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珠江口海域平均每年接到白海豚死亡数近14头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环境恶化,海水污染,海洋开发活动频繁……

  9年间珠江口海域平均每年接到白海豚死亡数近14头

  过去的十余天里,一头来自珠江口海域的中华白海豚闯入广州珠江西航道。此后,这只拥有上翘唇线似一直在微笑的“海洋精灵”,上演了一个曲折而至今仍悬而未决的故事。记者昨日从广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渔业处获悉,自从24日起,这只年老体弱且声纳系统出现故障的白海豚大白就再也没有现身江面,似乎是不辞而别了。

  跟随观察白海豚多日的相关主管部门及专家团队表示,他们祈祷大白顺利返回海洋,但同时也做了最坏的思想准备。

  这只生死未卜的白海豚也再次将白海豚群体的生存境遇凸显在人们的视线内。

  这样一种可爱的造物精灵,近年来却饱受着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的考验。大桥、核电站、穿梭不息的船只、过度捕捞的渔业、水下的爆破声、不断入海的废水……都像一个个魔咒,让他们的生存之路越来越艰难。

  新快报记者 吴俊捷/文 廖木兴/图

  现状

  2006年至今, 有记录的年均死亡数近14头

  中华白海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鲸类水生物,属哺乳类动物,素有“美人鱼”和“水上大熊猫”之称,堪称大自然的尤物。

  目前,珠江口海域是中华白海豚最重要的栖息地之一, 也是目前中华白海豚栖息数量最多的海域,仅珠江口目前记录到的白海豚就有1870头左右。北至深圳宝安机场附近,南至东澳岛北的整个伶仃洋海域是白海豚分布的集中区之一。

  近年来,尽管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断加强监测,白海豚的数量也在增长,2012年保护区累计辨识个体总数为1226头,2013年为1692头,2014年达到1870头。但自2006年至2014年,珠江口海域平均每年接到的白海豚死亡数量近14头。

  专家告诉记者,一方面,白海豚胎生哺乳的特性,出生率低,成活率低,伶仃洋等海域老龄化超过一半。另一方面,其生存的海洋水质污染严重、渔业资源日益衰减、各种海洋开发活动仍旧接踵而至……白海豚的整体生存状况堪忧。

  探因

  生存魔咒1

  严重的老龄化 自然死亡率高

  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陈加林曾对媒体表示,在管理局接到的白海豚死亡案例中,大概37%属于幼豚个体死亡。

  “自然界中幼豚的死亡率绝对不会低于这个数字。”中山大学海洋研究学院副研究员林文治博士说,“在自然界中,类似于白海豚这样的高等哺乳类动物,一般幼豚出生到断奶,有近一半会去世。这是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

  如此高的自然死亡率,再加上白海豚胎生哺乳类动物的特性,母豚怀孕期约11个月,一胎一仔,种群补充周期长。长此以往,白海豚种群的老龄化问题就日益彰显,种群的延续便显得非常不乐观了。

  林文治结合自己多年野外观察经验,向记者证实确实如此,“之前在保护区工作,我们去到某些海域,比如在初次发现广州这只白海豚的内伶仃洋北部位置,看到将近一半都是老年海豚。老龄化比重相当相当高。”他表示,“尽管还没有确切的数据,但我觉得这个群体的生存现状很危急,形势很不乐观”。

  “有次做完调查,一个渔民看见我们船上插着调查白海豚的旗帜。渔民说自己的女儿出生时,一大早在岸上就能看到一群白海豚,现在看到一只死海豚都是新闻了。”林文治说。

  相关研究指出,珠江口的白海豚60年后数量会减少74%,也就是说会剩下不到500头。

  生存魔咒2

  污染严重的海域水质

  除了难以逃脱的物竞天择,处于海洋生物食物链最顶端的白海豚,也难逃海洋污染带来的厄运。

  根据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04—2014年间的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数据显示,珠江每年携带入海的污染物中,重金属含量平均为5736吨,是黄河每年携带入海的重金属含量的7倍多。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自2001年至2014年发布的历年海洋环境质量公报都显示,作为白海豚的重要栖息地的珠江口海域,一直都是劣质水分布的重灾区。2009年,在国家海洋与渔业局历年监控的6个入海河口中,珠江口评价最低,其生态系统多年处于不健康状态。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的黄宗国等人研究发现,汞、锌、铜、铅和镉等5种重金属在中华白海豚体内的含量很高, 并证实这些污染物含量会随海豚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由于白海豚乳液含40%脂肪,会蕴藏大量毒素,第一胎的小海豚因为哺乳很容易吸收母海豚体内长期积聚的毒素,加上小海豚免疫系统还处于在发育阶段,抵抗力弱,小海豚便成了海中毒素的最大受害者。

  对此,林文治表示,尽管当前尚没有确切的数据显示汞等重金属已经造成了大规模的幼豚死亡,但确实发现珠江口白海豚体内的汞等重金属的含量比较高,而这会导致小海豚因汞中毒导致畸形的风险变高。

  生存魔咒3

  日益衰减的渔业资源

  林文治还表示,海豚栖息地渔业资源的减少,也是海豚栖息地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白海豚的动力来源于尾巴上下摆动。海豚进入渔网后,它不能像人类可以原地往后。它必须往前冲,转个弯儿,再往后。它为了不死,必须使劲往前冲,冲破渔网才可以活。"部分冲不破渔网的白海豚就活生生地被渔网勒死。

  他说,在多年和渔民交流的过程中,不时可以听说一些海豚被误捕的案例,自己户外考察时,也经常看到活着的白海豚身上缠着网。

  白海豚为何会频频向渔网中跳?他解释说,除了白海豚有追随作业渔船的偏好以外,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日益稀少的渔业资源,逐渐改变了白海豚的捕食策略,它们追逐渔船,渴望能够获得漏网之鱼。

