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要闻 > 时事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国务院大督查再次问责249名干部懒政怠政不作为

来源:央视网

  《新闻1+1》2015年9月29日完成台本

  ——为官:不贪,也不能不干!

  (节目导视)

  解说:

  懒政怠政,为官不为,国务院督查问责,再有249名官员受到处分。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董克用:

  这一次问责范围更广,力度更大,层次也很高,措施也很严厉,国务院提出来限时整改。

  解说:

  这边在推进简政放权,那边却出现敷衍塞责。经济、民生、改革。懒政怠政,正在成为慢性病。

  杭州市绩效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俞明辉:

  主要要体现它法律的刚性,这个刚性就体现在它的问责。

  解说:

  《新闻1+1》今日关注:为官:不贪,也不能不干!

  评论员 白岩松: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中国人经常习惯把领导叫干部,这个干部前面第一个字就是“干”,那就你得干,要不你就不是好干部。可是如果干部不干的话怎么办呢?古人有说法,大家都是非常熟了:“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其实要是不为民作主的官,估计回家卖红薯戏也不大。那么现在呢,如果要是在当下的话应该换成另一句话,你不能贪,但是也绝对不能不干。

  最近国务院进行了又一次的大督查,在这个大督查里头有249名干部被得到了各种各样的处理。我们来看看,这249名干部里面地厅级的41人,县处级139人,这都处理包括什么呢?有行政记过,记大过,党内警告,严重警告,甚至有的被免职。他们是因为什么被这样处理了呢?我们来看,要么资金沉淀,要么项目拖延,要么土地闲置,要么棚改迟缓,其实归根到底那就是懒政和怠政,也就是大白话“不作为”。来。咱们看看这些不作为的官员,究竟他哪些事情不作为了。

  (播放短片)

  解说:

  “平平安安站位子,舒舒服服领票子,庸庸碌碌混日子”,如今,想做这样的太平官,可越来越不容易。

  今年5月下旬到6月中旬,国务院在全国展开大督查,目的,就是要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因此,执掌这最后一公里的干部要是犯懒,恐怕就会给自己惹来麻烦。昨天,国务院第二批核查问责结果公布:249名干部因为懒政怠政问题而受到处分。他们大多涉及资金沉淀、项目拖延、土地闲置、棚改迟缓等不作为问题。

  比如涉及资金沉淀问题,浙江省财政厅、环保厅未及时将中央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专项资金细化到具体项目和单位,导致1.5亿元滞留在29个市县财政局。而项目拖延问题中,河南省伊洛河治理项目应于2015年完工,2013年中央下达项目补助资金1.5亿元,截至今年5月,宜阳、偃师、巩义段尚未开工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董克用:

  这次我们督查的正好是政府行为,政府批了很多项目,对于基础建设很重要的项目,对于改善民生很重要的项目,项目也批了,资金也到了。但是由于个别地方政府不作为,慢作为,使这些项目沉淀下来了,结果钱也花不出去,对于经济的成长,经济的增长它就有了负面效应。

  解说:

  事实上,今年8月,已经有第一批59名涉及懒政怠政和不作为的干部被问责,引发社会的强烈反响。而昨天公布的第二批被问责的干部,比起第一批又有哪些不同呢?

  董克用:

  这一次问责范围更广,力度也更大,被处理人的层次也很高,我们的措施也很严厉,限时整改。

  解说:

  9月23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第二批核查问责不作为情况的汇报。会议上透露,通过此次督查,截至8月底,分别收回中央和地方存量资金109亿和2966亿元,处置闲置土地31.25万亩。

  事实上,在去年6月,国务院就启动了第一次大督查,派出8个督查组,分赴中央27个部门单位和16个省市区,也是就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出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调查。

  在解决制度建设和履职能力的同时,这两次大督查,都坚决整肃懒政怠政等不作为行为,取得了成效。据悉,此次的督查并非终点,国务院督查问责,还将建立长效机制。

  白岩松:

  其实这事听着就挺新鲜。咱们以前听的都是四处跑步前进,因为到中央来要钱,现在居然中央能收回钱来,而且一收超过100亿,那说明什么呢?你把钱给拨出去了,人家没花了,那这背后可能就藏着懒政、怠政、不作为这种倾向。你看我们举几个例子。

  第一个,辽宁省阜新市、葫芦岛市虚报完成2014年度棚改新开工任务2万多套。就是说他对上面说我这个事干了,但其实他没干。我们再来看这跟资金有关了,山西省太原市有这么一个项目,中央的专项补助资金2012年就拨付了,但是到了今年5月还没有开工建设,这资金不就等于闲置了吗?沉淀了。我们再来看,海南省东方市养老服务指导中心项目2013年12月就皮批复了,但是今年6月还在办理用地的预审。

