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要闻 > 时事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备忘录》发布

来源:法制晚报

  今天上午,国家发改委、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另外36个部门发布了《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这也是登记制度改革后,出台的最严企业信用监管办法。

  按照《备忘录》规定,公司即使只是被行政处罚,也有可能会影响办理银行贷款。此外,没有履行法院强制执行的付给义务的公司高管,还有可能面临不能购买机票、高铁票等限制。

  史上最强联合惩戒措施出台

  “这个《备忘录》的签署,将让企业切实明白‘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道理。”国家工商总局企业监管局局长马夫说。

  马夫举例称,比如一家企业严重偷税漏税,但是并没有违反工商管理规定。此前由于信息不通,税务方面对企业的处理情况工商部门并不知情。而通过联合机制,工商部门可按照企业严重偷漏税来吊销企业营业执照。

  马夫表示,这并不是国内首次针对违法违规的失信企业进行联合惩戒,但是却是目前规模最大、领域最广、涉及部门最多、具体措施最细的一次。所涉及的领域包括安全生产、旅行社、食品药品、互联网上网服务和娱乐场所、演出、出版、电影、建筑、证券期货等30多个领域,共计90项具体措施。

  据马夫介绍,这种企业信用监管是双向的,既有工商部门依照其他部门提供的企业失信信息对企业进行惩戒,也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供失信信息、其他部门依法在本领域内对其经营活动采取的联合惩戒措施,包括限制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限制、担任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管、限制部分高消费行为、限制参与工程招投标等18项。

  企业制假售假将列为惩戒对象

  工商总局表示,《备忘录》明确的联合惩戒对象为违背市场竞争准则和诚实信用原则,存在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制假售假、未履行信息公示义务等违法行为,被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并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予以公示的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以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对企业严重违法行为负有责任的企业法人和自然人股然人股东、其他相关人员。

  此外,其他签署部门在履行法定职责过程中记录的,依据法律法规应予以限制或实施市场禁入措施的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和个人,属于失信当事人范围的,也应纳入联合惩戒范围。

  截至10月30日,全国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市场主体共计312.36万户,其中企业275.58万户,均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

  工商总局表示,各地工商、市场监管部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在银行贷款、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授予荣誉称号等工作中,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入。

  展望全国企业“黑名单”将出台

  据马夫介绍,今年11月底,工商总局将出台全国企业黑名单库。

  这个覆盖全国的“黑名单”库,已将法院的136.5万失信被执行人数据、总局467.58万被吊销企业信息等都归于企业名下,并在市场准入环节对相关失信自然人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董事、监事及高管职务进行严格限制。

  目前,工商总局正在组织各地工商部门对相关系统进行建设或改造,将从11月底起具备限制登记功能。

  针对即将到来的双十一,国家发改委也表示,将联合国家信息中心、奇虎、百度、阿里等机构,运用大数据,对双十一期间的电商企业实施消费信用评价监测,并实时公开监测结果。同时,还将公布电商企业信用承诺。

  文/记者张鑫

news.sohu.com true 法制晚报 https://news.sohu.com/20151110/n425907026.shtml report 1634 今天上午,国家发改委、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另外36个部门发布了《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这也是登记制度改革后,出台的最严企业信用监
(责任编辑:UN652) 原标题:《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备忘录》上午发布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