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温州市委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中央和浙江省委决定,陈一新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免去其浙江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职务。
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在会议讲话中指出,陈一新同志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是党中央从大局出发、通盘考虑、慎重研究决定的。中央和省委对陈一新同志的工作是满意的。这次陈一新职务调整,是中央对陈一新的充分肯定,也是中央对浙江和温州工作的充分肯定。
陈一新在讲话中表示,中央和省委关于他职务的任免决定充分体现了中央和省委对温州工作的肯定,并称温州是我的故乡,是我政治成长的沃土。
陈一新今年56岁,出生于浙江泰顺,此前所有的仕途经历都在浙江一地。简历显示,陈一新早期是一位理论型干部,长期在浙江省委“智囊”机构任职,在省委前后有20年的工作经历,曾任省委办公厅调研写作处副处长、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等职。在此期间,曾有习近平、张德江和赵洪祝三位现任中央领导人在浙江任省委书记。
2012年起,陈一新开启了地市“一把手”的实践型主政经历,先后任金华市委书记、温州市委书记,并在温州市委书记任上一年多后进入省委常委班子。至今次赴中央任职,是陈一新在近四年内的第四次职务变动。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正式成立于2013年12月30日,下设六个分小组,而在更早前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已经明确要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小组第一次会议于2014年1月22日召开,至今已召开十八次。小组组长为习近平,三位正国级副组长为李克强、刘云山和张高丽,小组成员有军委副主席许其亮和十多位包括汪洋、王沪宁、栗战书和赵洪祝等在内的副国级领导人。
陈一新此次履新的中央深改组办公室是中央深改组的常设办事机构。办公室主任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沪宁兼任,陈一新之前有两位副主任,一位是正部级常务副主任穆虹,他也同时兼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另一位副主任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潘盛洲兼任。
2014年1月,穆虹任中央深改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未满一年,晋升为常务副主任,并被明确为正部长级。公开的中央深改组会议画面显示,穆虹、潘盛洲与中财办主任刘鹤及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等就坐于会场外圈桌上。按此前惯例,履新专职副主任的陈一新将会与穆虹等人一同出现在以后的中央深改组会议现场。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举行,官方在会后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6项60条决定中,最后一项是关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在此项下明确写入: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决定》59条显示: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要打破干部部门化,拓宽选人视野和渠道,加强干部跨条块跨领域交流,破除“官本位”观念,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通道。
2014年2月10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主办的《中国经济时报》发表题为《如何设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文章,文章认为办公室需要体现中央权威,单靠某一个政府部门或者某一个方面的碎片化突围,既得利益者在经历短暂的观望后必然会进行集体阻挠;办公室需要集中各方智慧,应当首先具有调查研究能力,不以一人之智为智;办公室需要超越部门利益,要打破各部门之间的条块分割,突破根深蒂固的部门既得利益;办公室应当建立一条畅通的下情上达和上情下达的管道,保证各地在改革过程中所出现的倾向性问题和创造的新鲜经验,能准确、真实地反馈到中央。
陈一新此前既在地方“智囊”机构任职,有理论和调研的经历,又有多个地市的执政经验,能够洞悉地方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的优劣势,且不存在与中央各部门之间的利益纠葛。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施芝鸿曾表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办公室所在的中央政策研究室,是清水衙门中的清水衙门,不批权也不批物,没有权力寻租的空间,没有权钱交易的可能,能够站在党和人民利益的高度,来协助设计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思路、分层对接思路,并针对改革中出现的倾向性问题,及时向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提出意见和建议,来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打赢这场改革攻坚战。
陈一新与“温州模式”
2013年6月,陈一新在金华市委书记任上调任温州市委书记。“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在当时省委宣布决定的会议上,时任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蔡奇与会并讲话,而蔡奇在5个月后转任浙江常务副省长,再5个月后赴中央履职。
在当时的会议上,蔡奇这样评价陈一新:思想政治素质好,政策理论水平高;思路清晰,视野开阔,善于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握工作,考虑问题具有前瞻性;作风务实,勤勉敬业,工作有激情,干劲足,自我要求严格。
“政事儿”注意到,刚刚过去的11月19日上午,时任浙江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陈一新召集各县(市、区)党政“一把手”,专门主持召开全面深化改革座谈会,听取大家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建议。陈一新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并称温州过去是中国改革的先行区,现在仍是中国改革的试验田,将来还要做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模范生。
陈一新在此次座谈会上除了谈到温州本地的改革情况外,也将高度提升到了顶层设计层面,称底层创新与顶层设计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以底层创新的成果来赢得上级的认可和支持,并为顶层设计提供更多经验。
上述座谈会过去11天后,中央决定陈一新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这是他在履职新工作之前的一次重要座谈会,既是一次摸底,又是为新工作做的一次重要铺垫。
温州是浙江省第三大中心城市、人口第一大市,被称为“中国民营之都”,在浙江甚至全国发展和深化改革中也具有重要地位。因受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波及,进入新世纪后,温州发展遇到了新问题新挑战,外界对“温州模式”提出质疑,甚至全盘否定“温州模式”。
2013年12月23日,也就是陈一新履新温州市委书记半年后,温州市委召开十一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陈一新作了坚持和发展“温州模式”,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的报告。陈一新直面外界对“温州模式”的种种质疑,强调“温州模式”没有过时,“温州模式”仍具活力,温州过去是中国改革的先行区,现在仍是中国改革的试验田。
陈一新指出,要提升温州经济实力和竞争力,需要在推进经济发展转型、社会发展转型、城市发展转型、政府职能转型等方面下功夫,着力推进“温州人经济”向温州经济回归,打造民营经济“升级版”。
陈一新在今年5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定义“温州模式”:就是以民本经济为本质、以市场经济为精髓、以实体经济为基石、以有限有为有效为政府治理内核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并称坚持和发展“温州模式”完全符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完全符合温州全面深化改革的前进方向。创新发展“温州模式”,根本途径是全面深化改革。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在陈一新主政温州期间,他的讲话中,“温州模式”与“全面深化改革”总是相伴而生。
陈一新的“金华经验”
2012年1月,陈一新赴任金华市委书记,到2013年6月转任温州,他是自1985年金华撤地建市以来,任期最短的一位市委书记。
在陈一新被任命为金华市委书记的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同样是时任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蔡奇与会并讲话。
陈一新在当时会议上表态:我们决不搞短期行为、不做表面文章,当然也不回避问题,只要是对老百姓有利的事,就要狠抓落实。
金华位于浙江省中部,是地级市,在其下辖县级市“义乌”的知名度仅次于温州,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同时也是全国首个县级市综合改革试点。陈一新在主政金华时,曾一年内两次在义乌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
陈一新任金华市委书记期间,金华成立了“招才局”、“网络经济发展局”等独创的虚拟机构,这种改革试点的模式在全国鲜有。他也曾提出打造“金义都市新区”,成功引资阿里巴巴。在金华,陈一新一边不断调研,一边不断招商引资。
任职金华时,陈一新也曾多次谈及改革,称我们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面临着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新考验和新危险。但是,解决之道关键还要靠深化改革,而不能走老路,更不能走邪路。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撰稿:新京报记者 马俊茂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