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气象局专家详解京津冀雾霾严重背后的关键因素

来源:中国政府网
原标题:气象局专家详解京津冀雾霾严重背后的关键因素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了解到,今年入冬以来,京津冀地区先后经历了4次严重的雾霾天气过程,其中,刚刚经历的12月19-25日这次过程影响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重度霾面积达35.2万平方公里。

  气象条件是导致京津冀雾霾严重的关键因素“等风来”往往成为民众在雾霾天的期盼,这也反映出气象条件对重污染天气的影响。中国气象局环境气象中心首席预报员马学款称,导致京津冀地区雾霾天气多发的关键因素是气象因素。

  马学款分析,京津冀地区霾天气多发的因素既与污染物排放源强度和分布有关,也与不利的气象条件有关。其中的气象成因包括,首先是冷空气强度弱,小风日数多,污染物水平扩散能力差。其次是大气层结稳定,混合层顶高度低,抑制了污染物的垂直扩散。另外,空气湿度大,污染物吸湿性增长和化学反应更加明显,导致PM2.5骤升。

  12月19-25日这次雾霾天气过程中,河北、天津的污染程度为最强,北京为次强。其中,北京、河北中南部PM2.5峰值浓度超500微克/立方米,河北南部局地超过1000微克/立方米。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首席专家周兵进一步解释说,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华北、黄淮及东北地区表现为异常的偏南风,由东南方而来的水汽向上述地区不断输送,使近地层空气湿度增大,污染物吸湿增长,大气能见度降低,同时偏南风也会造成外源污染物向京津冀地区的输送,从而加重空气污染程度。

  雾霾互相转化致京津冀重污染持续时间偏长

  雾和霾是自然界能使能见度降低的两种不同天气现象。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成分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洪利介绍说,雾是因水汽凝结而导致的大气能见度降低的自然现象,无论大气污染程度如何,只要满足一定的气象条件,就会产生雾。霾是大量极细微的颗粒物(气溶胶粒子,尺度大多小于1微米)悬浮于大气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霾使能见度降低的主因是来自人为或自然过程所排放的气溶胶污染物。

  在较重的污染环境下,雾、霾之间的界限比较模糊:当水汽蒸发或大量污染物溶解于雾滴时,雾可以转换为霾;而霾可以吸湿活化为凝结核,导致水汽凝结,可转化为雾。

  刘洪利进一步介绍说,雾霾互相转化会形成恶性循环,加重污染物累积:有霾产生时,大气中的气溶胶浓度居高,一旦相对湿度较高,气溶胶会产生吸湿性增长(相对湿度为95%,气溶胶粒子的体积会增长4-8倍),活化为云凝结核,从而形成雾滴,导致能见度进一步下降;雾、霾天气下,大气层结更加稳定,空气污染扩散条件恶化,使得气溶胶浓度进一步上升。今年入冬以来京津冀及周边重污染天气持续时间偏长就与此有关。

  中长期预报预警是重污染天气应对的关键

  马学款称,气象条件不仅对大气环境容量、污染物积聚及分布产生影响,也对重污染天气的产生和清除起关键作用。因此,对气象条件的实时监测、准确预报、提前预警是应对重污染天气的关键基础和重要前提。

  据了解,从上世纪50年代起,中国气象局就将雾、霾、沙尘预报预警纳入基本业务。2001年起,与环保部门开始联合制作、统一发布全国47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空气质量预报。目前已在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开展了雾、霾和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预警业务,实现了对24小时内雾、霾发生的地区、污染程度、主要污染物的组分等发布黄、橙、红分级预警信息。截至2015年12月21日12时,各级气象部门共发布霾预警4028条。

  马学款说,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明确要求提前5-7天预判重污染天气开始时间、持续时间和强度,以便及早采取应对措施。目前气象部门已建立成熟的中期预报预警业务,能比较准确地预报5天内影响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雾、霾过程中期预报准确率在70%以上。霾预警信息已经成为政府启动大气污染应急防治的主要依据,被社会广泛接受。

  历史数据表明,近50年来中国霾天气总体呈增加趋势,且持续性霾过程增加显著。如何控制雾霾背后的污染,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关注。(记者 李洪雷)
news.sohu.com false 中国政府网 https://www.gov.cn/xinwen/2015-12/29/content_5029261.htm report 1850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了解到,今年入冬以来,京津冀地区先后经历了4次严重的雾霾天气过程,其中,刚刚经历的12月19-25日这次过程影响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重度霾面
(责任编辑:钟庆辉 UN660)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