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稿消息
屠呦呦今晨领取诺贝尔奖
北京时间今天凌晨,诺贝尔颁奖礼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获诺贝尔医学奖或生理学奖的宁波籍药学家屠呦呦,身穿紫色礼服带病出席典礼,并领取诺贝尔奖证书及奖章。今年10月,诺奖委员会在给她的颁奖词里写道:“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虽然近两个多月因诺奖而名声大噪,但一直以来屠呦呦都相当低调,外界对于她的家世以及成长故事知之甚少。今天下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屠呦呦传》将在宁波书城首发面世,这或许能解不少人的“渴”。昨天,参与此书编写的屠呦呦唯一博士生弟子王满元,在甬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分享了有关屠老师的众多故事。
记者 朱琦琳
母亲疼她 常做她爱吃的腌香螺
在屠呦呦“一夜成名”之后,在她的家乡宁波,跟她有关的故事,传得最多的就是她曾住在海曙区开明街26号的姚宅(屠呦呦舅舅、经济学家姚庆三的故居),在效实中学读过书。
与此同时,关于屠呦呦母系一族地位显赫的说法颇多。而关于屠呦呦父系一族,一直都信息甚少。屠家的家谱《甬上屠氏宗谱》,目前收藏在天一阁。据有关专家考证,屠呦呦的父亲名叫屠濂规。
如果说此前还略显神秘、略带猜测意味的话,那么随着《屠呦呦传》问世,屠呦呦父母亲的名字将不再是秘密。记者昨天提前拿到此书,书中记载,屠呦呦父亲确为屠濂规。屠呦呦的母亲,则叫姚仲千。
《屠呦呦传》中写道,作为父母唯一的女儿,屠呦呦备受疼爱。她喜欢吃香螺,在繁忙的求学生活中,妈妈总是亲手做好腌香螺,捎给她。这让屠呦呦的很多同学羡慕不已。
2002年的时候成为屠呦呦的博士生,王满元与屠呦呦之间已有十余年的师生情谊。受屠呦呦嘱托,王满元参与了《屠呦呦传》的整个编写过程。他在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来到老师的故乡要好好看看,有空准备去天一阁帮老师查一查家谱。
父亲爱书 对屠呦呦幼年影响很大
此前关于屠呦呦家族传闻不少,有传经商的,也有传就是从事中医的。那么,屠呦呦父亲究竟是干什么的呢?作为屠氏二十世,修家谱时屠濂规年仅16岁。据相关资料显示,他曾在上海太平洋轮船公司工作。
而据王满元透露,屠濂规后来成为了一名银行职员。这其中,牵线搭桥的正是屠呦呦的舅舅姚庆三,他可谓屠呦呦父亲进入银行界的引领人。
父亲对于屠呦呦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屠濂规接受的教育一直颇为西化,对于子女,他也给予了相似的安排。即使是家中唯一的女孩,屠呦呦也在5岁时就被送入幼儿园,开始了求学之路。
同时,屠濂规平时爱好读书,家中楼顶小阁间就是他的书房,其中摆满了各类古籍。这也是屠呦呦最爱的去处。“父亲去看书时,屠呦呦也会坐在一旁,装模作样摆本书看。虽然看不太懂文字部分,但是中医药方面的书,大多配有插图,这让屠呦呦十分享受那段简单而快乐的读图岁月。”书中写道。
药学之路 源于她16岁时一场病
这次屠呦呦启程前往瑞典领奖之后,王满元暂时还没与她联系过。有消息称,屠呦呦因为身体不适,不坐诺奖晚宴的“主桌”。而王满元昨天向记者透露,屠老师的身体确实近况不佳。
“尤其是在诺奖名单公布之后,老师要面对的事情太多了,媒体的采访和各种活动。老师是个低调的人,能推的都推了。但她也是个有责任心的人,推不掉的,她会认真去完成。”王满元说,毕竟是80多岁的老太太,面对这么多事难免招架不住。
年龄大是一方面,屠呦呦年轻时候曾以身试药,或许也是导致她现在体弱的一个因素。《屠呦呦传》中提到,为了让191号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尽快应用于临床试验,屠呦呦向领导提交了志愿试药报告。1972年7月,屠呦呦等3名科研人员一起住进医院,成为首批人体试毒的“小白鼠”。
屠呦呦走上药学之路,也与早年的身体因素有关。16岁那年,屠呦呦不幸染上肺结核,被迫中止学业,历经两年多的治疗调理方才好转。这段经历,在屠呦呦看来,正是自己对医药学产生兴趣的起源。“医药的作用很神奇,我当时就想,如果我学会了,不仅可以让自己远离病痛,还可以救治更多人,何乐而不为呢?”
●延伸阅读
弟子眼中的屠呦呦
“具有老一辈的家国情怀”
王满元透露,书中有不少图片和往事细节都是首次披露,其中也包括屠呦呦的爱情故事。
据《屠呦呦传》记载,屠呦呦和丈夫李廷钊在效实中学就读期间,就是同班同学。不过当时在班中交流甚少的两人,未曾想到,多年之后竟然成了夫妻。而为两人牵线的,还是李廷钊的姐姐。
虽然在书中的描述只是简简单单、几笔带过,但这样的故事,对于想了解屠呦呦人生的读者来说,显然很是“接地气”。王满元向记者表示,屠老师是个很低调的老太太,之所以愿意分享这样的故事,是她的社会责任感比较重。
“在我还是小学生的时候,屠老师就已是业内的名人了。”王满元说,但对于外界来说,在诺奖之前,鲜有人知道屠呦呦这个人和她的故事。“得了诺奖,屠老师便成了公众眼中的名人,人们迫切地想了解一个真实的屠呦呦。所以,从幕后走到台前的她,便承担起这个角色。即使透支自己的精力,她也会满足大家的要求。”
这次屠呦呦亲自前往瑞典领奖,也让王满元十分佩服,这么大年纪为如此行程奔波,“(看起来)她是在挑战自己,但她心中所想的是,这是去为国争光。我觉得,这就是她身上所具有的老一辈人的家国情怀。”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