  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发布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4》显示,我国近海渔业捕捞量达90%以上。捕捞量太大直接造成我国近海渔业资源的几近枯竭,而海水中氮和磷的富集,对于衰退的渔业资源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氮和磷的富集化导致海水富营养化,藻类植物繁生,而藻类植物要消耗大量氧气,从而引起海水缺氧,造成鱼类死亡,加剧渔业资源的减少。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自2001年至2014年发布的历年海洋环境状况公报都明确显示,受陆源排污影响较大的部分河口区沿岸海域水质较差,超标项目主要为无机氮和无机磷。

  生存魔咒4

  持久的海洋开发活动

  除了陆源排污、过度捕捞等因素外,不科学的围填海、无序采砂、航道疏浚、围垦养殖、港口建设、桥梁建设等一系列开发活动导致滨海减少、底栖生物群落受损、渔业资源衰退、生物群落退化、多样性下降,中华白海豚的意外死亡数量增加。多年来,珠江口生态监控区生态系统都始终处于不健康状态——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结构发生较大程度变化,生态系统主要服务功能严重退化或丧失。

  《2010年广东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截至2010年的近5年时间中,围填海已造成珠江口海域滨海湿地减少34.6平方公里。填海造地导致滨海湿地锐减、影响海域的自净能力。

  2012年对珠江口4个采砂区监测结果就显示,采砂开采作业不仅导致海水中悬浮物和浊度明显上升,而且对附近海域海洋生物也造成一定影响。

  2009年开始兴建,地处珠江伶仃洋入海口处的港珠澳大桥,穿越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约9km,缓冲区约5.5km,实验区约3.5km。尽管港珠澳大桥途经保护区段的工程做了诸多调整,但2014年2月珠海市海洋农渔和水务局公示的《港珠澳大桥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显示,桥址会永久性占用海域空间,打桩作业会带来高频噪音影响海豚的回声定位,施工引起的悬浮泥沙扩散、水质污染会通过食物链影响白海豚的健康。

  位于珠江河口的伶仃洋水域的另一大型项目——桂山海上风力发电厂也成为白海豚栖息地的一大"对手"。尽管项目早期的环评报告也对噪音影响提出了规避措施,但仍旧难以规避项目施工运行造成的水下噪声污染。此外,海上风电场的一系列作业会造成海底泥沙再悬浮,悬浮泥沙会造成作业区周围一定范围海域含沙量暂时上升,这或许会造成中华白海豚饵料生物资源量降低。

  追问

  为何不考虑人工繁殖等辅助手段?

  技术要求非常高 成本非常高

  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白海豚,由于胎生哺乳的特性,出生率低。为了更好地延续种群,人工繁殖等辅助探索手段似乎是"一剂良方"。

  对此,林文治直言:"我非常反对做这种事情。"他解释,人工繁殖多应用在鸟、鳄鱼等动物,它们通常一次产几十个蛋,可以通过人工繁育达到种群复壮的结果。而海豚一年一胎,一胎一仔,哺乳期达两年,应用人工繁殖非常不现实。

  "这是打着保育的旗号干一些伤害保育的事情。这意味着要从野外抓捕足够多的海豚,才有可能繁殖等量的新海豚。"他说,"北美在海豚人工繁殖产业上走在世界前列。他们拥有全美所有能搜集到的海豚信息,将它们的物种、性别、年龄、发情期等全部记录在案。只要有繁殖的可能,就将它空运过去,进行繁殖。现在集中了全美的资源,也勉强只能做到不需要从野外抓海豚来进行实验。而新加坡,十几年的人工繁殖探索,只勉强做到新生了一头海豚,但与此同时,老去了一只海豚。"

  他还表示,即便人工繁殖成功,也不意味着大功告成。"你没办法确保把新生海豚放到野外,它就可以生存。"

  而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技术科科长陈希则对此抱有一定期待。他表示,保护区目前已经在着手进行白海豚人工繁殖工作的申报,而我国在大熊猫等濒危动物的人工繁殖探索上也颇有建树,可为此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但他也向记者表示,首先得确保捕捞白海豚的技术成熟;其次,足够的资金支持必不可少;此外,为了提高白海豚繁殖成功率以及繁殖成功后适应自然的能力,创造模拟野生环境也非常必要。

  展望

  如何保护白海豚?

  这不是操作性问题,而是选择性问题

  谈及白海豚生存境遇,林文治表示,这并不是操作性问题,而是选择性问题。

  "社会各个层面,都必须要把环境保护当作一回事儿。要把它放在和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去,我们才有可能去做一些有效的生物保护工作。"

  他谈及目前整个社会的基调依旧是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所做的保护,只是一种缓解措施。"所以说,我们在观念上还是没有把环境保护放在和发展一样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进一步表示,"如果有一天,我们可以在发展和保护二者之间做选择,而且两者是等价的时候,我们所说的保护才可以有一点点希望。这是我觉得最重要的。"

  同样具有多年白海豚研究保护经验的陈希说,相比于大熊猫,民众对白海豚的认知度较低,大约30%-40%的民众对白海豚这样的野生动物还缺乏基础认识。他表示,民众提高自身的海洋环保意识,对于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白海豚来说也是最好最直接的救助了。

news.sohu.com false 金羊网-新快报 https://epaper.xkb.com.cn/view/1012897 report 5278 环境恶化,海水污染,海洋开发活动频繁……9年间珠江口海域平均每年接到白海豚死亡数近14头过去的十余天里,一头来自珠江口海域的中华白海
(责任编辑:UN652) 原标题:拿什么拯救你 中华白海豚(1)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