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新闻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抗日战争的昆明记忆:挂大红灯笼预警敌机(图)

来源:云南信息报
五华山上的灯笼,救了很多人。
五华山上的灯笼,救了很多人。

  说起抗战中的岁月,经历那个时代的老昆明人首先会告诉你什么是“跑警报”。当时,为了躲避空袭,“跑警报”成了昆明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1938-1943年,日军战机至少52次轰炸昆明,现在看来这只是一个数字,但对当时的昆明人来说,却意味着死亡,谁也不知道下一刻日本飞机会不会到来,谁也不知道下一刻谁会成为日军炸弹下的亡魂。

  今年已85岁的王正乾老先生,他的经历可以说是当时昆明民众生活的一个缩影。战争爆发前他们一家衣食无忧,为躲避空袭不得不搬到郊区住,1939年离开昆明到龙陵县,龙陵沦陷前又逃回昆明,一路亲眼目睹了战争带来的种种残酷,他也曾被日本兵抓住……

  1941年,美国空军到昆参战,多次击落敌机,昆明的空袭渐少。回到昆明的王正乾也感觉“跑警报”的日子少了,但战争的紧张气氛并没有远去。战争的残酷浇不灭民众的抗战激情,1944年,正上中学的王正乾和同学在学校参加真枪实弹的军训,大家热血沸腾,随时准备上战场。

  当然,这些只是战时昆明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史海钩沉

  跑警报

  带油盐揉捏的冷饭团 也带李商隐的诗集

  说到抗战,老昆明人往往最先想到的是五华山上的瞭望塔和隔三差五的“跑警报”。

  据史料记载,抗战时期,云南省主席龙云在五华山上建造了一座铁塔以瞭望日机空袭昆明的动向,这座瞭望塔高一百多米,像个大碉堡。站在瞭望塔上,并不大的昆明城每个角落都能清晰收入眼底,当然,当时的昆明没有太高的建筑,想从昆明任何一个角落看瞭望塔上的灯笼都很容易。

  瞭望塔上有个大喇叭,警报一响,全城人都能听得清楚。瞭望塔也并非空有其表,它上面有先进的雷达预警设备,据说能探测到从河内出发的日本飞机,据说它还当过飞虎队的导航仪。

  日本飞机频繁到昆明轰炸,怎么避祸?很多昆明老人都会说,看五华山瞭望塔上是否挂起红灯笼,如果有红灯笼,就要赶紧做好躲避轰炸的准备。如果红灯笼被撤又响起空袭警报,那就赶紧往城外跑。如果瞭望塔上挂着的是绿灯笼,那就意味着安全。

  对“跑警报”的日子,当时西南联大的许多教授有着详细的记载。汪曾祺在《跑警报》中提到:“警报有三种。预行警报大概是表示日本飞机已经起飞。拉空袭警报大概是表示日本飞机进入云南省境了,但进云南省不一定到昆明来。等到汽笛拉了紧急警报:连续短音,这才可以肯定是朝昆明来的。”

  对这一段岁月,在王正乾老先生的记忆中,日本飞机空袭并不是白天黑夜地轮番轰炸,大部分时间像“示威”,昆明人总结出了日本飞机到来的规律,用王正乾的话说:“日本飞机来的时间是相对固定的,就像有一个固定的时刻表,都是10点以后大家吃过早点才来。”

  警报怎么个跑法?原则上是跑出城跑到有庄稼或者树木或者有防空洞的地方。10点以后跑出去,一般要到下午才能回到城里,跑出昆明城意味着就没有吃的,为此大部分跑警报的人都会带一些吃的,馒头、冷饭都有。王正乾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冷饭、猪油、盐揉捏在一起的饭团,这是跑警报的人比较喜欢带的“干粮”。

  也有人带书,汪曾祺的《跑警报》曾提到,“有一个姓马的同学最善于跑警报。他早起看天,只要是万里无云,不管有无警报,他就背了一壶水,带点吃的,夹着一卷温飞卿或李商隐的诗,向郊外走去。直到太阳偏西,估计日本飞机不会来了,才慢慢地回来。这样的人不多。 ”

  讲述

  躲轰炸

  金岳霖住到龙泉镇走10多公里去上课

  对王正乾一家来说,跑警报的日子其实并不算多,因为父亲考虑到拖家带口跑警报不方便,索性带着家人一起到金刀营农村里租房生活,虽然金刀营和城里方便程度相差甚远,但至少当时昆明的郊区算得上是安全之地,这些地方不是日本飞机轰炸的目标。

  为躲避空袭,像王正乾一家一样疏散到农村的家庭还不少,甚至西南联大的一些老教授也搬到了龙头村、呈贡一带的村子生活。“因为搬远了,金岳霖到西南联大上课,每天都要5点多就起床,林徽因的信件中曾提到金岳霖每天5点30分就已经出门了,用1个半小时左右走10公里多的路程到西南联大上课。”长期研究联大历史的云南师范大学教授余斌介绍,当时,他们都住在昆明北郊龙泉镇。