  其实国务院搞这样一种大督查去针对你的这种不作为进行的督查,并不是今年才开始的,去年6月份就已经开始了第一次督查。我们来看,当时就涵盖了19项措施的落实情况。但是到了今年8月底的时候,第一批已经公布了59名干部受处分,到9月底也就是最新的这次是包括249名干部,显然越来越严厉,而且处理的人数也是越来越多。这背后透露着一种什么样的信号?在这种不贪已经成为一种共识,而且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情况下,如何让他不能够不干?好了。我们要连线一位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的副秘书长高波。

  (视频连线)

  白岩松

  高秘书长,您好。

  高波 中国社科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岩松,您好。

  白岩松:

  其实透过8月底的时候是几十个,然后到9月底这两天已经是249个对这种不作为的官员,而且地厅级一下就40多个。您觉得国务院为什么下大气力做这件事,它背后透露出怎样一种让人担心的现实?

  高波:

  我想有这样一句话,那就是有一种人是叫不醒的,那他们就是所谓的装睡者。对于这样一些装睡者,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地加大我们叫醒他的闹铃的分贝,要提高他装睡的成本。所以现在我们看到,通过这样一种严格的问责,对于这样一些选择性作为,消极抵抗者,相当于给他装了一个大大的morning call,那就是在你装睡的这个过程当中,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恐怕到时候你就得起床,你就得干活。

  白岩松:

  接下来可能之后的段落我们会去探讨怎么去给他新的这种动力,包括怎么去制定一个新的指标。但是现在压力明显已经有了,因为要开始去问责了,但是说句良心话,可能好多人都会觉得,你去查人家不干,不好好干挺难的。这指标不太好统计,但是我们看了这次涉及到的范围包括资金沉淀、项目拖延、土地闲置、棚改迟缓等等,您怎么看用这些具体的项目去看它背后的那种不干的思想?

  高波:

  我觉得这次可以叫一个新督查,它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把项目导向、责任导向、执行导向和问题导向这四个导向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知道,我们惠民、安民的过程当中往往体现到一个一个的中央的项目,那么这个项目从中南海到田间地头,到我们老百姓中间,它就相当于一棒一棒的接力棒。我们知道在接力的过程当中如果要是掉棒的话,传不下去了,我们可能要问这个掉棒者他到底是无心之失,还是有意为之。所以这次我们就看得很清楚,在一个一个的节点上,那么围绕着中央的这些项目,这些措施的落实,我们把我们的不作为具像化了,实体化了,也就是把不作为的督查的清单把它显性化,拉长了之后我们一看原来讲的就是不作为,好像是一种抽象的干部的精神状态。

  白岩松:

  对。就是过去人们会理解你没法进人家思想里头,你没法进人家心里头,你怎么知道他怎么想呢?但是现在好像有了具体的指标。

  高波:

  是的。那么这些项目,比如说这些资金的进度,那么这些项目工程落实的情况,还有刚才讲到一些棚改项目你的完成情况,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我们体现在我们具体的资金的进度上,我们这个项目验收的过程当中。那么现在对它进行了一个倒逼式的这样一个督查,那么我们就查出了他们不作为的这个具体的表现。

  白岩松:

  没错。其实这不是一个小问题。因为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来说,谁都知道现在正处在一个严峻挑战的这种,到底走没走出谷底,谁心里头也没底。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还需要上上下下的这种干部都能够真的干,但是如果他不贪,但是也不干,那麻烦就大了。因此有人称之为其实“不作为”也是一种腐败。我们继续看。

  (播放短片)

  解说:

  “不作为的干部,该问责的要问责,该‘挪位子’的要‘挪位子’。”这是李克强总理在9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的表态。而自本届政府上任以来,已经多次强调要重视“庸政”“懒政”行为。为此,国务院组织了全国性的大规模普查,并明确要建立问责制度。

  2015年3月15日新闻:

  李克强在回答有关制度反腐和为官不为问题时表示,中国党和政府一贯坚持反腐倡廉的方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惩。

  解说:

  “为官不为”,并非新的表述,也不是新的问题,但是,在今年两会期间,它却是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同样写入报告的还有“简政放权”。但是放权不等于弃权,今年以来,有多家媒体报道,中央一系列简政放权的重要举措成效显著,但在权力层层下放过程中,一些地方基层干部因怕担责而“慢作为”、“不作为”,同时因行政事权下放后人事制度改革缺位,造成“庙已经搬走,老和尚还在原地打坐,新庙的和尚又不会念经”的怪象。

  因此,打击为官不为现象,不仅利于官场正气,更有益于政策的施行。

  今年4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吉林长春主持召开东北三省经济形势座谈会,再次对为官不为的“庸政”、“懒政”表明了坚决的态度。他说,“对于忽视民生、为官不为的‘庸政’‘懒政’,要‘动刀子’、‘出重拳’、公开曝光,坚决追责!”

