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三年,终于落地。
中国移动宣布,10月31日中国移动互联网公司(下称“中移互联”)已经拿到营业执照,总部设在广州,同时任命内蒙古移动总经理洪小勤担任中移互联的总经理。
根据之前的规划,中移互联会以MM商城为核心展开互联网业务。
其实设立中移互联的计划早在2012年底就已披露。当时在中国移动全球开发者大会上,中国移动总裁李跃一度表态新公司会在2013年成立。
彼时,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电信运营商都已经意识到微信等OTT(“Over The Top”的缩写,是指通过互联网企业绕开运营商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业务对传统电信业务有巨大冲击,电信运营商很有可能会变成“管道”。
看一组数据:中国移动三季报中提及,语音和短彩信业务继续下滑,总通话分钟数比上年同期下降0.3%,短信使用量比上年同期下降20.2%。事实上,这些传统业务也已经连续多月滑坡。
即便运营商还能经营流量,但大部分流量涌向了互联网企业的应用,获利者则是走“管道”的BAT等企业,运营商只能拿到流量费用。
提到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中国移动原董事长奚国华也充满着羡慕:从2010年到现在,无论是中国的三家运营商,还是全球大运营商,股价、市值没什么大的变化,只要不掉下去就已经很安慰了,但是像百度、像阿里巴巴,市值翻了几番。
当然,中国移动不能说是不努力。从2010年起,中国移动就采取基地运营模式开展互联网相关业务,在全国设立了包括四川手机音乐基地、上海手机视频基地等在内的九大业务基地,其中2011年成立互联网基地设在广州。
一名中移动之外运营商的人士说,总体看来,这些业务板块都有一些动作,但始终没有重磅产品出炉,因为各基地以属地为依托,既要想着走向全国,又要结合好当地运营体系,产品推出的时间和效果会大打折扣。
“以前互联网基地只是进行技术支撑和研发,没有足够的权力去做战略和项目的大整合,这次中移互联权限如果能放大,或许会有所作为。”该人士说。
从整个牌面上看,中国移动曾经推出过飞信、飞聊等互联网产品,但最终的结果都不如人意。
当下,对于运营商而言,想在互联网领域有所作为,要面临体制的突破。
在2014年中国移动的年中总结会上,总裁李跃就指出:组织架构仍然延续话音时代的传统模式,集团—省—市—县—乡镇(片区)五级体系层级多、流程长、权力分散,难以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需要。要尽快改进原有链条过长、效率过低、成本过高、客户感知较差的传统业务发展模式,加快推动面向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相关专业化公司组建。
好在中国移动有的是钱:前三季度营收5127亿元,净利润854亿元。在度过了4G大规模建设、“营改增”的利空之后,该公司缓过劲来了,营收大于联通、电信之和,而净利则是两个竞争对手数倍。
所以,除了内部的培养,可以进行外部投资。
5月份,中国移动宣布,将与国投集团、一家基金管理公司联合出资25.5亿元组建投资公司,投资移动互联领域和相关中下游产业有潜力的公司,投资对象主要为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其中,中国移动出资15亿元。
业内的评价是,国企体制很难孵化出BAT,与其直接去和BAT对抗,不如去投资未来的BAT,并且中国移动还有渠道的资源,围绕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做组合投资,再加上资本杠杆,做得好的话,未来利润非常可观。
当然,内部也是在整合。在此次中移互联正式运营之前,中国移动主打的互联网新媒体公司——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也在年初挂牌,中国移动原有的音乐、视频、动漫、游戏、阅读5大内容基地分别设立5个独立子公司,统归咪咕公司所管辖。
中国移动等运营商在尝试,坏消息是BAT也没闲着:它们开始涉及基础设施领域,包括宽带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等底层技术,而这些原本多是运营商擅长的。
比如,在云计算布局上,阿里云在8月份宣布将投入60亿发展阿里云业务;腾讯随后宣布,明年将投入20亿元现金,用于腾讯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未来5年将保持每年投入20亿元的水平,预计将投入超过100亿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