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日本商场一小时大约就会卖掉50只马桶盖,绝大部分都是中国人买走了。
万万没想到!国人去日本疯抢的马桶盖,实为中国制造.。。
2015年1月底,一篇《去日本买马桶盖》的文章持续引发广泛的讨论和热议,去日本购买各类家电产品似乎成为了一些中国游客的一种时尚。中国游客们为什么会对日本小家电如此青睐?我国家电行业发展转型中究竟遇到了哪些问题?
尴尬!国人疯抢日本马桶盖实为中国制造!
家住浙江慈溪市的宋先生家里的这个智能马桶盖,就是2015年春节他几经周折,千里迢迢从日本背回来的。
宋先生说,当时买马桶盖时,人很多,自己差点没买到。据了解,春节期间日本商场一小时大约就会卖掉50只马桶盖,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中国人买走了。有的中国游客一次会购买三四只。不过,让宋先生后来有些惊讶的是,这个好不容易抢到的马桶盖竟然产自中国,并且就产自家门口的杭州。
春节期间日本商场一小时大约就会卖掉50只马桶盖,绝大部分都是中国人买走了。
慈溪市民宋先生:其实很多在日本买回来的产品,都是“Made In China”,甚至有的是Made 越南。为什么这种Made In China的东西在日本在疯抢,中国无人问津?
那么日本的智能马桶盖到底好在哪?为什么中国老百姓趋之若鹜。记者也实地探访了位于中国杭州的这家日资企业。
走进杭州松下工业园的生产区,记者发现整个马桶盖生产车间规模并不大,智能马桶盖有3长3短, 共六条生产线,工人有300多人。刚刚过去的“双十一”,这些智能马桶盖销售了将近两万台,截止到目前为止,2015年日本松下公司一共销售了马桶盖25 万台,同比增长了400%。
刚刚过去的“双十一”,智能马桶盖销售了将近两万台。
日本松下公司电化住宅设备(杭州)公司总经理吴亮,是日本在华企业里中国人担任的第一位总经理。他告诉我们,其实,遭到疯狂抢购的马桶盖不仅是在中国生产的,而且完全是由中国技术团队攻关研发,所生产的零部件80%来自中国本土。只不过资金和品牌带着日本基因。
疯抢的马桶盖由中国和制造研发,80%的零部件来自中国本土。
日本松下公司电化住宅设备(杭州)公司总经理吴亮:我们有这样的团队,就是说制造产品的人,必须是优秀的人才能制造出优秀的一个产品。
那么全部是中国人研发和制造的智能马桶盖,为什么会卖得这么好?难道真的就因为贴上了日本的标签吗?
事实上,日本工业并非从一开始就受到消费者的认可。20世纪50年代,日本工业也曾经被世界诟病,“MADE IN JAPAN”,日本制造,曾一度成为“山寨”“质量差”“杂牌”的代名词。
吴亮:那个50年代的时候,日本也是一样,就是战后,日本产品就是廉价品的一个代名词,然后到美国市场到哪里,包括丰田当时都被美国打压得很厉害,最后还是奋起了,就是说把这个改过来了。
价格拼杀,产品“抄袭”,中国小家电企业的彷徨与困境。
陈斌是浙江慈溪一家生产智能马桶盖企业的销售部经理。他正在拆解中、日、韩三国产品进行比对。
对于前不久国人疯狂抢购日本马桶盖的新闻,陈斌其实并不惊讶。作为一家刚刚开始做智能马桶盖的企业,陈斌承认自己的产品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但是公司对于是否该投入巨资搞研发,至今拿不定主意。
宁波米迪电器有限公司销售部经理陈斌:我们如果说是高投入,投入和日韩品牌一样的工艺,一样的质量,那我们价格成本就上去,在同样的价格区间,消费者,我相信消费者肯定会选择日韩品牌,不会选择我们。
在同样的价格区间,消费者会选择日韩品牌,不会选择国产品牌。
陈斌说,产品质量是个良心活儿。对于厂家来说,无论是质量检测还是工艺提升,每提高一点,都意味着成本的大幅增加。但是消费者买回产品后,谁也不会拆开看看里面的构造和工艺。尤其是现在有了电商以后,网上购物时,大家关心最多的还是价格。
陈斌:目前唯一的一个杀手锏就是价格战。那价格拼杀的同时呢厂家肯定要考虑到成本方面。
不仅市场价格在拼杀,企业即便孤注一掷加大研发投入,新产品也很容易被模仿抄袭,最终成为别人的孩子。
企业研发投入的新产品也容易被模仿抄袭,最终成为别人的孩子。
陈斌:我不需要做专利,我不需要做认证,我不需要去加大产品的研发,我不需要对产品测试购买一些测试仪器,对吧。它没有这些成本,它价格可以做得很低很低,它也可以模仿,也没有人去管它。所以说很小的作坊它能够维持下去,而且生存得还可以。
也正是那些浑水摸鱼的“便宜货”让中国消费者对“中国制造”一点一点丧失信心。
宁波米迪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利云: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些企业家,这种个人素养还有急功近利这种心态还是存在的。我想我们也是应该抱着学习的那种心态,向国外这种匠性心态学习。