  紧接着,今年5月下旬到6月中旬,国务院就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大督查行动,和去年6月首次督查主要通过座谈会“听汇报”相比,“下去看”,成为此次督查工作的重点。

  2015年8月27日新闻播报:

  对在审批、监督、决策过程中存在失察、失职、渎职等行政不作为问题的59名干部进行了责任追究,其中地厅级5人,县处级20人。

  解说:

  距离今年两会仅仅过去半年时间,对于官员不作为的督查,似乎越来越严。

  有评论称,如果说贪污腐败是党和国家的“致命伤”,那么,庸官懒官则是党和国家的“慢性病”。不管是“致命伤”还是“慢性病”,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破坏作用。

  (视频连线)

  白岩松:

  接下来继续连线高波秘书长。您肯定也听到过,也有人把很多官员现在不作为给推到了这不是反腐吗,因此他是不贪了,但是也不干了。您怎么看待在很多官员不作为的这种表象背后,他们的思想活动和内心的想法?

  高波:

  应该说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间当中,我们这种以政府自上而下推动的这个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模式,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和明显的进步。但是这个当中确实也隐藏着一些所谓的负资产,比如说像一些不正之风,一些消极腐败,特别是围绕着一些政府投资的项目当中官员的一些附加利益,一些特权的收益。那么现在在正风反腐的高压气场之下,官员的特权、特殊利益越来越显性化。所以过去纷纷去跑步前进跑项目这个动力,现在却变成了一种不作为、懒作为,懒政怠政的阻力。那么我们就要反思了,您作为一个公仆您到底是为少数人服务,还是要为大多数人,为了我们的老百姓服务了。

  白岩松:

  您怎么看待现在国务院的督查等于说是一道令牌仅次一道令牌,处理得也越来越重。这种压力你觉得会取得多大的作用?

  高波:

  阿基米德说过,给他一个支点他能够撬动地球。那么现在怎么样去撬动我们这个执政的团队,让大家从过去的所谓的干事不干净,干净不干事,那么这样一种贪政的状态,很大程度上要适应当前的经济新常态,我们政治的新生态,要找到一个撬点。所以我觉得国务院这次抓的这个大督查,他就是找到了一个作风建设、项目建设、民生建设、社会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结合点。那么抓住这个撬点,让我们过去所投入的这样一些资金、资源、资产能够最大程度地落地,让它反腐的红利能够变为可兑现的承诺,我想这是非常关键的。

  白岩松:

  没错。接下来我们继续去关注,其实通过这样的大督查也能够看到中央国务院对已经看到很多这种干部不作为,其实也是非常着急,又何况目前中国的经济在面临非常大的这种挑战。但是,接下来除了施加相当大的压力的同时,如何去寻找新的动力以及新的标准,让很多干部不须扬鞭自奋蹄。来。我们继续关注。

  (播放短片)

  解说:

  今天,《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8》在北京发布,蓝皮书中提到,全国城市发展普遍存在十大“亚健康”问题, 庸政懒政怠政被列入其中。而有针对性地破解“亚健康”问题,要从顶层设计和基础建设着手,双管齐下推动城市健康发展。

  其实,对于治理懒政怠政的治理,近年来,一些地方已经开始了行动,而这些行动也不仅仅局限在城市。去年9月,贵州黔西南州就开始推行“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管理制度”,如今,一年时间过去了,这项制度还在州内的各市县持续推进,7万5千多各级领导干部中,不断有被“召回”者。

  贵州黔西南州委常委州委组织部部长 穆嵘坤:

  到现在为止我们全州共召回管理的干部是2431人。各级各部门的一把手占了97人。召回的县处级干部有58人,乡科级干部有437人。这些干部当中通过集中教育以后,回到原岗位进行跟踪管理的有1880多人,占整个被召回干部的比重超过了80%。

  解说:

  领导干部一旦被召回,不仅要曝光,还要接受统一的培训教育和考试,有些纪律散漫的,甚至要参加军训。如果跟踪考察不合格的,最严重的将被辞退和解聘。目前,黔西南州就有43名领导干部被辞退或者解聘。其实,召回的目的在于严管干部,不能放松,也不能为了召回而召回。

  穆嵘坤:

