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要闻 > 时事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媒体梳理:大阅兵镜像里的中国军队改革

来源:南方周末

  专题按:胜利日·共和国兵阵

  阅兵看门道,从装备与方队两个维度,解析中国的军事实力。

  历史鉴未来,透过建国后十五次阅兵,定位中国的安全坐标。

  大到战机导弹,小到着装口号,阅兵式上的细微处,都是实力与思想的展示。而更深刻的变化在于,不断推进的国防和军队改革,以及越来越明晰的国家安全观。

  2015年9月3日,一队重型轰炸机划过天安门上空。尽管在此生活了几十年,走过熟悉的西长安街,92岁的任秀生老人依旧流泪了。

  “瓦岗战斗时,日寇八十多辆坦克装甲车轰隆隆地开来,我所在的三大队血战到底。”1939年3月,新四军战士任秀生十六岁。那一战,他目睹同乡吴守训连长多处枪伤、刀伤、厮打伤,自己也身受重伤。

  “对人,自然比对枪更要重视。枪就是战士的命。”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持续的轰鸣声也没有打断老人对历次大阅兵的回忆。

  国产:曾经只有骡马

  1949年开国大典前夕,各野战军接到阅兵指挥部的命令:把缴获的最漂亮的“三八大盖”送到北平。

  “三八大盖”,明治38年定型生产,枪机上设有拱形防尘盖而得名,是二战中日本陆军和海军最主要的单兵武器。

  “开国大典选中这种步枪,一是因为它的质量不错,二是因为它在各军中的数量也比较多。”解放军军史专家库首席专家、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研究员姜廷玉解释,“战争中走来的军队很务实,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有什么就用什么。”

  这种对枪械的“务实”精神无处不在。任秀生说,“连长对全连的枪支一清二楚,多少枪,什么枪,哪支好用,哪支卡壳,有无刺刀、探条,几颗子弹……经费再困难擦枪费总是要发的,买不到擦枪油,也要鸡油代替。”

  窘态一直持续到开国大典,仅枪械除了“三八大盖”,还有“汉阳造”、土枪火铳抑或少量较为先进的美式枪械,有碍观瞻不说,受阅士兵的持枪动作也受影响。

  不仅“三八大盖”出现在了开国大典阅兵式上,姜廷玉介绍,除骡马是“国产”之外,其它的轻重武器110多种、82种口径,它们来自世界24个国家的98家工厂。

  空中编队也是“万国牌”:“野马”式P-51型战斗机、“蚊”式轰炸机、“C-46”型运输机……它们的飞行高度、速度各异,飞行员也来自五湖四海。

  “这支空中受阅部队当时还有一个秘密,就是执行防空警戒任务的4架战斗机也参加了检阅,上面还装有防敌侵扰的枪弹。”姜廷玉说,那时仗还没打完。

  训练时,每名飞行人员都要立誓:我参加检阅,一旦飞机出现故障,宁愿献出生命,也不让飞机落在城内、掉在广场和附近的建筑物上。

  1949年,解放军还没有雷达等通信设备,更没有空中导航系统,甚至飞机仪表都是坏的。准确飞越天安门是道难题。

  “没有专用的航空地图,就用民用版本的北平地图做航图,拿起尺子,量量算算,再把航线标定。”空军原副司令员林虎曾是1949年受阅飞行员之一。

  北京东郊通县的双桥镇上,一座高楼被空中编队选为参照物。战士们还爬到楼顶上,摆满显眼的白布。飞机到双桥镇上空,只要把方向罗盘对好,设定速度,就可准确准时飞越天安门。

  “中共空军以野马式51型战斗机为主,共26架飞机接受检阅。”当时,仅有的17架飞机的空中编队,硬是让西方记者笔下产生了这样的错觉。

  那一天,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足有六小时,心情是“又愉快又不愉快”。毕竟,“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已不适应和平年代。

  自主:从仿制到创新

  2015年8月28日,92岁高龄的任秀生在家中,接过崭新的新四军军装,还不忘和工作人员开玩笑,“我们新四军的军装(材质)哪有这么舒服?”

