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要闻 > 时事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洋面孔”受阅前如何训练?

来源:北青网 作者:岳菲菲 赵萌
今天上午举行的阅兵活动,共有包括俄罗斯、古巴、委内瑞拉在内的17个国家派出方队和代表队参加检阅。在此前举行的合练与预演中,中外受阅人员配合默契,表现出色。那么,来华参阅的外军方队、代表队如何进行适应性训练?衣食住行又如何保障?日前,北京青年报记者进行探访。

  今天上午举行的阅兵活动,共有包括俄罗斯、古巴、委内瑞拉在内的17个国家派出方队和代表队参加检阅。在此前举行的合练与预演中,中外受阅人员配合默契,表现出色。那么,来华参阅的外军方队、代表队如何进行适应性训练?衣食住行又如何保障?日前,北京青年报记者进行探访。

  八月中旬陆续抵达中国后,各参阅外军即在阅兵训练基地集中训练。应中方邀请,白俄罗斯、古巴、埃及、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墨西哥、蒙古、巴基斯坦、塞尔维亚、塔吉克斯坦、俄罗斯等11个国家派出方队参加阅兵,每个方队正式参阅人数在75人左右;阿富汗、柬埔寨、斐济、老挝、瓦努阿图、委内瑞拉等6个国家派出代表队参加阅兵,每个代表队为7人左右。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中国首次邀请外国军队代表参加阅兵式。

  构成篇

  白俄罗斯派“精英部队”来华参阅

  今日,11支外军方队、6支外军代表队近1000人规模将亮相天安门受阅。每个方队正式参阅人数在75人左右,每个代表队在7人左右。

  斐济是6个派代表队参加阅兵国家之一。斐济陆军司令西蒂韦尼·基利霍向北青报记者表示,7位在阅兵式游行方阵出场的军官都来自陆军,另外还有5位应邀出席阅兵式的官员。“我们斐济军队规模非常小,大约不足万人。加上斐济军官之中女军人比较少,我们没有派女军官来参加这次阅兵。至于年龄,这次阅兵队伍里的7位军人是在35-45岁之间。”基利霍称。

  北青报记者获悉,此次来华参加阅兵的白俄罗斯仪仗队(RPK)是白俄罗斯军队最精英的部队之一。这支仪仗队曾多次参加很多国家的节日庆典,展示了高超的军事技能,也是白俄罗斯的一张国家名片。该国阅兵方队由白俄罗斯武装力量军事总部司令格里采夫·安纳托利·戈尔季耶维奇(音译)上校指挥,该仪仗队装备西蒙诺夫半自动步枪(SKS)。

  此外,塞尔维亚的方队来自塞尔维亚武装部队,领队是警备营营长。这支队伍一共由75人组成。塞尔维亚国防部工作人员米里亚娜·克斯托维告诉北青报记者,这支队伍中的大多数人都参加过5月在莫斯科举行的红场阅兵。他们当中的最年轻的队员19岁,最年长的为30岁。据悉,塞尔维亚军方于今年4月接收到了中方的邀请,“这对于塞尔维亚来说是一个简单的决定”,克斯托维说,塞尔维亚的人民在二战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了积极贡献,所以,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是理所应当之举。

  俄罗斯的方队来自“莫斯科卫戍区第154独立警卫团下属的仪仗营,相当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三军仪仗队。”俄参阅方队领队亚历山大·库罗夫这样表示。俄军此次派出了76名仪仗官兵来华参阅。官兵的平均年龄为20岁,身高均在182厘米以上。俄参阅方队队长德米特里·博布罗夫说,进入仪仗营的所有队员都经过了严格挑选,先要在各自城市通过初选,到了莫斯科之后再对身体情况、政治条件进行更加严格的甄选,队列动作做得不漂亮的队员将遭到淘汰。

  训练篇

  塞尔维亚方队每天至少训练8个小时

  白俄罗斯国家通讯社此前报道,白俄罗斯上月17日派军方代表踏上前往北京的征程,参加“9·3”阅兵,是11支外军方队中的一支。

  消息称,此次出席北京阅兵的白俄罗斯方队有85人,参加方队的每一人都经过严格筛选。除要求身高在185厘米以上外,白俄罗斯军方对参加方队人员的面容、身体素质等都有严格把关。为在北京“9·3”阅兵上表现出最为精彩的一面,白俄罗斯方队人员来北京前每日要经过6小时的相关训练,有时甚至可以用几日或几周的时间专门练习一个动作。

  刚刚到北京时,由于时差和气候原因,不少塞尔维亚的战士需要进行适应,临近“9·3”时,“一切开始顺利起来,我们赶上了中国军人的训练进度。”克斯托维向北青报记者介绍,这些军人在贝尔格莱德时,每天至少训练8个小时,训练从3个月前就已经开始。到北京后,他们依然要保持这一训练强度,有些时候,晚上还要加班加点。训练的后期,在闲暇时间,这些军人还会走出阅兵训练基地,“在中国北京看上一场电影”。

  塞尔维亚军人的正步颇有特色,外行看起来像是在“跺脚”。不过,据克斯托维介绍,这也是塞尔维亚最为庄严的军人步伐,铿锵有力。克斯托维说,这种步伐训练起来很难,所以“我们的军人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克斯托维表示,塞尔维亚军队的步伐是独具特色的,该国方队结合中国军乐队的音乐节奏进行了适应性的改动。“乐曲节奏比塞尔维亚军人平日的步伐稍慢”。

