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要闻 > 时事快报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印度总理访阿结束后 回国途中提出顺访巴基斯坦

来源:北青网
原标题:印度总理时隔12年首访巴基斯坦
印度总理莫迪(右)与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在机场握手供图/IC
印度总理莫迪(右)与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在机场握手供图/IC

  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25日突访巴基斯坦,与巴总理纳瓦兹·谢里夫短暂会面。此访在印度国内引发热议。外界评论,这对两国关系回暖具有“象征意义”。

  突然造访 巴总理亲赴机场迎接

  莫迪当天上午现身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出席印度援建的阿富汗新议会大楼启用仪式。据悉,该大楼耗资9000万美元。

  离开阿富汗前,莫迪突然在社交网站推特上发布留言说,回国途中,他将顺访巴基斯坦,“期待今天下午与总理纳瓦兹·谢里夫在拉合尔会面”。

  实际上,访问喀布尔期间,莫迪或明或暗、不止一次提及巴基斯坦。他认为,阿富汗要取得成功,离不开包括巴基斯坦、伊朗在内的邻国相助。另外,要肃清阿境内的恐怖主义威胁,必须确保边境安全,暗指一些恐怖分子从巴基斯坦潜入。

  电视画面显示,当天晚些时候,谢里夫率数名内阁部长,亲自前往停机坪迎接莫迪,两人相互拥抱,随后搭乘军用直升机前往距离机场大约15公里的一处农庄。本次会谈在谢里夫位于拉合尔的私人官邸举行,会谈持续了近一个半小时。

  最后一刻才敲定行程

  巴基斯坦外交部秘书艾扎兹·乔杜里告诉媒体记者,莫迪此访前后持续不到3小时,却直到最后一刻才最终敲定行程。

  按他的说法,莫迪在阿富汗致电谢里夫,问回国途中能否在巴基斯坦停留一会儿。“(谢里夫)总理对他说,‘来吧,你是我们的客人,请到这里来,跟我喝杯茶’。”

  这是印度总理11年来首次访问巴基斯坦。2004年1月,时任印度总理阿塔尔·比哈里·瓦杰帕伊访问伊斯兰堡,出席第12届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峰会。

  莫迪突访当天,恰好是瓦杰帕伊91岁生日,同时也是谢里夫66岁生日。

  在瓦杰帕伊之前,只有两名印度总理曾访问巴基斯坦,一个是印度开国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他于1953年7月和1960年9月两次访巴;另一个是拉吉夫·甘地,他于1988年12月和1989年7月两度访巴。

  引发印度国内热议

  莫迪突访巴基斯坦消息一经公布,随即在印度国内引发热议。部分印度媒体以“生日外交”形容此访。

  印度人民党发言人纳林·科利告诉媒体记者,印巴交好有利于地区整体利益。“两国如果可以发展对双边、乃至对整个地区和平有利的关系,那将是值得欢迎的举措。”

  巴基斯坦外交部秘书乔杜里说,莫迪此访“完全是善意的访问”,双方决定今后增进互动、加强人文交流。

  只是,印度反对党国大党全国发言人马尼什·蒂瓦里则认为,莫迪突访是“不负责任”的决定。

  按他的说法,就在今年8月,两国还因边境冲突取消了原定的高级别对话,过去几个月,两国并没有发生让关系回暖的实质性事件。

  “我们想问问(莫迪)总理,过去几个月哪方面的改变让他从喀布尔径直前往拉合尔,”蒂瓦里说。

  实际上,今年夏天以来,莫迪与谢里夫已经两次会面,一次是7月在俄罗斯乌法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期间,另一次是11月在法国巴黎气候变化大会期间。

  本月6日,印巴国家安全顾问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秘密会谈,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说,双方在“坦诚、友好和建设性氛围”中举行对话,讨论了有关和平与安全、反恐、克什米尔争议区域及维护两国边境稳定等议题,双方同意推进两国间“建设性接触”。几天后,印度外交部长苏什玛·斯瓦拉杰访问巴基斯坦,成为3年来首次访巴的印度外长。文/刘红霞(新华社特稿)

