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某空域,一场多兵种联合实兵实弹对抗演练拉开战幕。
云低雨急,南海舰队某航空兵团挂载某新型导弹的战机顶风冒雨强行起飞。云海相接处,飞行员熟练驾驶战机穿云掠海,全程抗击全空域复杂电磁干扰,低空高速规避“敌”防空火力网封锁,悄然逼近“敌”海区,直锁“咽喉”,数枚导弹呼啸而出,发发命中……
对一些人而言,这是一道棘手的选择题:一边面临的是前所未有的安全风险和压力,一边面对的是对新型装备形成战斗力的热切期盼,究竟选择什么?
然而,在该团眼中,这道选择题并不复杂。一切对战斗力负责,这就是他们的选择。该团迎难而上,在复杂气象条件下起降,挑战陌生海空域,挑战高难训练课目,当年改装当年形成战斗力。
初冬时节,记者走进这个有着光荣历史的飞行团队,踏着该团贯彻落实战斗力标准的前行步点,探寻他们的选择之路。
不求轰轰烈烈,但求扎扎实实——
“一项重大任务的完成,只是意味着下一次挑战的开始”
11月初,南海某机场,该航空兵团第三代新型战机轻盈地降落在跑道上。
战鹰归巢,复盘检讨……一切如同在常年驻训的场站训练一样。殊不知,这是在他们移驻另外一个全新的机场不久,在陌生海天空域刚刚进行的一次长时间飞行训练。
这是一个有着光荣传统的优秀团队,海军历史上多次重大演习演练任务都有该团官兵的身影。如今,对于改装新型战机不久的该团而言,很多经历都是第一次。
不久前,该团组织海靶实弹射击。这是他们改装以来全团首次进行该课目训练,同时也是同类机型首次在海上实施该课目训练。
实弹训练难度大,首次组织经验少,但该团飞行员一个不落、人人上阵,共发射某型航炮数百发,投掷某型训练弹数十枚,有效检验了机载武器装备技战术性能和飞行员改装训练成果。
受命改装新型战机后,面对一次次这样的“第一次”,该团官兵逐个难题攻关,一步一个脚印,次次交出合格答卷。
又是一次演训归来。飞参判读室内,站满了空勤、地勤人员。大家畅所欲言,讲成绩一笔带过,说问题指名道姓,小小的房间里讨论气氛火热。
翻开该团今年的训练计划,重大训练和演练任务一个接着一个,排满了该团的“日程表”。“基础性工作做得扎实,就算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再陌生的海空环境也不足为惧!”该团政委刘洋说,一次重大任务的完成,只是意味着下一次挑战的开始。
不求眼前得失,但求长远发展——
“抓实战化训练,永远是进行时”
初夏时节,一场实战条件下的导弹模拟攻击演练在南海某空域展开。时任团长王联红第一个驾机起飞。就在起飞前,天气突变,大面积积雨云笼罩在机场上空。云层情况异常复杂,处置不当后果不堪设想。
怎么办?熟知南海天气的王联红冒雨起飞,迅速绕云,一个筋斗从数千米降至数百米低空,最终在规定的时间里捕捉到稍纵即逝的战机准确命中目标。
“每一个飞行架次都要飞出质量和效益!”说起那段经历,王联红说:“我带头飞第一个架次,完成不好,不仅会影响其他飞行员的情绪和训练效果,还会影响团队后续训练课目的进行。”
该团官兵都知道,王联红那时正面临晋升的关键时期,面对风险他完全可以选择回避,可他还是迎难而上,驾机搏击长天。
十几年的飞行生涯,王联红比谁都清楚飞行安全的重要性。南海海空情复杂,风云突变是常有的事,加上海上侧风大、海鸟数量多,这些安全隐患王联红时时牵挂在心头。
“抓实战化训练,永远是进行时,要把目光瞄准未来战场。”王联红坚定地说。
为使对抗训练紧贴实战,该团主动将低空掠海飞行时间增加了1倍多。他们充分利用与雷达、导弹及海军舰艇部队联演联训时机,展开一场场空空、空地、空海厮杀。
每次对抗,只明确任务和安全规定,不互通情况、不固定作战方式,让飞行员根据作战意图和空中态势灵活运用战术,全面锻炼飞行员在信息化条件下自主空战和协同作战的能力。
目标编成未知、批次未知,目标海域、方位、数量还是未知,正是一个个“未知”让飞行员沉浸在实战化氛围中。
不求个人冒尖,但求整体过硬——
“未来空战,不是看单打独斗,而是看整体战力”
一次演习,飞行员登机开车后发现一台发动机启动失败,指挥员随即下令启用备份机,可是备份机也出现故障。
机械师、三级军士长王开烈临危受命,虽然第一次遇到主、备机同时出现问题的情况,但他根据飞行员反映的情况和故障现象,迅速判定出问题所在,问题迎刃而解。
再先进的飞机也是由一钉一铆连接,再优秀的部队也是由一人一岗组成。战斗力标准立起来落下去,就是要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飞行架次上下功夫。
十根手指有长有短,但在该团,高难课目训练不是挑尖子飞行员完成,而是要求全团飞行员全员完成。
