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北京最近的房地产新闻,土地市场的热度和风头,远盖过楼市,为寒冬增添“一把火”。但近日,“华润与招商局置地退地”的消息,却令土地市场炸开了锅。
近一个月来,北京土地市场,只要有合适的宅地放出,立马就会遭到疯抢,“面粉贵过面包”渐成常态。在这当中“联合体”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近年来面对高地价,房企很难在市场上依靠单打独斗取得绝对市场竞争优势,于是,房企间通过合作相互借力成为市场发展趋势。
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华润与招商局所谓的“退地”,其实并非将土地退回,理解成联合体的“拆伙”应该更为准确。
专家分析认为,联合体拿地虽然能暂时缓解资金压力,但是每家的开发思路不一致,同样会造成分歧。
高地价引发担忧
11月2日,华润华侨城招商联合体以总价83.4亿元、配建5.7万平米公租房的代价夺得丰台区南苑乡槐房村和新宫村1404-669、670、665、666、668地块(丰台区城乡一体化槐房村、新宫村旧村改造项目第一期B组团),楼面价达5.6万元/平方米。
但好景不长,据媒体报道,由于土地的最终价格超过了预算,华润置地和招商局置地决定退出该地块的开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别致电华润、招商、华侨城三家公司的相关人士,但对方均未予置评。
虽然土地市场一片火热,但诸多业内人士仍直呼对北京土地市场“看不懂”。
11月19日,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两地块拍卖落槌,国瑞地产以44.96亿元总价,分别现场竞价配建3.8万/平方米、4.2万/平方米的代价竞得。业内测算称,两地块楼面价分别为3.65万/平方米和4.3万/平方米。
北京一位业内人士在朋友圈写到,“疯了,疯了,疯了,这么个地方,楼面价4.2万,边上别墅卖3万,都要跪着求客户。(容积率)2.2的高层,你卖8万,卖给谁?”
一位上市房企的高管则表示,目前在北京拿高价地的企业都是勇敢的,因为房地产市场不可能像前几年那样暴涨了,在北京拿了“面粉比面包还贵”的地块,靠拉长销售周期,靠地块配套的商业,靠非住宅的业态是折腾不出利润的。
市场有观点说,如果老“地王”周边又出了单价更高的地块,老“地王”被视为“解套”。一位熟知市场的人士说,“解什么套?购房者对价格不认可,不会出手。”
就在11月23日,石景山交通枢纽M、N地块获得房企竞相抢夺,开拍前已经有9次网上报价,现场又经过96轮激烈竞价,最终以35.4亿元被华远地产夺得,楼面价格为28697元/平方米,只比石景山区2015年整体商办市场地块34175元/平方米的成交均价低了5478元/平方米。
联合体存“不确定”因素
高价地让房企抱团取暖成为常见现象,纵观北京土地市场,联合体拿地身影频现。一直作为房地产行业领军企业的万科、保利、华润、招商、碧桂园等大型品牌房企,近年来也成为合作开发的热衷者。
在房企争相回归一二线的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下,土地更贵、融资更难、开发周期拉长、消费者对品质要求更高等因素,都成为越来越多房企选择合作开发项目的原因。在此背景下,房企由竞争转为“竞合”,从而规避投资开发风险,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实现利益最大化。
但并不是每个房企联合体都能在拿地等环节上,自始至终达成共识。
新城控股高级副总裁欧阳捷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联合体拿地之前,各房企之间都会有沟通和授权,如果超过授权的范围,恐怕不能承担联合拿地的责任。各家授权的价格虽然不一致,但其实在沟通前,都会亮出标的,如果哪家超出预期价格,就不能拿了,只能退出。所以内部沟通机制和拿地的判断都很重要。
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晟认为,最近几年联合体拿地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有开发能力的房企和资本方的联合,这种模式是互补的。另外一种是几家房企一起合作拿地,这样可以避免土地高溢价导致成本过高。但这类模式需要短时间内做出一个联合体各方认可的价格、并规定好未来如何分配利润、未来的开发主体是谁、谁负责销售,这会有一些不确定因素。
易居中国分析师薛建雄认为,联合体拿地虽然能暂时缓解资金压力,但是每家的开发思路不一致,同样会造成分歧。产品思路不一致的,很难达成一致。比如哪种产品可以拉开价格,都要提前做出规划。一家企业本身就有多个思路,多家企业会有更多思路。如果操盘企业有足够实力的话,可以过一段时间将退出企业的资金补齐。
欧阳捷说,退地的发生,还是出现在企业的内部管控机制上。如果内功做得很好,对市场的判断很精准,并能衡量自身开发能力和水平,以及对政策很透彻的话,不应该出现这类问题。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