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驻上海总领事馆近日通过微博发出的视频短片《谢谢上海》一时走红中国网络。短片中,在特拉维夫、在海法、在死海……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以色列人高举用中文、希伯来语和英语写成的“谢谢”标牌,表达他们对中国的由衷敬意和感激之情。短片最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也出现在了镜头之中:“我们永远感谢你们,永远不会忘记这段历史。谢谢!”
以色列驻上海总领事柏安伦表示,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以色列驻上海总领事馆希望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向中国人民表达真挚的谢意。“以色列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中国人民在我们处于历史最黑暗的时刻向我们施以援手。在上海,中国人民张开双臂,接纳犹太难民,我们的感激之情发自肺腑。”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2万多名犹太难民辗转来到上海,上海接纳的犹太人数量超过了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南非、新西兰5国的总和。以色列大屠杀纪念馆图书馆馆长罗伯特·罗泽特教授对本报记者表示:“研究犹太人在上海避难这一历史事件,一定不能忽视中国当时正遭受侵略这一背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了解中国人对犹太人所表现出来的友好和给予帮助的可贵。这份友谊值得永远珍惜与铭记!”
走在耶路撒冷的大街上,本报记者突然听到有人大喊:“嗨,中国朋友,我的祖父是‘中国制造’!”“中国制造?”看到记者困惑的神情,这位名叫理查德的犹太人向记者娓娓道出了他的祖父与中国的故事。“上世纪30年代,我们全家被迫前往上海避难。1934年,我的祖父出生在上海,他能够讲一口流利的上海话。你说这算不算‘中国制造’呢?”理查德笑着说。“初抵上海,全家就居住在一间上海老百姓提供的房屋里,中国人热情友好,虽然他们的生活非常困难,但还是热心地帮助犹太人寻找工作,分享非常稀缺的食物。我们全家人都非常感激中国,感激上海。”
在耶路撒冷大屠杀纪念馆内,郁郁葱葱的树木掩映着一片被精心护理的“国际义人园”。在第十五号纪念碑上,“中国”二字分外显眼,“何凤山”和“潘均顺”两位来自中国的国际义人,因发放“生命签证”和救助犹太少女而被犹太民族永远铭记。
1938年,何凤山出任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时,奥地利是欧洲第三大犹太人聚居地,纳粹欲将这里的犹太人赶尽杀绝。讲解员乔纳森·马瑟斯对本报记者说:“犹太人想方设法离开奥地利,但不少国家都对犹太人签证亮起了红灯,何凤山先生勇敢地向犹太人发放签证,甚至在纳粹以总领事馆原属犹太人房产为由将其没收后,也没有停止签证的发放工作。在他任总领事的两年多时间内,发放了2000多张‘生命签证’。每次有中国人前来大屠杀纪念馆参观,我都会建议他们来到刻有‘何凤山’与‘潘均顺’两位先生名字的纪念碑前看看,我想以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敬意,感谢他们用人性光辉照亮了犹太民族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夜。”
(本报开罗8月30日电)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