今年7月,在一次跨昼夜训练中,上级并未明确要求所有飞行员都必须完成全部训练课目,但是该团党委还是决定让每名飞行员都上。
在今年该团整建制导弹实射演练中,团党委同样要求所有飞行员都得飞。参训人员多、飞行架次多,该团历时一天半共发射导弹数十枚,该型三代机如此规模的导弹实射在海军尚属首次。
该团不仅对飞行员有严格的训练指标要求,还将飞行员的“硬标准”辐射到全团,将机务保障人员和机关参谋纳入训练质量考评体系,对每次行动进行量化打分,确保每次飞行都是有效架次。
置身机场指挥塔台,看着一架架战鹰昂首呼啸飞向空中,该团现任团长邓仁波目光坚定:“未来空战,不是看单打独斗,而是看整体战力。”
跨越实战这道坎
——第十二集团军战役演习闻思录
特约记者邵敏戴强 本报记者陈利
初冬时节,第12集团军一场战役实兵演习全面打响。演习中,部队配属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部队转战三省四地,纵横数千公里,上演了一场场多军兵种联合指挥、联合行动、联合保障的现代战争“活剧”。
创新战法是否经得起炮火检验?硝烟尚未散尽,追问旋即展开。一个个立起来的问题“靶子”,正逐渐成为参演部队作战能力向纵深进击的“加油站”。
1 装甲集群纵深进攻战斗打响,红蓝双方首先在无形电磁空间展开激烈较量:无人机实施空中侦察、炮兵雷达展开地面侦察、电子分队进行电磁侦察……得益于侦察信息系统支撑,装甲集群实现了与多支军兵种力量共享战场态势,作战效能倍增。
“打赢信息化战争,不能用昨天的笔画明天的圆。”该集团军领导告诉记者,过去,在信息化演兵场上一次次“栽跟头”,让各级指挥员主动对接信息战场。
演习前,该集团军首长机关结合任务和战场环境,精心设计部队行动。殊不知,演习刚一开始,一连串的意外情况,逼着参演部队以变应变。
某旅原计划采取“重点毁伤、一击制敌”战法,使用先进的精确制导炮弹,实施精确打击、定向摧毁。然而,实弹打击时,他们并没有照原方案实施,而是改为多弹种复合打法,实现“面覆盖”。随着轰轰炮鸣,百余发炮弹直扑目标,精确命中。
“符合信息化战争的战法,才是好战法。”该旅旅长张永刚解释说,这次实弹射击地域属丘陵地形,若仍使用平原地区的传统打法,难以打出最佳火力效能。
脑海里有制胜机理,手上有管用战法。演兵场上,炮兵全程快打、陆航适时精打、空军航空兵择要远打,破“敌”前沿、打“敌”节点、瘫“敌”体系等一整套信息化条件下的新战法经受住了实战检验。
2 未来作战,无战不联,无联不胜。然而,如何才能真正联为一体、攥指成拳?
中军帐内,记者看到,从联合导演部,到各作战集群指挥所,陆、海、空、第二炮兵的指挥员不仅联为一体,还呈现出诸多可喜变化:级别高了,过去“列席”的尉官参谋居多,如今海、空、第二炮兵指挥员里将校军官处处可见;发言多了,过去说“客套话”居多,如今思想交锋异常激烈。
沙场观战,记者惊喜地看到,各级指挥员同看一张“图”,根据作战需求,各军兵种在一个大局下行动,所有作战力量按需组合、听令行动,自始至终密切协同、衔接紧凑。
“陆航火力支援打击,迅速将火力点摧毁。”新型指挥车内,某旅坦克三营营长赵常智发现前方“敌”暗堡在坦克射击死角,果断利用联合电台直接召唤陆航火力打击。联战联芯,没多久两架武装直升机呼啸而至,对“敌”目标实施精确拔点。与此同时,空军战机跟进作战,密集火力直扑“敌”阵。
“联合火力打击,关键在协同。”集团军军长王春宁说,参演各军兵种指挥员聚在一起反复研究,最终实现了安全有效的超越射击和交叉火力打击。
演习场上,各级指挥员还充分考虑实战环境的复杂性,将陆空联合作战的多种样式,综合运用到各个作战环节。此次演习中,他们采取攻势抗反,运用炮兵拦阻、电磁压制、信息毁瘫、纵深机降、空中突袭等战法,真正以攻对攻、以快制快。
3 演练过程中,该集团军全程坚持问题导向、注重临机设变、严格训风演风,对往年演习中的瓶颈和弱项逐一挂账销单。
“组织兵力投送时,我提3点建议,一是注意当地水文气象……”作战会上,各级指挥员细思慎言,讲话发言不再洋洋洒洒念稿子,而是对着地图或沙盘建言献策。
演练不怕出丑,检讨反思不留余地。在跌过跟头、吃了苦头后,指挥员们找到了坚持问题意识、问题导向、问题倒逼抓作战准备的基本方法,在发现解决问题中不断积累胜势、增加胜算。
演习场上,导演部全程设险局、难局。战役筹划时,变战略态势、变作战地区、变战役决心;机动展开时,变机动布势;行动实施时,变作战方向,逼着各级“中军帐”告别老套路,逼迫指挥员快速应变。
回望战场硝烟,视频回放、数据分析、沙盘推演……演习一结束,各级层层组织总结讲评,查缺补漏,盘点征战今日演兵场的收获和走向明天战场的思考,让一切问题归零。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