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公车改革进入倒计时。广州部分市直机关24日开始封存现有公车,25日封存完毕,只保留两成一般公务车。根据改革时间表,9月底广州市完成公车改革。
在世界很多国家,政府公车的配备和管理都有严格规范,既保证公车得到合理的应用,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务求做到公开透明,接受民众监督,杜绝公车私用。这些国家通过完善监督机制,削减公车数量、严防公车私用、发放交通补贴“三板斧”齐下,树立了用制度之手管理好公车使用的典范。
(文:熙怡)
英国:改革后费用减半
为提高政府公信力,减少政府开支,英国首相卡梅伦自2010年上台后即推行“公车改革”。主要措施包括:
一是大幅削减政府公车数量。改革前,英国政府为各部门大臣和部长配备的公车有78辆;改革后,英国24个部级政府机构只配有13辆公车,每个部门最多只有1辆专属公车,外交部、国防部、卫生部、能源与气候变化部等部门取消了所有部门专属公车。
二是取消官员的“专车专享”特权。改革前,不少内阁大臣或部长都享有专车;改革后,政府首脑以外的绝大多数高级官员都丧失了“专车”待遇,只能和同部门其他高官共享或轮流使用公车。
三是严格限制公车使用范围。根据英国《部长守则》,大臣和部长在执行公务时可以使用公车;一些可能需要在上班时携带机密文件的官员,在伦敦市内从住处前往办公地点时也可使用公车;如果现实情况允许,鼓励官员使用公共交通出行。
英国推行“公车改革”后,公车浪费现象得到明显改善。改革前,英国政府公车每年耗资高达670万英镑;一年之内,这笔经费降至380万英镑,减少了44%。
美国:公车涂标示监督
美国的公车管理主要依据的是《美国联邦管理条例》第41篇第102章第5节“住家到工作地点的交通”和第34节“机动车辆管理”。这两节法规加起来近百页,严格限制使用公车上下班,对公务用车和车辆购置标准等作出原则规定。
条例规定,美国总统、副总统和各部首长可以使用公车上下班。至于副部级以下的官员,只要不符合这些规定,都是开自己的车上下班。经单位负责人书面批准,可以驾驶公车往返于单位和公交站点之间,前提是该线路没有安全可靠的公交工具或政府通勤车,还必须搭载其他联邦官员,从而节省成本;禁止用汽车服务卡购买私人物品,严禁公车私用,不得搭载亲朋好友,严禁捎带搭“顺风车”的行人。
美国很多公车安装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用以监视车辆的行驶路线、停泊地点,避免不经济地行驶,杜绝公车私用现象。
联邦政府对公车还实行了标识管理,在车身上喷涂“政府用车”字样,以便接受公众监督。如果在下班时间公务车停在饭店、娱乐场所门前,往往会受到民众举报。
《美国法典》规定,联邦官员违规使用或批准使用公车,将受到停职一个月直至开除的处罚。
日本:用车不超3小时
在日本国会的公务车辆有200多辆。按照规定,这些公务车的每次使用时间都被要求限制在3小时以内。
日本许多政府官员都是使用公共交通上下班。政府机构也不开班车接送工作人员上下班,鼓励职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并给予一定的交通补贴。而局长级别的公务员就算有公务车接送上下班,也只接送到地铁站、公交站等公共交通枢纽。
为了提高公车的使用率,有的地方政府还几乎免费向大众出租公车。
德国:公车私用掏腰包
德国联邦各部门所使用的公车大多是租来的。
德国实行严格的公车使用登记制度,每辆公车都要配备车辆行程记账簿,详细跟踪记载每次出车的实际起始时间、地点、里程表公里数,且要定期上报主管部门。如果公务员违规公车私用被发现,就要补交罚款,并受到相应处分。
如公车使用者因私事去国外包括去国外休假,允许使用公车,但要承担所有费用,这些支出还要报到财政部有关部门备案。
新加坡:公车待遇货币化
新加坡公车管理的思路是货币化,一切待遇通过透明的工资反映出来。
部长们可以拿上百万年薪,但没有住房,没有专车,也没有交通补贴。公车待遇货币化的好处显而易见:透明、干净。
新加坡高级公务员没有专车,也没有交通补贴,并不意味着他们一定要挤公交出行。
高级公务员领取的工资完全可以负担开车出行的成本,可以聘请一位司机或自己开车,甚至租车。
印度:每月给予交通补贴
印度政府规定,只有内阁部长和副部长、文官中的秘书、辅秘(相当于中国的部长助理)和少数联秘(相当于中国的正局长)等以上级别的官员可以配备政府专车。
此外,官员使用国产车是铁的规定。
印度政府对于那些没资格使用政府公车的一般官员每月给予一定的交通补贴。
补贴多少,根据其级别而定,其补贴数额分别为1000卢比(约合100元人民币)、800卢比、400卢比不等。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