在《经济半小时》记者的调查走访中,认识了一个叫孙志伟商人。五年前,孙志伟第一次接触到智能马桶盖这个产品。出于对于质量的追求,他花巨资对 产品进行各个零部件的研发。2013年11月,信心满满的孙志伟开了一家智能马桶盖工厂。当时他坚信,搞研发出身的自己,一定能将产品做到极致,绝不会逊 色于外国品牌。但是好运最终没有如约降临在他的身上。经过了几年的折腾后,2015年10月,工厂资金断裂,生产线不得已全部打包转让。
望着曾经付出几年心血的厂房,孙志伟显得很无奈。他说,自己工厂同等质量的智能马桶,价格比进口品牌虽然便宜千元以上,但是市场却反应平平。两 年时间里只卖出了3000多台,虽然几乎做到了“零退货”,“好口碑”,却由于前期投入过大,一直无法翻身。无奈之下他只好将工厂转让,用同行的话说“孙 志伟是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
孙志伟的智能马桶工厂的市场反应平平,前期投入太大以致不能翻身。
事实上,中国小家电企业眼下的日子普遍不好过。
余雪辉是慈溪当地一家生产电暖气企业的总经理。大学毕业后,他便进入了这个家族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厂二代”。工厂主要以OEM的方式生产外贸产品,鼎盛时期,每年销售额能够达到几千万元。但近些年,国际市场需求减弱,导致订单锐减。
宁波佳星电器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史西龙:我们这边的一条流水线已经停工待产了。我们大约是有200人在车间的,现在只剩下80多人了。
遇到现在这样的局面,是余雪辉意料之中的事情。为了及早准备过冬,早在10多年前他便将重点放在了电子商务平台。2003年他在阿里巴巴展开业 务,2007年还被评为阿里巴巴“全球十大网商”。不过,虽然通过电子商务,企业有了长足发展,但是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产品,拼价格战的现象也越发 的明显。
宁波佳星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余雪辉:类似的型号,你可以在这个页面里面看到很多,而且如果我们挡住这个商标的话,你是分不出哪家是我们的。
电商平台上,同类产品价格从20几块到50几块都有。
余雪辉告诉记者,产品同质化严重的重要原因是缺乏设计和创新。因为拿别人卖得好产品来仿造,投资风险最小,所以拿来主义在小家电行业十分盛行。
据了解,在慈溪从事小家电行业的企业2000多家,为其做配套的零部件企业8000多家,跟余雪辉同样面对企业转型压力的人并不在少数,邓彬烁就是其中之一。
慈溪从事小家电行业的企业2000多家,为其做配套的零部件企业8000多家。
卓力电器集团有限公司营销副总经理邓彬烁:满满一柜都是由卓力自己研发和生产的产品,这些产品销往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方,而且我们熨斗也占了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但是这么多的产品里面却没有一款是属于贴着卓力自己的商标和品牌的产品。
邓彬烁所在的公司是我国电熨斗行业屈指可数的代工企业,二十多年时间从一个小作坊发展到为全球熨烫行业顶级品牌做代工的制造商,年生产熨烫产品突破3000万台,是全球最大的熨斗生产企业。但近些年订单下滑,劳动力成本飙升,同样让他们感受到了阵阵寒意。
卓力电器集团有限公司熨斗事业部生产副总经理张群伟:整个的一个行业竞争非常激烈,整个利润毛利非常低,就是我们接一单货,只要有一单货出现返工的情况肯定是亏损了,甚至市场退货,市场的投诉全部是由生产商来承担的。
创新设计、优化合作模式,企业打造品牌,谋求发展之路
被价格战深深刺痛的余雪辉,痛下决心要改变重制造、轻研发的生产模式,按照消费者需求自主设计开发一款产品。2015年年初余雪辉找到国内知名 的工业设计公司,顶尖的模具制造商、市场调研机构、营销公司,以合伙人的方式,共同打造了一款在卫生间集取暖、除臭、除湿、人机交互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能 机器人,其中工业设计费一项50万元。对于一个习惯于模仿制造,靠量、靠微利生存的OEM企业来说,这无疑是生产理念上的颠覆。
工业设计费50万元,对于一个习惯于模仿制造,靠量、靠微利生存的OEM企业来说,是生产理念上的颠覆。
余雪辉:像我们原来做,便宜的就2万左右,贵的可能就三四万,可能没有说会超过一个五万的这样一种设计费用。