  阅兵方队中的绝大多数俄罗斯官兵是首次来到中国,首次参与中方举办的阅兵式,在新奇中又难免有些忐忑。从8月22日抵达北京起,俄参阅方队在外军阅兵训练基地就开始了紧张的训练,希望能尽快适应北京的条件。“我们每天训练超过6个小时。早上6点起床,晨练后7点半吃饭,从9点左右到12点是上午训练,12点至15点是午饭和午休时间,下午训练从15点持续到18点。晚上视情况进行体能训练或安排其他文体活动。”俄参阅方队队长德米特里·博布罗夫说。

  与中国阅兵步伐节奏不同是大部分参阅外军面临的共同问题。来自墨西哥陆军英雄军事学院的分队领队阿罗尼斯中尉表示,在墨西哥国内阅兵时会有清晰的鼓点指挥,而中国阅兵则要完全按照阅兵曲的节奏进行,经过反复训练,他们已经适应了中国阅兵曲的节奏。老挝人民军代表队指挥官孔·伟来鹏上尉说,老挝军队的正步要领与中国军队类似,目前他们正在对阅兵动作进行最后的改进。负责6个代表队导调的中方教官程伟表示,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训练,参阅外军代表队较好适应了中国的阅兵要求。

  服饰篇

  斐济参阅代表队穿裙子亮相

  斐济陆军司令西蒂韦尼·基利霍告诉北青报记者:“尽管我们只有7位军人亮相,但是他们身上会穿着与众不同的制服,我相信出场时的视觉效果会很棒,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也会让这次阅兵更加赏心悦目。”

  因身着的制服样式特别,斐济军队有着很高的“辨识度”。基利霍说:“阅兵时,大家看到身穿红色上衣、白色苏鲁(sulu)裙、皮凉鞋的就是我们斐济军人了。”

  他介绍,“斐济的军人习惯穿着苏鲁(sulu)裙这样的传统服饰,这类制服是我们建国元老为军方专门设计的,把我们在家穿着的服饰元素融合到了军队制服中。”

  据了解,两周前,斐济7名军方代表来到中国,期间他们参与了阅兵式的彩排。陆军司令西蒂韦尼·基利霍几天前跟着另外4位斐济军方人士来到北京,他们也将参加今天的阅兵活动。和7名登场阅兵的代表不同,基利霍司令等5位军方人士,会穿深色苏鲁裙配白色上衣和皮凉鞋。

  平时训练的时候,塞尔维亚的战士都穿着迷彩作训服,戴着蓝色的贝雷帽。而9月3日阅兵式当天,他们将身着湖蓝色制服亮相。

  “大家希望能够保持衣服整洁干净,所以平时珍惜着,并不会拿出来穿。”“这套蓝色制服是最为隆重的盛装。”克斯托维说,这是塞尔维亚军人引以为傲的制服,湖蓝色的长款上衣,裤子是黑色,军帽是与衣服颜色相衬的蓝色,配以红色的边沿和金色的配饰。

  饮食篇

  西、中餐的比例基本“四六开”

  “在我看来中国就是个很有趣的地方。每次来都有新鲜的体验。”斐济陆军司令基利霍表示,“我们在斐济也有很棒的中餐馆,还有很多中国人来斐济做生意,所以中餐在斐济很常见。我们这次来的军方人士都很喜欢中国菜。所以很适应中国的饮食。”

  塞尔维亚国防部工作人员米里亚娜·克斯托维说,根据这些军人的反馈,他们都很喜欢北京,感到很兴奋。“和我一样,很多人是第一次到北京,大家惊叹于北京城市之大。”克斯托维举例称,“中国军队的保障工作做得很细致”,食物考虑到了欧洲人的饮食习惯。

  初来乍到,俄军官兵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饮食。

  新华社报道指出,在俄受阅方队抵达阅兵训练基地一个多月前,俄罗斯代表团专门来京进行了实地观摩,特意提出希望提供合口味的欧式食品。

  “实际上,很多外军士兵很想尝试正宗的中餐。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中方充分尊重各国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安排西、中餐的比例基本是‘四六开’,包子、土豆炖牛肉、宫保鸡丁、炸薯条是最受欢迎的菜品。”外军方队综合保障组饮食工作负责人郑林介绍说。

  为了保障外军士兵的健康,中方除了开放基地内的门诊部,还特意设立了野战医院。在训练之余,俄军官兵还能在基地内从事各种体育活动,很多队员第一次尝试打乒乓球。不过,相比于小球,他们更擅长足球和篮球。

  此外,中方还安排外军参观长城、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并组织中外官兵进行文艺联欢。“全世界的目光都在关注北京阅兵。不管是莫斯科红场阅兵,还是北京天安门广场阅兵,目的都是一致的:一是显示我们铭记牺牲和胜利,二是展现国家的力量,三是向世界表明,并肩战斗过的盟友将团结一致开创未来。”俄参阅方队队长米哈伊洛夫说。

  本版文/本报记者 岳菲菲 赵萌

  图片制作/王慧

news.sohu.com false 北青网 https://epaper.ynet.com/html/2015-09/03/content_152231.htm?div=-1 report 4344 今天上午举行的阅兵活动,共有包括俄罗斯、古巴、委内瑞拉在内的17个国家派出方队和代表队参加检阅。在此前举行的合练与预演中,中外受阅人员配合默契,表现出色。那么,
(责任编辑:un659)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