  这是北京西长安街的一处院落,或下棋,或太极拳,几位抗战老兵的生活一直受到悉心照顾。海军复兴路离职干部休养所政委胡来龙介绍,1949年7月任秀生调入海军后一直从事装备建设,1959年春到1964年秋调入军委国防工委也没离开“装备后勤岗”,1982年从海军后勤装备部副部长任上离休。

  “军舰比小米加步枪的时代复杂多了,因为海军当时大多是‘旱鸭子’陆军出身,对军舰是‘现代工业的综合体’不熟悉。”任秀生说。

  海军初建,只有缴获的几艘舰船,多数“驶不出码头”。任秀生亲赴炸后的江南造船所,以及建于1896年的和丰船厂(后改名4805厂),以图尽快恢复生产。

  革命与生产“两手抓”,装备业出现由仿制而来的第一次“井喷”,这在此后的阅兵中得以呈现:1953年,“喀秋莎”火箭炮出现在国庆阅兵式上;1959年,“伊尔-28”型喷气式轰炸机、“歼-5”型战斗机参阅。十年间,解放军的主战装备已完全国产化,包括中国第一代主战坦克。

  “右边那个人是我。”指着军事博物馆照片《战车隆隆》,李高升老人很激动,1949年,他坐在这台坦克车上参加开国大典。当时的坦克,要么从日军兵工厂里抢出来,要么是从战场上缴获,还有的是战场上捡来的零部件拼凑而来。

  “功臣号”至今保留在军事博物馆中,车载电台几乎废弃,如何修正坦克之间的距离?李高升想出办法,“车长站在坦克炮塔里,用脚踩驾驶员的肩膀,踩一下,方向往左,踩两下往右。”

  不过,这些装备大多是仿制苏式武器,谈不上创新,但与1949年大阅兵相比,装备“国产化”程度已很高。

  而改革开放后的四次阅兵,“国产化”之外,衡量装备的指标又多了“自主研发能力”。

  198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程、远程和洲际导弹出现在阅兵式上。1999年国庆阅兵,国产装备占90%以上,到了2009年国庆60周年时,解放军的主战装备100%国产,无人机和预警机等90%的高技术装备首次亮相。

  2015年9月3日的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武器装备正在摆脱仿制的影子。

  一只皮鞋踢来“思想革命”

  “苦练一个月,达标进北京。”1984年初,石家庄某航校的场站上,四百多名漂亮的女兵顶风冒雪,为即将到来的国庆35周年阅兵“站军姿”。

  4月2日,女兵们换上了崭新的皮鞋。方队政委栗龙池回忆,她们格外高兴,因为按照规定,战士学员不能配发皮鞋。

  但是,一天的训练下来,女兵们再也高兴不起来。这双皮鞋害得她们脚上起了泡,成为“泡兵方队”。

  到了阅兵村合练时,队员赵玲一脚把皮鞋踢出去很远—一只皮鞋的鞋带断了。她硬是光着一只脚,随着整个方队完成了合练。

  这一脚引起阅兵总指挥部的注意。不久,总部决定参阅方队女兵一律穿靴子,并逐步在全军推广。

  “服装,不仅是一支军队的‘脸面’,更是‘精、气、神’。”姜廷玉认为,口号、着装从细微处体现出思想层面的变化。

  开国大典阅兵时,全军尚没有统一的军装,各军兵种自行解决服装问题。

  时任华东海军后勤供应部副部长的任秀生说,“我们穿的仍然是陆军的服装。张司令员(时任海军司令张爱萍)叫我们赶紧研究提出一个方案,尽早定下开国大典阅兵中海军方队的服装。”

  自此,蓝白相间的海魂服诞生并成为经典。军装的几经变革,这都反映在同一时期的阅兵式上。1950年国庆,受阅部队着50式军服;1955年9月27日,解放军举行授衔典礼后实行军衔制,开始穿着55式新军服。阅兵一结束,就有不少高级将领兴致勃勃地在天安门城楼上合影,他们佩戴着元帅或大将军衔。