  1939年,随着滇缅公路的修通,王正乾一家决定告别日军空袭的日子,离开昆明到龙陵大姐出嫁的地方避难,他们乘着卡车到了龙陵。初到龙陵,王父开了一家饭馆,生意还不错,除滇缅公路上络绎不绝的军车和商车外,小县城看起来风平浪静,这样的日子持续到了1942年。

  1942年初,日军入侵缅甸,逃到云南的缅甸华侨日益增多,王正乾姐姐家的大院有远征军入驻,年少的王正乾以为战争离他很遥远,直到有一天看到父母收拾行装,他才知道离开龙陵已迫在眉睫。

  1942年4月,缅甸局势逆转,日军攻破中国远征军同古一带防线,沿滇缅公路北进。5月3日占领畹町,5月4日攻陷芒市、龙陵。原本风平浪静的边陲小镇,瞬间变成兵荒马乱的战区。

  5月3日,在龙陵被日军攻陷的头一天,王正乾和弟弟在母亲的带领下,准备逃回昆明躲避战乱,因为回昆的卡车有限,他们一家分三批回昆明,他和母亲3人是第二批。

  逃亡路

  难民丢掉锅碗瓢盆军车抛下病重士兵

  王正乾清楚地记得,5月3日一早,母亲带着他们兄弟爬上一辆破旧的卡车,带着简单的行李和食品与丈夫、大女儿告别,破旧的卡车缓慢离开龙陵县城,他们变成了难民,开始漫漫的回家(昆明)路。

  母子三人回家的路并不顺畅,此时在滇缅公路上的卡车颇多,加上道路狭窄破烂,破旧的卡车在滇缅公路上像牛车一样走得极慢。卡车拉得太重,很多车让难民丢掉锅碗瓢盆,才这样走了一天,王正乾就看到了让他震惊的场景——有些军车把病重的士兵丢弃在公路边,让他们自生自灭。

  5月4日,王正乾乘坐的卡车突然被前面一辆刹车失灵的卡车倒回来撞坏了,母子3人只好另搭卡车继续行走,不过搭了好几辆都没有成功。有一辆卡车停在坡上发车,因为车太高,母亲把兄弟二人举起来递给车上的人,她准备上车时,车却开动了,任凭车上的人怎么喊司机也不停,两个孩子就这样和母亲失散,当时王正乾12岁,弟弟9岁。

  途中,王正乾和弟弟及同行的人被日本兵抓住,他和弟弟最终在一华侨帮助下逃离日本兵的魔爪,并和母亲在逃亡途中重聚。他说,在滇缅公路上他曾见到了日本军官,虽然恨得咬牙切齿,但也很害怕,因为小学的老师曾给他和同学讲过,日本兵会把中国小孩子带到日本灌输军国主义思想,让中国孩子忘记自己的祖国。王正乾担心当时才9岁的弟弟太小会记不住,他不停告诉弟弟:“我们不能忘记自己是中国人!”

  备战争

  中学生军训真枪实弹参军的人戴上光荣花

  从龙陵回到昆明,王正乾回学校继续上学。当时转学还很讲究,要办一张省教育厅登记战区中小学生的证明书才能就学,办了转学后在求实中学入读。1944年4月至12月,日本陆军进行了贯穿中国河南、湖南和广西三地进行的大规模进攻战役,短短的8个月中,国民党军队豫湘桂战役损失兵力五六十万,丧失了河南、湖南、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大部和贵州一部,丢掉了洛阳、长沙、福州、桂林4个省会城市和郑州、许昌、宝庆、柳州、温州等146个中小城市,衡阳、零陵、宝庆、桂林、柳州、丹竹、南宁7个空军基地和36个飞机场。

  1944年,正在云南附中就读的王正乾也感觉到了紧张的气氛,因为学校每天都有西南联大的教授进行抗日演讲,附近军队也进入学校对同学进行真枪实弹的军训,每天他和同学都要定时出操。

  “我们每天都要练绑腿,每天都会打靶,机枪,重机枪,轻机枪,步枪,迫击炮、掷弹筒等都操练过。”王正乾说,当时的训练架势是让他们随时准备上战场,而他和同学也都热血沸腾。

  这样的操练进行半年左右,随着局势的平稳,学校不再军训。期间,同学中有人响应政府知识青年参军的号召入伍,王正乾至今记得参军的同学都戴上了光荣花。

news.sohu.com false 云南信息报 https://www.ynxxb.com/Content/2015-8/28/N178365439987 report 4172 五华山上的灯笼,救了很多人。说起抗战中的岁月,经历那个时代的老昆明人首先会告诉你什么是“跑警报”。当时,为了躲避空袭,“跑警报”成了昆明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1
(责任编辑:白冰) 原标题:五华山大红灯笼高高挂那是敌机要来了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