50万设计费对于一家大公司来说,可能并不算什么。可是对于像余雪辉这样的中小企业来说,是一笔巨大的开支。余雪辉说,工厂生产一台这样的暖风 机才赚2元钱,也就是说工厂要生产销售25万台,才能赚够这50万元的研发费用。如果加上后续模具的开发,生产环节的投入,总共投入要200万元。而做出 来后能否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会不会被模仿都是未知数。
2015年12月,经过9个多月的漫长等待,被余雪辉寄以厚望的产品首版终于出来了,现在正在办公室进行组装。这天虽然是周末,他还是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从家里赶了过来。
余雪辉见到被命名为厕所侠的产品后满脸兴奋,因为这里饱含了他太多的心血。产品设计稿修改过无数次,最终的外形还是通过网络投票决定的。
余雪辉:担心的问题还在后面,最后面我把我所有的元器件装到里面去的时候,它这个功能能不能按照我们设想的发挥出来。因为现在目前这只是一个外观样。
余雪辉告诉记者,厕所侠最重要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自主研发产品合作模式的探索,对未来产品的研发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余雪辉:这是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四方,在北京在上海在杭州在慈溪这四家工厂,怎么把它扭在一起,终于把它给,它有四个干爹,终于把它给搞出来了。
就在余雪辉踌躇满志的做厕所侠的同时,一直以为国外贴牌生产为主业的邓彬烁也开始打造自主品牌。他们决定以一款做工精良畅销于欧洲市场的增压蒸汽熨烫机,作为进入中国市场的产品首秀。
邓彬烁:我们希望所有的资源,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一个地方上,我们希望把这个事情做好,把这个产品做好。
邓彬烁介绍说挂烫机在欧洲十分流行,基本上已经取代了普通熨斗,他们之所以将这款产品技术引入中国进行本土化生产,就是要填补国内熨烫高端市场国产品牌的空白。
2015年1月10 日,卓力在中国市场的首家门店——位于上海陆家嘴的正大广场旗舰店正式开业,当日便销售出17台。
然而热闹的促销活动过后,令邓彬烁他们始料未及的事情发生了,在随后的一个月时间里,销量只有四台。
邓彬烁:结果有一个我们的用户,就说你们这个是哪里产的?我们其实当时还挺自豪,我们说是中国宁波产的,结果这个客人他没有继续下去,而是转头走掉了。所以我们当时心里边,导购员的那种落差其实还是非常非常的遗憾的。
出于对自己产品的自信,邓彬烁此后在全国开设了19家门店。她带领销售团队,在卖场进行演示对比,邀请消费者现场体验,来印证产品优异的性能。 功夫不负有心人,市场反馈积极,销量也开始稳步增长。邓彬烁告诉记者,市场的变化风云莫测,对于传统的OEM企业如何转型,如何去打造自我品牌,还要摸索 前行,但强大的产品永远是企业的基石。
如今,邓彬烁在全国已经开设了19家门店。
邓彬烁:无论是企业,无论是品牌,它最终的核心竞争力还是来自于产品。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们似乎也都嗅到了市场转型的信号。随着成本的增加,和严峻的市场考验,抱团取暖、相互,成为了他们寻求春天的又一个良方。记者离开时正巧碰上他们召开大会,大家各抒己见,寻找出路。
企业家们召开大会,抱团取暖,相互,各抒己见,寻找出路。
中国家电研究院院长助理曲宗峰:创新是一个现阶段发展的必经之路,差异化是为了有别于现有的产品,我们的过剩是相对的过剩,我们的过剩并不是说 我们消费者没有需求,是我们供给和需求失配。我们如何在供给侧来调整,可能需要通过创新来更好地挖掘消费者的需求,来更好地细分市场。
半小时观察
家电业可以说是中国制造的一张名片,伴随着改革开放,经过市场的激烈竞争,国内出现了几家能够与国际知名品牌抗衡的家电企业。而随着生活水平的 提高,人们对家电产品需要进一步的细分,进而促动了更多的小家电产品的出现。诸如,豆浆机、加湿器、扫地机器人等等五花八门的小家电开始走进家庭。和大的 家电产品不同,国内小家电领域的产业集中度并不高,在浙江慈溪就有2000家小家电企业,这其中多数的大企业是没有品牌,是大品牌的代工厂而已。受国际、 国内经济影响它们的经营压力很大,它们也明白转型的重要性,但许多又苦于资金、技术等等困难止步不前。其实,通过分析国内大家电品牌成功的路径不难看出, 小家电的突围并没有捷径,不解决好品牌、技术、设计这几个核心的环节,产业的转型升级是无从谈起的。(编导:李雪峰 夏鑫 来源: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