  观察

  莫迪突访能否让印巴关系回暖

  25日,印度总理莫迪在结束访问阿富汗后的归国途中突访巴基斯坦。这是莫迪就任总理以来首次访巴,也是印度总理近12年来对这一重要邻国的首次访问。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访问十分突然,且时间很短,因此主要具有象征意义。通过此访,两国表明了改善关系、缓和紧张局势的意愿,目的是为各自发展经济创造和平的外部环境。两国关系的缓和有助于南亚的和平与繁荣,但同时也要看到印巴之间矛盾的复杂性和长期性,未来两国在改善关系的道路上仍有不少障碍需要克服。

  突然造访 出人意料

  根据巴官方说法,莫迪访问当天,印方才临时与巴方联系。巴外交秘书乔杜里对媒体表示,两位总理的会谈是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双方在会谈中同意继续加强双边关系。

  乔杜里说,两位总理同意继续和平进程,并以一种积极的方式重启全面对话。作为全面对话的一部分,两国外交秘书将于下月中旬会面。此外,双方还决定共同应对贫困,增进人文交流,为两国间的和平与合作开辟新途径。

  莫迪的访问在巴基斯坦引发积极反响。巴主要反对党对此表示欢迎,希望此访有助于缓解紧张局势。巴各主流媒体也给予积极评价,一些分析人士在电视节目中赞赏两国总理选择了对话的道路。

  两国关系 起起伏伏

  莫迪政府上台以来,对内强调发展经济,对外积极同邻国开展周边外交。莫迪甚至把推进其“新邻国外交”战略提升到了关乎印度经济增长与国家安全的高度,为此转变姿态,主动出击,以求赢得南亚邻国的支持。

  在此背景下,莫迪上任之初印巴关系曾出现短暂“蜜月期”,但很快便陷入冷淡。去年11月,在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南盟)加德满都峰会期间,两国总理甚至没有举行单独会谈。

  莫迪深知,推行“新邻国外交”战略离不开巴基斯坦的支持与合作。今年7月,莫迪与谢里夫在俄罗斯乌法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期间举行会谈,双方同意举行国家安全顾问级别会谈,以探讨“所有与恐怖主义有关的问题”。

  然而,原定于8月24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这一会谈最终却未能实现。今年8月,印巴在克什米尔地区多次交火,造成双方人员伤亡,当地局势一度紧张。8月22日,巴外交部表示,由于印方反对巴基斯坦会见克什米尔地区领导人以及在会谈中讨论克什米尔问题,巴方决定取消原定与印方在新德里的会谈。

  直到最近,双方关系才重现缓和迹象。11月30日,在巴黎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谢里夫和莫迪在会议间隙举行了短暂会谈。12月6日,两国国家安全顾问在泰国曼谷举行会谈。12月8日,印度外长斯瓦拉杰访问巴基斯坦,这也是印度外长3年来首次访巴。

  印巴恩怨 症结在哪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储殷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莫迪突访巴基斯坦,是他在印度国内推行新政遭遇很大阻力的时间点上作出的选择,这是其最主要的政策动因之一。

  另一方面,莫迪此举也有缓和南亚局势的考虑。储殷说,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巴基斯坦主动改善对印关系的动力不足,其主要考量是稳定与印度的关系。相比之下,印度对于改善印巴关系有较大愿望。因此,莫迪表现得更加主动,比如此次突访。但从实际效果看,这样的访问形式大于内容,能否对改善印巴关系产生实质性推动作用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储殷认为,印巴关系如果的确得到改善,将有助于稳定整个南亚局势,也有利于打消印度对中国与巴基斯坦关系的一些顾虑,从而为印度对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打下良好基础。

  此外,印巴关系改善也将有助于稳定阿富汗局势。阿富汗问题的解决离不开阿富汗政府和塔利班的对话,而在这背后巴基斯坦和印度也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但从长远看,要真正从根本上改善印巴关系,仍然存在很多障碍。储殷指出,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双方存在根本性分歧,这涉及领土争端、宗教对立、历史恩怨和国家安全等问题。这些问题异常复杂,在短期内很难得到有效解决。

  文/新华社记者 赵卓昀 闫亮 陈鹏

news.sohu.com false 北青网 https://epaper.ynet.com/html/2015-12/27/content_173914.htm?div=-1 report 3954 印度总理莫迪(右)与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在机场握手供图/IC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25日突访巴基斯坦,与巴总理纳瓦兹·谢里夫短暂会面。此访在印度国内引发热议。外界
(责任编辑:潘奕燃 UN657)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