期。”全球性金融动荡可能只是开始,如不重视,可能会引发更大的恐慌。”
经历了“黑色星期一”之后,美股周二的表现并不理想,先涨后跌。
本周晚些时候,世界多家央行行长将聚在一起交换意见。“之前之所以有些应对之策效果不佳,还在于各国央行政策并不协同,因各有盘算而搁浅。”魏民说。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