  解放军的服装都折射着时代的变迁。1965年,随着军衔取消,不论男女军人皆戴“解放帽”,佩戴红五角星帽徽和全红领章,而服装则要么草绿色,要么灰色。

  改革开放后,几次阅兵服装中,足以彰显这个国家气质的变化。1984年,85式新军服在阅兵中提前亮相;1999年国庆,军装呈现常服、作训服等系列化;2009年亮相的07式新军服,由礼服、常服、作训服和标志服饰四个系列构成,既有“中国特色”,还有多处“国际元素”。

  军装是一支武装力量内在气质的流露,而政治口号则是一个时代的标签。

  “祝同志们健康!”“祝总司令健康!”“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这些口号出现在1949年开国大典上。

  改革开放后,这些口号用语也有了很大变化。1984年国庆阅兵中,“万岁”的口号不再出现。邓小平不断地向受阅官兵致以问候:“同志们好!”官兵们齐声回礼,“首长好!”待邓小平再次问候:“同志们辛苦了!”官兵则回答:“为人民服务!”

  优化:在精不在多

  特殊的政治口号消逝在阅兵场上,不少军兵种的变化也折射出我军现代化的进程。它们已经定格在经典时代镜头里:开国大典的骡马拉炮,1951年阅兵时部分汽车取代了骡马。1954年骑兵部队、高射炮和探照灯方队最后一次受阅……

  一些军兵种却继续壮大。开国大典阅兵式上,海军还没有设立总部机关,却受命打头阵—由155名海军水兵组成,大多是刚穿上海军服的陆军战士,也有海军学校的教员,以及原国民党海军的“起义”人员。

  “这一细微的变化预示着,解放军发展的大趋势是,海陆空三军联合发展。”姜廷玉分析。

  “三减三增”,接受南方周末记者的采访时,姜廷玉从历次阅兵方队变化中,总结出解放军编制体制的优化:徒步方队减少,装备方队增加;陆军减少,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等军兵种方队增加;参阅兵力总体规模减少,高技术和特种兵方队增加。

  1984年,我国改革开放进入第六个年头,但军队依旧为历史遗留问题所困,改革亟需推进。而外部世界新一轮的军事技术革命已开始酝酿,精确制导武器、电子对抗装备、自动化指挥系统等新型武器装备不断发展,战争样式发展为诸军兵种联合作战,战场范围扩展到电磁空间甚至外层空间。

  时不我待。那一年邓小平伸出一个指头,“裁军一百万”。那一年的大阅兵过后,大刀阔斧的军队改革拉开序幕。时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任海泉撰文说,1984年底起,解放军用十多年时间初步完成体制改革和精简整编,人数由最多时的610.8万人缩减到305万人。

  中国军队正在完成人力密集型向科技效能型转变,新的挑战又来临,结构的优化才是根本的优化。

  “新军事变革汹涌而来。各国军队都在突飞猛进。”国防大学政委刘亚洲一直呼吁军队改革。这位上将2013年底的旧文《战争形态变化与军队改革》一文又在互联网上、微信圈等新媒体上广为流传,“战争变形了”,“军队变小了,21世纪的战争是班长的战争”。

  从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的变化,外界期待看到中国军队发展的端倪:力量、技术,还是继续追求谋略?他的性格更外向,还是依旧局限于打赢一场局部战争。

  2015年9月3日,抗战胜利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宣布:中国将裁军三十万人。新一轮中国军队改革拉开序幕,这被期待着是一场技术、结构与功能的大变革。

news.sohu.com false 南方周末 https://www.infzm.com/content/111623 report 5085 专题按:胜利日·共和国兵阵阅兵看门道,从装备与方队两个维度,解析中国的军事实力。历史鉴未来,透过建国后十五次阅兵,定位中国的安全坐标。大到战机导弹,小到着装口号
(责任编辑:un649)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