  不搞下不为例,就是要体现一个从严管理这样一个导向。另外,也不搞一棍子打死,就是我们要对干部要给他们机会,治病救人、惩前毖后。然后也不搞空对空,要把目标管理机制、岗位责任机制、干部的激励机制和召回管理机制把它结合起来。

  解说:

  实施一年,黔西南州在持续完善推进召回制度的方式,更是被邀请向省内为多地介绍经验,而召回制度起到的效果,也不仅仅是对领导干部的促进。

  与贵州黔西南州一样,浙江杭州也在治理庸官懒政。今年3月,《杭州市绩效管理条例(草案)》对外公布,并提请市人大会议审议。《条例(草案)》对绩效管理机构、职能、权限、程序与责任做了明确界定,拟立法治理庸官懒政。

  杭州市绩效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俞明辉:

  主要要体现它法律的刚性,这个刚性就体现在它的问责。

  解说:

  有的地方拟从立法入手,也有的从身边小事儿开始。程道双,是安徽马鞍山一个农村合作医疗站的站长,在给村民报销住院费时,原本7天要办结,却拖到了15天,很快,区行政审批监督平台给他亮了红灯,拉低了年终考核分,而他的上级部门由于没及时发现、监管,同样被追责。

  马鞍山郑蒲港新区党工委副书记 马成福:

  杜绝了我们以前说的,有些事情不为老百姓办,或者自己手上有点小权力,就故意拖着不办,或者想办,想弄点好处。

  解说:

  从农村到城市、从地方到中央,懒政怠政的病都得治,而且必须治。而如何找到根治的方式,探索,还在进行中。

  (视频连线)

  白岩松:

  好。继续连线高波秘书长。现在我们能看到不管是地方的召回,还是国务院这样一个督查,压力有了,压力是A面,但是另一方面它必须跟B面那种动力结合,如果缺一都不可。可是现在怎么去新建我们官员他愿意干事的动力呢?否则的话压力的情况下他可能是干,但是是对付,只有有了核心的动力他才能好好干。

  高波:

  过去我们把这个叫做约束和激励机制,那么对约束和激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用现在比较时髦的话来讲,就是既要有负面清单,还要有一个正面的清单。在正面清单过程当中,我觉得有两个因素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一个就是干部用人导向的指挥棒,解决了能下的问题,还要让那些中层干净、担当的这些干部能够上得去。

  第二个,就是恐怕除了解决干部脑袋的问题之外,是不是也要考虑一下干部口袋的问题。特别是在我们这个政策落实最后一百米沿线,那么这些一线的公务人员,他们的“白+黑”、“5+2”、“吃3睡5干16”这样的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对于他们这种有形的和无形的激励,恐怕激励的机制建设还有很大的短板。

  白岩松:

  这一个是动力的问题,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你的标准。

  高波:

  是的。

  白岩松:

  过去你看中国很多的官员,GDP它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如果我的GDP发展很快,我可能就被提拔,甚至有很多的官员如果GDP完成这个目标的话,年底可能还有一定的奖金或者说合同上的一种回报,现在在反腐的情况下都没了。我们怎么样建立一个新的标准让他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干。

  高波:

  事实上如果把这些问题都归结到反腐的话,显然是本末倒置了。我想把改革红利和刚才所谈到的反腐红利,让它能够落实落地,形成一个化学反应,最根本的还是要让我们的政府,所有的施政行为在阳光下运行,让老百姓能够来评判监督。那么对于那些干净干事有担当,有作为的领导干部,要让他得到老百姓的肯定,得到组织的重用。那么同时在这个比如说像一些薪酬,在一些激励措施方面,我觉得可以借鉴类似于像新加坡这样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他们比较好的做法。事实上我们在这方面还大有文章可做。

  白岩松:

  其实老百姓的心态也是这样,一方面坚决希望你是清官,另一方面你也得必须真干,缺一恐怕老百姓也不开心。

  高波:

  是的。现在我们看到在大督查的过程当中,对于我们这些所谓沉睡的资金,所谓一些静悄悄的,没有发挥它作用的这些项目,我们现在在清存量,在清存量的过程当中我们会倒逼这些项目的落实。那么也就是让改革的红利,政府的投资能够发挥到它改善我们民生实际的作用。

  白岩松:

  没错。最后受益的还应该是老百姓,所以中国应该极度关注这样一个问题。

news.sohu.com true 央视网 https://news.sohu.com/20150930/n422403532.shtml report 8406 《新闻1+1》2015年9月29日完成台本——为官:不贪,也不能不干!(节目导视)解说:懒政怠政,为官不为,国务院督查问责,再有249名官员受到处分。中国人民大
(责任编辑:UN660)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