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月2日报道 美媒称,几个月前,中国科技产业界的很多人曾警告说,经过一段时期的过热增长后,“冬天要来了”。现在,有些人松了口气,以为“这是个暖冬”。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2015年12月23日报道称,面对困难重重的中国经济,2015年上半年的科技泡沫已经消退。但大大小小的企业依然看到了大量机会,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将数亿中国人与商品、服务以及彼此连接起来。投资者依然愿意支持最有希望的企业,只不过多了些附加条件。
报道称,那么2016年会怎样呢?也许是一段继续变清醒的时期,投资和增长模式将趋于稳健,那些无法继续获得投资者源源不断现金支持的企业将消亡。
报道称,不管怎样,2016年都难以维持2015年这样惊人的并购交易规模。美国迪罗基公司称,2015年以来的1420笔并购交易的总额达到1329亿美元,几乎是2014年的3倍。但其中很多交易的推动力来自消费领域的整合需求。在消费领域,一些企业大肆“烧钱”以抗衡竞争对手,毫不在意盈利。
报道称,2016年还会出现更多此类并购交易。这意味着中国消费者在享受打车、外卖和送货上门服务时获得的优惠将减少。
虽然一些早期风险投资人说他们对于有前途的创意仍然很感兴趣,但一些后期初创企业可能会发现,如果无法找到一种不依赖投资者资金的商业模式,它们的融资将变得更加困难。相比于收入增长,大多数初创企业此前一直看重的用户量增长很可能将退居次席。
如果找不到资金支持或盈利途径,很多企业将不得不关门。这样的企业会有很多,因为有太多企业是在2014年和2015年初获得的融资。一些投资者称,他们更偏好不那么狂热的创业氛围,这样的话估值会更为合理,而且他们只需要与认真的创业者打交道。
报道称,与此同时,中国互联网产业2016年很可能会进一步分化。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这三大互联网巨头将继续收购或投资大量企业和技术,挑选赢家和输家。
三巨头以投资方身份在2015年的数桩并购交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所合并的企业曾经是竞争异常惨烈的对手,包括叫车软件滴滴和快的、在线旅游网站携程网和去哪儿网、团购网站美团网和大众点评网、分类广告网站58同城和赶集网。
再加上以腾讯为战略投资方的京东,这些合并后的企业被视为中国互联网产业的二线巨头。未来,任何一家有相当规模的企业想要生存和增长,都会感受到与三巨头之一结盟的压力。
报道称,虽然为企业提供软件和服务的初创公司发展速度要慢于面向消费者的公司,但由于企业比消费者更愿意付费,而且目标锁定较为容易,因此此类初创公司正在吸引更多的投资。这一趋势2016年还将延续,不过一些投资者担心,在疲软的经济环境下,这一领域正在变得过热。
目前最热门的投资领域当属那些拥有娱乐内容版权的公司。它们能够对这些内容进行再制作,用于不同的硬件及在线平台。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愿意为内容付费,投资者正在大力投资小说、电影、电视剧本和网络游戏的再制作权限。
报道称,随着市场愈发饱和和竞争愈发激烈,智能手机制造商在2016年的日子可能会更不好过。美国国际数据公司(IDC)称,2015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增速很可能首次降至个位数水平,而且增速放缓的趋势预计将延续至2019年。电信巨头华为2015年的智能手机销量和价格均高于前一年,成为2015年的赢家,而昔日明星小米则在淡化2015年的8000万部手机销量目标,转而关注用户满意度。
一家规模较小的智能手机制造商负责人几个月前曾对我说,智能手机市场已经从几年前充满机遇的“蓝海”变成了2015年竞争残酷的红海。2016年的情况可能会更糟。
即便是三巨头,也不得不一直担心它们的统治地位会被什么颠覆。拥有逾6.5亿月活跃用户的腾讯旗下通讯应用“微信”已经形成了独立的生态系统。用户可以在微信上叫车、购物、付款并通过文字、语音和视频进行交流。但腾讯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上周的一个大会上说,他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未来颠覆微信的将是什么?”
报道称,他没有给出答案,也没有人知道答案。这是我们在2016年将思考的众多问题之一。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