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到8月份,作为观测经济冷暖的重要指标—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开始好转,显示出中国经济运行出现更加积极变化。
根据发改委公布的数据, 8月1至28日,全国发用电4633.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7%,增速较去年同期回升6.54个百分点,比7月增速回升4.97个百分点。
分区域来看,华东、华中区域对全国发用电增长的贡献率达81.3%,合计拉高全国发用电增速2.86个百分点。从当前电力运行趋势看,预计8月份全国发用电同比增长3%左右;9月份有望继续保持增长。
与此同时,全国铁路日均装车也出现趋稳态势。据运行调度数据,煤炭、钢铁、石油等大宗货物日均装车基本稳定,月度之间变化也很小;集装箱、零散货物运量逐步提高,7月份集装箱日均装车环比增长5.8%,零散货物日均运量环比增长18%。8月1日至27日,全国铁路日均装车数较7月份日均调度水平增加1.2%。
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发用电和铁路装车数据变化初步判断,当前经济运行积极因素不断增强。
部分地区特别是一些经济大省反映的情况也支撑这一判断,如东部地区中,江苏省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监测数据显示,8月份以来,机械、电子、石化、医药、轻工、纺织、冶金、建材八大重点行业用电增速均比上月回升,8月份工业用电增速有望达到6%,表明该省8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速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广东省8月份气温较去年同期偏低,但全社会用电同比增长约2%,增速比7月高出约4个百分点,表明该省整体经济运行情况比7月份也有明显好转。
中部地区中,安徽省用电量前20位的工业大户,8月以来用电同比增长约3.5%,表明该省重点工业企业生产增速在提高;江西省8月份以来全社会统调用电量同比增长9.33%,预示着经济增速也将保持较高水平。
作为经济的血液,电力增速与经济增速存在强相关。经济理论和国内外实践表明,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和银行中长期贷款等实物量和金融指标的变化与经济走势密切相关,其常被外界认为是观察经济走势的风向标。
在中国宏观经济增速换挡的情况下,随着产业结构、经济布局、能源结构和运行质量出现的变化,这两个风向标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今年上半年这两个指标就有些“失灵”。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前两月仅同比增长2.5%,创23个月次低,3月份更是同比下降2.2%,创2009年6月份以来新低。4月份用电量增速由负转正,并在之后的两个月持续回升,但这一切在7月份戛然而止。
7月15日,国家能源局公布数据:1-6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26624亿千瓦时,同比(比上年同期)增长1.3%。这一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3.8%。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用电量指标背离问题,人民日报在5、6月份曾三次发文,表示要科学认识用电量、铁路货运指标失灵的问题。
人民日报指出,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小且逐年下降,重化工业快速发展,第二产业占比迅速增加,并成为最大产业,第三产业发展则相对滞后。正因为重化工业占比最大、对能耗需求大,是电力消耗大户,所以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工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70%以上,其中高耗能行业又占工业用电的70%左右,工业用电量与经济增长关联性较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